-
-
这群河南师生火了!知识实践相结合 人人都有小发明
你还记得高中时的物理课吗? 小编至今忘不了被各种公式和定律支配的恐惧, 但是有这样一群老师, 带领学生探索出了物理课堂的乐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他们带领一群学生, 真正地把课本知识与实践进行了结合。 高三物理老师带60名学生拿200多个奖项,人人都有小发明 吴桂松是焦作十一中高三物理老师 他经常鼓励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 开展小发明。 在他的带领下, 全班60人共获得了200多项奖项, 有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奖, 证书密密麻麻铺满了地面。 吴老师称, 班里人人都有小发明小制作。 在他的引领下, 他所带班级的物理成绩稳居年级第一, 而且物理成绩的提高拓展了学生们的思维, 也带动了班里数学成绩的进步。 简直就是“别人家的老师!” 高中物理老师用公式揭秘:羽绒服用洗衣机甩干可能会爆炸 河南焦作, 因科普教学走红的物理老师还有张怀华。 在和学生上课时, 针对媒体报道的羽绒服用洗衣机甩干会“爆炸”, 他在课堂上揭秘了原理。 这位老师列出了公式, 他称水洗过的羽绒服放在洗衣机脱水桶里以后, 跟随脱水桶高速旋转的时候, 它需要一个非常大的向心力, 潮湿的羽绒服和脱水桶内部之间, 会产生非常大的压力。 羽绒服处于500倍重力加速度的极端超重环境, 密封在羽绒服中的气体压强接近4个标准大气压, 远超过了羽绒服布料所能承受极限, 因此才会爆炸。 所以羽绒服尽量用手挤干水分, 或者是更换洗衣机。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把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 不但掌握了知识, 还能解决实际的难题, 一举两得。 不只是老师, 学生们的脑洞也很大。 高三男生发明电动圆规,自动画圆不扎手 河南焦作高三学生王麟在使用圆规时 曾被规尖扎破手指, 在老师指导下, 耗时3个月自制了一款电动圆规。 该圆规为组装式结构, 可以更换圆规脚和不同颜色笔, 再也不用担心被圆规的尖扎手了。 他还给班里的同学每人发了一个, 同学称,用起来很方便。 为这位学生的细心点赞! 高三学生发明防水彩灯获金奖,这才是真学霸 河南焦作, 高三学生邢赵微和同学发明了一款防水彩灯。 这项发明荣获了多项奖项, 包括弟十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 并在第七届澳门国际创新发明展上斩获金奖。 邢赵微说, 自己从小就喜欢捣鼓东西, 看到儿童在喷泉池玩耍触电的报道, 就想发明一款安全的防水灯, 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后来利用在微机课上学习的图画原理, 于是开始了实验。 在老师指导下, 他们挤出周末和中午的时间 泡在实验室里反复实验, 经过8个月的时间终于研制成功。 网友们纷纷点赞: “这才是真正的学霸!” 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用作品保护了更多人, 很有意义。 其实很多科学家 也都是从课本中搞出了大发明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 而且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生物学家童第周...... 他们个个都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从而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物理学家牛顿小时候看到苹果熟了 掉下来很好奇 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爱迪生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 对自己不懂的事情总想试一试 后来成了大发明家 或许很多人认为 学生们这些小发明“不足为奇” 可真正的大发明也都是从好奇开始的 日积月累才有可能成功爆发 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小发明成为大创造!
-
河大体育老师曹帅:家门口要把少林拳发扬光大
昨天,在省体工大队的室内训练馆内,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武术比赛的运动员在这里进行最后的冲刺备战。其中一位正在练习武术套路的老将格外卖力,他就是从鹅坡武校走出来参加运动会武术比赛的老将——曹帅。 这次将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少林拳比赛的曹帅,是河南大学的一名体育教师。 当年李连杰一部《少林寺》激发了无数男孩儿的武侠情结,8岁的曹帅也一样。他凭着对武术的喜爱走进了家对面的武校——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开始了他的练武生涯,一练就是10年。功夫不负有心人,18岁的曹帅靠着自己扎实的功力被保送到了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25岁的曹帅研究生毕业,收到河南大学的聘用邀请书。 今年上半年,任教5个年头的曹帅接到通知,代表河南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武术比赛。对于这个“突然”的通知,经过思考后曹帅决定重新披挂上阵。 曹帅放弃一切应酬和打扰,全身心投入到备战之中。每天体工大队训练房到驻地成了他熟悉的两点一线。经过将近半年的恢复之后,曹帅感觉已经基本达到运动员的水准。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曹帅更是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武术是咱河南的传统项目,这次又在家门口比赛,我会力争把体能和身体素质提升到最佳状态,把少林拳发扬光大。当然还要力争拼下这个项目冠军。这是我的愿望,更是我的梦想。”
-
文化绿城小学教师赴三门峡卢氏支教
9月1日一早,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支教教师王艳华背上行囊,在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牛保华和副书记张清涛的陪同下,踏上前往三门峡卢氏县杜关镇中心小学的支教路,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 走进杜关镇中心小学,看着优美的校园,整洁的宿舍和崭新的床被,王艳华感动地说:“感谢杜关镇中心小学的精心安排,我一定会努力工作,把自己的知识、经验、视野、才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当地的孩子,为卢氏县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积极展示我们郑州市教师的良好形象!”
-
阳城初中 冯丽敏 孩子身边的“妈妈老师”
冯丽敏在阳城工作了19年,最美好年龄、最美丽的青春韶华都奉献在了这里。那年暑假刚开学,她就发现班里一个男孩上课时老捣乱,下课了又不愿和同学们玩,星期天,当她辗转步行十几里小路找到孩子的家,看着破旧的砖瓦房和泥巴垒成的小厨房时,心是酸涩的。男孩很小就没了妈妈,奶奶也去世了,爸爸外出打工,平时就他和爷爷一块儿生活。 于是,星期天她带孩子看电影,逛商场,让孩子看到生活中的美好。中考前,孩子得了急性肠胃炎,她第一时间带孩子去医院,陪孩子输完水赶紧带他去看考场,孩子出考场就赶紧带孩子去输水,又给孩子买了粥。男孩抱住了她,哽咽着叫了一声:“妈妈,老师。” 十九年的付出,她荣获“登封市师德标兵”“登封市优秀教师”“登封市优质课教师”“登封市文明教师”等等荣誉称号,但她最看重的是“妈妈老师”这个称号。
-
宣化镇中心小学 岳灵辉 致力教研 勇于创新
她是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一年级数学、班主任、年级组长。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爱岗敬业,用心钻研业务,她所带的班级成绩在校评和镇评中一直名列前茅,连年获得镇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称号。其中2010年她获得登封市优质课一等奖,2012年她所带的班级被评为登封市文明班级,2013年她又被评为郑州市师德先进个人,2018年获得宣化镇优质课一等奖,2019年获得登封市优质课一等奖。在新课改的大前提下,她更是带领她的教学团队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一直致力于学校低年级课改的研究。2014年她参与主持的《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郑州市级课题顺利结项并获得一等奖,2016年她参与主持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登封市级课题顺利结项并获得二等奖,2019年她参与主持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郑州市级课题顺利结项并获得二等奖。她致力教研,勇于创新,理论结合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卢店初中 赵新霞 扎根杏坛 务实执教
她爱读书、爱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模仿、实践、反思, 潜心教学研究,构建了具有个人特色的高效课堂。多次参加省、市优质课比赛并获奖,在登封市多次做公开课、示范课,经验交流。她积极参与校内外开展的各项教育教研活动,多次撰写论文、课题并获得市级奖项。她所带领的语文教研组成绩优秀。 她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用全部的爱呵护每一颗成长中的心灵—— 孙艺文,2019年毕业生,赵老师听说她父母在非洲打工三年没回过家,特别心疼她。寒冬时节,给她带了一双新棉鞋和羽绒服。2018年冬天,她大部分时间都穿着老师送她的衣服和鞋子,她用比以往更积极的状态在学习,把语文课代表这一职责做到了极致。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优质课教师”“郑州市教育先进工作者”、“登封市最美教师”“登封市师德先进个人” “登封市优秀教研组长”“登封市高效课堂实践活动标兵”……一项项荣誉见证了一个普通语文老师的成长和追求。
-
登封市君召乡初级中学 张彦勋 春风化雨 师爱铸魂
放学了,学生拥出了校门,嘈杂的人流中,有一个身影站在学生群中,不停地挥舞着双手跟学生道别,此起彼伏的“张爸再见”声,更是让他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校园顿时生动起来——他叫张彦勋,现年40岁,2000年参加工作。19年来,面对学生,他心爱的教育事业,他一直保持着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坚持每天早出晚归,经常深入宿舍、餐厅,了解学生情况,与学生同甘共苦。 他把心中所用的温情化成无数份爱心奉献着他的学生,他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着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十几年来,送走无数学子,他自己不觉中已添了白发,学生对他爱称从“小张”变成了“张爸”。 他曾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登封市文明教师”“登封市优质课教师”“登封市优秀班主任”“登封市教坛能手”“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师德先进个人”“郑州市优秀班主任”,他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
-
大金店第一初级中学 李佳丽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她叫李佳丽,是大金店镇第一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自2015年工作以来,一向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她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一丝不苟,教学以实为本,育人从实际出发。凭着踏实肯干,她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认同和学生的尊重。 九年级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尤其是下学期,还面临着体育理化生考试,将近两个月的训练,她每天穿梭于教室、操场、实验室。看到学生们跳远和运球成绩不太好,她和学生一起学习技巧,一起训练,最终体育取得圆满成绩。为了缓解学生疲劳,她每周抽出20分左右的时间,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首励志班歌。在学班歌的过程中,不但化解了学习压力,还可以记一些有内涵的歌词,用于作文中增加文采,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了九年级生活中欢乐的时刻。 她说自己就像苔花,虽然平凡,但努力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在教育的花园里绽放。
-
当代师者 带着孩子们走进科学世界
赵书臣:金水区凤凰双语小学科学老师 师说:乐于启迪学生思维,坚持教学相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的知识从来不局限于书本,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许多科学知识的源头都来自生活。”他叫赵书臣,他是金水区凤凰双语小学的一名科学老师。孩子们都喜欢上他的科学课,因为他的科学课堂有趣、有料、有意义。 “我是在2004年来到了这所学校,大学学的是商贸英语专业,毕业后在中学教了两年英语,来到这里后,开始担任科学老师。”从英语到科学,这个跨度可真不小。赵书臣坦言在最初的阶段,自己确实感到有些吃力,因此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方面课余时间我自动加压,了解、理解更多更细的科学知识,无论是网络上科学名师的授课视频,还是名师的教学设计,更有名家如何化解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如何有效提问等。我都反复观看、反复揣摩,汲取他们的长处。” 在赵书臣的眼中,科学课除了要教授孩子们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因此在听课、学课的过程中,他也更加留意其他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们打开思维,如何把科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三年级的课本中,有一部分是关于蚯蚓的家,当他在课堂上展示出蚯蚓的高清图片时,引起讲台下孩子们的连连惊呼。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们很少有特别近距离观察蚯蚓的机会,“孩子们都很惊奇原来生活中常见的蚯蚓长这个样子,他们在学这一环节的知识时也更有兴趣。” 科学的课堂除了有趣的知识,还有好玩的动手制作。课本上讲了电动小车的组装原理,几个孩子就发散思维想做一个电动小狗。初次尝试后没有收获到想要的结果,赵书臣便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分享创意和思路,并鼓励其他孩子提出各自的意见。最终,电动小狗跑起来了,孩子们的科学兴趣也更浓了。“这样的动手制作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也逐渐提高起来。” 除了担任科学老师,赵书臣还是学校无人机社团的辅导老师。在备战河南省第十九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里的无人机赛项时,他带领学生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有些学生因为兴趣浓厚还自己买了无人机在家里增加练习,每当遇到不熟练的操作技巧或无人机出现故障时,哪怕再晚也会忍不住及时向老师请教或寻求帮助。他们的刻苦精神让赵书臣备受感动,他说,在科学的世界里,自己是孩子们向前的引路人,也是他们后方的保障员,更是他们的同行人。 记者手记:在央视“开学第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非牛顿流体”实验,是将淀粉与水充分融合后,用手拍打或敲击液体,液体的表面竟是硬的,但是当把手掌五指分开按压液面时,整个手掌又可以轻松没入液面以下,孩子们在看到这个实验后纷纷向赵书臣请教该实验的原理,这可把赵老师问住了。“课下我仔细观看了这个实验,同时又做了好几遍,终于为孩子们解答了出来。”这样的经历,让赵书臣忍不住感叹,科学无止境,探索永不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