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红霞:认真教学,用爱关怀,做学生和家长的榜样
——专访郑州市中牟县建设路小学语文教师潘红霞 2002年开始从事一线教学,2014年专职教语文,获得过2008郑州市优秀班主任、2017郑州市优秀语文教师、郑州市师德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等称号,班级成绩每年都是年级第一,只要抽考,还是全县第一。但是谈起教学,潘红霞最常用的两个字,还是“认真”。 要培优更要补差 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每一个班里,都会有几个学困生,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法完成,考试成绩总是上不去。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学困生并不是智商低,学不会,而是家庭出了问题。每天生活在压抑的氛围中,自然没心思学习。在面对这些学困生的时候,潘红霞总是从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入手,微信、电话、甚至家访。充分了解,才能对症下药,解开症结。 潘红霞的班里曾有一个女学生,父亲去世,母亲组建了新的家庭,年幼的她一直跟随奶奶生活。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奶奶一直不让母女见面,这对她打击很大,让她的性格变得内向怯懦,学习成绩也是班里垫底。了解情况后,潘红霞积极地在她奶奶和妈妈之间做工作,终于让两人达成共识,母亲和女儿能够见面,孩子的状态好了很多,成绩也从开始的刚及格提高到80多分。“不放弃学困生,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这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一丝不苟 用细心赢得信任 能够取得年级第一的成绩,潘红霞靠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关怀,还有对教学工作的细心。“因为我教的是低段语文,所以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我都格外注意。”简单的一个“月”字,很多学生会不经意间把“横折钩”写成“横折”,老师批改作业时也会漏掉这个小错误。但是潘红霞不会忽略这个细节,学生写的每一笔每一画她都看在眼里,有错误一定会认真指出并帮助学生改正。 不仅如此,潘红霞每周周一都会检查学生们的作业,对于不完成作业的学生,都会受到小小的惩罚,“在我的班里,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很少。只有我细心,学生们才能养成习惯,教学工作才能有序开展。” 积极互动 形式多样勤读书 为了帮助学生们养成阅读习惯,潘红霞专门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学生们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发自己的读书视频。“我们班一共49名学生,每天坚持读书的有40名以上。”这样高的参与程度,靠的不是硬性要求,而是潘红霞的积极互动。“每天晚上,我都会看一些学生的读书视频,并且给他们点评。学生们看到我的点评会很高兴,和我的互动就是他们读书的动力。” 每次学校颁发读书奖,潘红霞的奖状都不够发,“学校根据班级学生数量按比例给奖状,而我们班读书学生的数量远远超出这个比例,很多爱读书的孩子拿不到奖,这让我有些愧疚。” 用心做事,用爱教学,是潘红霞的教育格言。中牟县建设路小学校长刘伟评价,因为有爱,她成为学生们的朋友和榜样;因为用心,她赢得了家长和同事领导的信任。而学生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正需要这样有爱又用心的老师。
-
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许贤明:默默耕耘心 悠悠“许哥”情
许贤明1986年出生,200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英语系,英语专业八级,曾任夏邑县中学英语学科兼职教研员,2014年9月开始就职于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现担任该校高一(18)班班主任。他年轻,富有朝气,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心中的大哥哥,学生喜欢称呼他为“许哥”。他多次获得 “河南省英语教学研修课题一等奖”、“商丘市英语学科技能大赛一等奖”以及“商丘市师德标兵”、“商丘市教学新秀”、“夏邑县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要使学生三年后有建树、有前途,班主任首先要有总体设想,要让全班学生树立一个奋斗目标。许贤明每接一个新的班级,都要和同学一起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如高一17班“养成好习惯,争取学科佳绩”,高一18班“培养素质,全面发展,做合格的高中生”……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成长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多年来,“许哥”坚持与学生同作息同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当中。他笔记本上记录着每个学生的详细资料,包括学生性格、爱好、习惯、家庭状况,一旦自己的学生思想和学习出现不良苗头,都会耐心地寻找解决的办法。许老师常向学生讲述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让学生明白班主任是在用心耕耘,而不是在敷衍!正是因为他的诚意和真心,学生与他关系一直非常融洽,所带班级非常和谐,在学校班级评比活动中,他所带的班级总是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 “许哥”始终将“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学生,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上有一席之地。2014届学生张圆圆、2015届学生崔笑笑、2016届学生刘芳、2017届学生董芳等家庭困难,“许哥”自掏腰包给他们买学习资料,直到学生毕业;2018届学生刁磊是个“老病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许贤明半夜带他去医院看病几乎是经常的事……生活上,“许哥”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个学生。早上5点30分,他会第一时间来到宿舍,督促学生按时起床;上课期间,他会一直待在办公室,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他;一日三餐,他会尽量和学生一起吃饭,谈笑间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午休、晚休时,他定会到宿舍巡视一遍,确认所有学生均已休息后,才会悄悄离开宿舍;当学生因生活琐事不开心时,他会耐心劝说,用心疏导…… “许哥”从到夏邑一高参加工作就担任班主任,他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摸索出一套成功的高考、学考英语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会耐心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所教的每一个班级,英语测试合格率均在90%以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许哥”身上体现了夏邑一高老师的形象,更折射出夏邑一高的精神。未来日子里,“许哥”将继续用心、用情、用爱、用智铺就学生的成长之路。
-
贵州黔西一老师坚守山区33年: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
54岁的杨朝俊,在乌蒙山深处默默坚守32年,在5个山区教学点工作过,先后教育大山深处两代人。看着大山里的孩子一个个接受教育,走出大山,奉献社会,杨朝俊感到无比自豪。 今年是杨朝俊从教的第33个年头,他一如往常站在校门迎接他的33名学生,直到所有的学生都走进校门才会安心。 杨朝俊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花溪彝族苗族乡人,1984年中学毕业后,一直在山区从事彝族苗族幼儿的启蒙教育。从教前17年,杨朝俊一直以民办教师身份代课,薪资微薄。 杨朝俊授课的丰坪小学位于花溪彝族苗族乡丰坪村,是黔西金沙两县交界地区,山高路远。2008年8月,丰坪小学唯一教师病退。丰坪小学所服务的4个村民组适龄儿童面临失学。时任乡中心校校长张家杰找到杨朝俊。 “山高路远、经济贫困,更需要办教育,这是山里孩子改变人生的最好机会。”张家杰一番交心谈话后,沉默了半天的杨朝俊憋出一句话,“辛苦一个人总比愚昧一代人强,每一个娃娃都要上学,不上学家庭就没有希望改变贫穷,民族就没有希望富强。” 杨朝俊刚到丰坪小学时只有5个学生来就读。杨朝俊走组入户劝说家长和孩子,现在周边村民组适龄儿童已全部进入丰坪小学就读。 如今丰坪小学也告别了旧墙残壁、泥坝操场,新建了校舍,添置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开设了营养午餐,并派遣了志愿者,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杨朝俊从教33年,累计培养学生1000余人。学生们对他的称呼,从最初的“杨老师”到后来的“杨爸爸”,再到现在的“杨爷爷”。 “在山区办教学不容易,虽然辛苦,可我乐在其中。”杨朝俊告诉记者。
-
漯河郾城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武新英:捧着一颗心来
1991年7月,武新英从漯河师范毕业,踏上了三尺讲台,这一干就是27年。27个年头,她谨记“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诺言,并用行动把它诠释成一个字——“爱”。 爱岗敬业 武新英刚调入郾城区实验小学工作时,学校处于建校初期,工作特别繁忙,学校人手不够又资金短缺。教师们常常身兼数职,既是老师,又是清洁工和保姆。那时武新英刚生完孩子还未满月,听说学校缺人,她二话不说,头巾一裹,毅然回到了学校投入工作中。“那时是1997年底,正是腊月天,当时真的是什么也没想,就是觉得学校缺人,我得来帮忙。”武新英告诉记者。 有一年,武新英嘴里长了个肉瘤,医生说需要动手术,武新英害怕耽误学生上课,就趁着周末休息时间到医院进行手术,短暂休息后,周一继续上课。因为手术后嘴唇肿得很高,武新英就用手挡着,每说一句话,都会牵动没有拆线的伤口。 或许是武新英的执着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班上的学生变得更懂事、听话了。看到学生们如此心疼她,武新英觉得心里暖暖的。 爱生如子 在小学教育这块热土上,武新英用智慧和心血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尽心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因为她坚信——只要教师心中装满爱,凭良心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就一定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教师自然也会赢得学生及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尊重。 在武新英的班级有一个叫霖霖(化名)的孩子,她的家长每每提起武新英都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原来霖霖是个脑瘫患儿,语言有障碍,最多会说出一两个字,她行动不便,走起路来经常摔倒。武新英一直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从没另眼看待。 有一次,武新英刚到教室,就看见一群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有个孩子紧张地喊着:“霖霖摔倒了,快叫老师!”有的孩子想上前扶却迟迟不敢行动。这时候,武新英急忙跑上前,抱起霖霖,把她揽在怀里,一边给她擦泪一边安慰她:“孩子,不怕,有老师在!”看着孩子的泪水,武新英也心疼得泪如雨下。 从那以后,每当武新英走进教室,霖霖总会微笑着望着老师,有时候还会把自己喜爱吃的零食偷偷地塞给武新英。武新英一有空就引导霖霖和自己说话,看着霖霖半天说出一两个字来,武新英脸上就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认真教研 武新英说:“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是教师成长、自我发展的支撑。” 武新英通过大量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博采众家之长,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吸收教育教学业务素质营养。 除了学习理论文章外,武新英还学习文化知识方面的书籍。她虚心向同行学习,积极参与各种以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观摩、研讨,积极带动组内老师和一起钻研教学业务,共同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在每次的“问诊课堂”活动后,武新英和大家一起评课、议课,加强业务水平。 有付出就有收获,多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武新英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撰写的论文在省教研论文评比中多次获奖;多次参与市区级优质课评比,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辅导的学生习作也多次获奖或发表;多次获得市区级模范班主任先进班集体称号;多次获得区级优秀教师称号、市级骨干教师称号。
-
开封市化建中学优秀班主任赵晓丹:不忘初心 守望幸福
赵晓丹 6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赵晓丹顺利通过开封市招教考试,成为开封市化建中学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也实现了她成为一名光荣教师的梦想。一直以来,她踏实努力、勤勤恳恳,将年轻人的激情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深受学生喜爱,不仅家长满意,也得到了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7年8月底,学校通知赵晓丹接任九(10)班的班主任。殊不知,这已经是该班的第三任班主任。“后妈”难当,“后妈的后妈”更难当啊!短时间内要学生接受她、家长支持她,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赵晓丹无暇顾及这些,开始积极准备。她多次联系前两任班主任,获得班级的第一手资料;用了一天的时间,对照学生的照片熟记他们的名字;精心制作课件,给学生一个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最开始学生对新老师的抵触到慢慢卸下防备,再到现在的敞开心扉,只有赵晓丹自己知道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 除了日常学习和生活,最让赵晓丹挂心的还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她经常借阅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她的班级里有位男生其貌不扬,但非常刻苦、踏实。有一天,这个男生突然剪了一个怪异的发型,上课迟到并且还大摇大摆地进班,老师批评他,他却满不在乎,甚至还有点得意,这样的他和平时的他简直判若两人。赵晓丹意识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经过多方了解,赵晓丹得知孩子的哥哥生病住院近一个月,父母无暇顾及他,他可能是太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关爱了。于是,赵晓丹邀他一起午餐,并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语重心长地说:“你做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其实只是想让大家关注你、关心你,但是,我们能获得大家关注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却选择了最‘low’的一种。说实在的,你每天扮演一个哗众取宠的自己也很累吧?”说到这,这个男生抬起头,噙着泪使劲儿点头。之后,赵晓丹又与这个男生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并给家长提了一些建议。这个男生的家长感激地说:“孩子这种变化我们急得不得了,吵他、骂他,却唯独没有关心他。”从此,这个男生找回了原来的自己,并且更加勤奋和努力。 赵晓丹告诉记者,她仍然记得刚刚入职时校长在大会上勉励青年老师的话:“选择当老师,就要把它当成一份事业,甘于奉献、甘于清贫,不求大富大贵,只求无愧于心。”6年来,她不忘初心,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学校领导的信任与支持。 “虽然工作辛苦忙碌,有时忘了自己还有家人需要照顾,虽然有的学生调皮捣蛋把我气得火冒三丈,但看到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和你在一起,当收到家长们一条条感谢的信息,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赞扬,我就感觉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赵晓丹说,“当老师就要当班主任,不仅要干,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
开封市化建中学优秀班主任赵晓丹:不忘初心 守望幸福
赵晓丹 6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赵晓丹顺利通过开封市招教考试,成为开封市化建中学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也实现了她成为一名光荣教师的梦想。一直以来,她踏实努力、勤勤恳恳,将年轻人的激情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深受学生喜爱,不仅家长满意,也得到了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7年8月底,学校通知赵晓丹接任九(10)班的班主任。殊不知,这已经是该班的第三任班主任。“后妈”难当,“后妈的后妈”更难当啊!短时间内要学生接受她、家长支持她,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赵晓丹无暇顾及这些,开始积极准备。她多次联系前两任班主任,获得班级的第一手资料;用了一天的时间,对照学生的照片熟记他们的名字;精心制作课件,给学生一个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最开始学生对新老师的抵触到慢慢卸下防备,再到现在的敞开心扉,只有赵晓丹自己知道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 除了日常学习和生活,最让赵晓丹挂心的还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她经常借阅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她的班级里有位男生其貌不扬,但非常刻苦、踏实。有一天,这个男生突然剪了一个怪异的发型,上课迟到并且还大摇大摆地进班,老师批评他,他却满不在乎,甚至还有点得意,这样的他和平时的他简直判若两人。赵晓丹意识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经过多方了解,赵晓丹得知孩子的哥哥生病住院近一个月,父母无暇顾及他,他可能是太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关爱了。于是,赵晓丹邀他一起午餐,并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语重心长地说:“你做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其实只是想让大家关注你、关心你,但是,我们能获得大家关注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却选择了最‘low’的一种。说实在的,你每天扮演一个哗众取宠的自己也很累吧?”说到这,这个男生抬起头,噙着泪使劲儿点头。之后,赵晓丹又与这个男生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并给家长提了一些建议。这个男生的家长感激地说:“孩子这种变化我们急得不得了,吵他、骂他,却唯独没有关心他。”从此,这个男生找回了原来的自己,并且更加勤奋和努力。 赵晓丹告诉记者,她仍然记得刚刚入职时校长在大会上勉励青年老师的话:“选择当老师,就要把它当成一份事业,甘于奉献、甘于清贫,不求大富大贵,只求无愧于心。”6年来,她不忘初心,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学校领导的信任与支持。 “虽然工作辛苦忙碌,有时忘了自己还有家人需要照顾,虽然有的学生调皮捣蛋把我气得火冒三丈,但看到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和你在一起,当收到家长们一条条感谢的信息,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赞扬,我就感觉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赵晓丹说,“当老师就要当班主任,不仅要干,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
二七区外国语小学张方:用爱唤醒优秀孩子的教师“妈妈”
“每个孩子内心都睡着一个优秀的孩子,老师的职责就是唤醒学生那个向上的自我。”这是郑州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郑州市二七区外国语小学语文教师张方喜欢说的一句话。从2000年8月成为一名正式教师,18年来,她用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浇灌着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幼苗。 用心去爱,她成了学生“妈妈” 在曾经的五年级(2)班,有个学生名叫李豪(化名),是个地地道道的“问题”学生。他常年和奶奶一起生活,不服管教,“油盐不进”,打游戏,和同学打架是家常便饭,甚至还经常带着刀子来学校,同学们对他是敬而远之。 但是张方并没有放弃李豪,她意识到,一切的根源出在孩子的家庭,缺少家庭温暖,最终让孩子不能融入班集体。 为了改变这个孩子,张方翻阅了很多心理方面的书籍,只要有机会,她就向心理专家求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张方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家庭帮扶计划”,后来李豪又一次失踪,张方和孩子奶奶凌晨在游戏厅找到李豪以此为契机,启动了这个计划。 帮他缝补刮破的裤子,放学后辅导他写作业,看到孩子还不愿意回家,张方就带孩子到自己家吃饭,饭后顺便复习一下功课,然后送孩子回家。张方没想到,就在这长年累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李豪发生了改变。他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敞开了自己的心扉,慢慢学着与人友好相处。 “我其实特别心软,有时候看到家长一味指责孩子,我就会感到心疼。所以我会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有些学生放学家长接得晚,张方就会留到学校陪他们写作业,有很多次因为辅导学生写作业,而忘了接自己的女儿。 “有一次,一位女生无意间喊我一句‘妈妈’,虽然是口误,但是我很高兴,说明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和妈妈一样。”张方说,正是因为这种信任,学生们也感觉和她特别亲近,她的语文课,也就成了孩子们爱上的课。 三尺讲台上 书写平凡的伟大 在张方的班级里,每天第一个来到教室的不是哪一个学生,而是张方自己。张方说,学习需要一个好习惯,早早来到教室,其实她是在督促学生养成早读和午读的习惯。 有一次,一个学生对张方说:“张老师,你每次走进教室就开始微笑,一直保持到下课,我们特别爱看您笑!”张方仔细一想,好像确实是这样。从教18年,教室和讲台成为她最熟悉最亲密的地方,看到一张张稚嫩纯真的脸,无论怎样的烦恼都能抛在脑后,这40分钟不能被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所打扰。上课铃一响,张方就进入最好的状态。她的课堂永远充满了激情,富有感染力。 就像郑州市二七区外国语小学校长任学智评价的那样,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没有捷径,只有不断付出,付出得越多,回报得也越多,张方老师的成长就是一个明证。事实证明,张方的努力没有白费,18年来她从最开始的普通语文教师,成长为今天的郑州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优秀班主任、郑州十佳班主任、河南省骨干教师,张方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达到今天的高度。用张方的话说:“伟大并不遥远。”在教学这条路上,她会始终前行。
-
二七区外国语小学张方:用爱唤醒优秀孩子的教师“妈妈”
“每个孩子内心都睡着一个优秀的孩子,老师的职责就是唤醒学生那个向上的自我。”这是郑州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郑州市二七区外国语小学语文教师张方喜欢说的一句话。从2000年8月成为一名正式教师,18年来,她用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浇灌着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幼苗。 用心去爱,她成了学生“妈妈” 在曾经的五年级(2)班,有个学生名叫李豪(化名),是个地地道道的“问题”学生。他常年和奶奶一起生活,不服管教,“油盐不进”,打游戏,和同学打架是家常便饭,甚至还经常带着刀子来学校,同学们对他是敬而远之。 但是张方并没有放弃李豪,她意识到,一切的根源出在孩子的家庭,缺少家庭温暖,最终让孩子不能融入班集体。 为了改变这个孩子,张方翻阅了很多心理方面的书籍,只要有机会,她就向心理专家求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张方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家庭帮扶计划”,后来李豪又一次失踪,张方和孩子奶奶凌晨在游戏厅找到李豪以此为契机,启动了这个计划。 帮他缝补刮破的裤子,放学后辅导他写作业,看到孩子还不愿意回家,张方就带孩子到自己家吃饭,饭后顺便复习一下功课,然后送孩子回家。张方没想到,就在这长年累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李豪发生了改变。他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敞开了自己的心扉,慢慢学着与人友好相处。 “我其实特别心软,有时候看到家长一味指责孩子,我就会感到心疼。所以我会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有些学生放学家长接得晚,张方就会留到学校陪他们写作业,有很多次因为辅导学生写作业,而忘了接自己的女儿。 “有一次,一位女生无意间喊我一句‘妈妈’,虽然是口误,但是我很高兴,说明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和妈妈一样。”张方说,正是因为这种信任,学生们也感觉和她特别亲近,她的语文课,也就成了孩子们爱上的课。 三尺讲台上 书写平凡的伟大 在张方的班级里,每天第一个来到教室的不是哪一个学生,而是张方自己。张方说,学习需要一个好习惯,早早来到教室,其实她是在督促学生养成早读和午读的习惯。 有一次,一个学生对张方说:“张老师,你每次走进教室就开始微笑,一直保持到下课,我们特别爱看您笑!”张方仔细一想,好像确实是这样。从教18年,教室和讲台成为她最熟悉最亲密的地方,看到一张张稚嫩纯真的脸,无论怎样的烦恼都能抛在脑后,这40分钟不能被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所打扰。上课铃一响,张方就进入最好的状态。她的课堂永远充满了激情,富有感染力。 就像郑州市二七区外国语小学校长任学智评价的那样,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没有捷径,只有不断付出,付出得越多,回报得也越多,张方老师的成长就是一个明证。事实证明,张方的努力没有白费,18年来她从最开始的普通语文教师,成长为今天的郑州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优秀班主任、郑州十佳班主任、河南省骨干教师,张方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达到今天的高度。用张方的话说:“伟大并不遥远。”在教学这条路上,她会始终前行。
-
贵州赤水30岁教师独守一山区小学:一人教6名学生所有课程
没有漂亮的教学楼,没有绿茵茵的足球场,没有美丽的塑胶跑道,一块刚刚才修整好的水泥地就是学校的操场,操场上空空荡荡,只有一根旗杆立在那儿,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大山深处的杨柳小学只有一名教师和6名学生。 今年30岁的周正文是这所学校唯一的教师,一个偶然的契机,他毅然辞去了市里的工作,来到大山深处坚守在这里。 周正文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后,最初在遵义市区一所初中教书,随后又在当地教育部门等政府部门工作过。2014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周正文看到了赤水市教育局为杨柳小学发布的招聘信息。随后,他不顾家人和女朋友的反对,辞掉了机关里的工作,于2014年8月来到了杨柳小学。 到杨柳小学后,周正文四处募集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又自掏腰包给学生改善生活。没有专门的宿舍,他就借住在村民家里。 学校6名学生分为两个不同的年级,作为学校唯一的教师,周正文承担起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体育等所有课程的教学。 除了平时上课,每逢星期一周正文还要召集学生们举行升旗仪式。 周正文说,自己刚来学校时学校根本没有国旗。有一天在上课时,他给学生们看了一张北京天安门的照片,6个小家伙的反应让他非常震撼。“当时我拿出了一张天安门的照片,其中一个小家伙眼睛一亮就说‘哇,红旗!’,眼神就像发现珍宝一样。”后来周正文从学生们口中得知,他们根本没有亲眼见过五星红旗,也没有见过国徽,更没有见过升旗仪式。 于是,周正文亲手做了一根旗杆,一遍一遍地教学生唱国歌。“我前后教了整整56遍。”周正文说,学生们会唱国歌以后,他心中如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总算踏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