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开区九龙中学 王瑞 不知疲倦的“永动机”

        王瑞,中学一级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优秀班主任,省级优秀辅导教师,经开区管委会优秀教师,郑州市优秀教师和郑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他思维活跃,善于思考问题,工作思路清晰,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每天早上5点20分起床,晚上10点查寝,三餐之后巡视教室……这些是王瑞每天的必修课。工作上,他积极主动、勇挑重担,经常超负荷工作,被誉为“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他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工作业绩。在他的引领下,全校教师都以学校主人翁的姿态开展工作。走上管理岗位后,他依旧坚守教育初心,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 经开区民族小学 高玉宁 带着孩子们 一起看远方

        高玉宁,小学语文一级教师,2011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8年来一直在经开区民族小学任教。爱钻研、勤思考,爱阅读、勤反思,爱工作、勤勉励,她在这片土壤里成长为一名区级骨干教师和区级优秀教师。她主持的课题获得郑州市一等奖,所授课《画家和牧童》《友爱残疾人》获得郑州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坐井观天》获得郑州市一等奖,在经开区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多篇论文获得省级一等奖。为了找到教育的根,多次研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静悄悄的革命》,在阅读中寻找教育的真谛。她用文字记录教书和读书的感受,写下了将近8万字的教学反思和个人读书感悟,在班级中创办了儿童刊物《小荷尖尖》。

    • 经开区祥云寺小学 司瑞琴 因为梦想 所以坚守

        司瑞琴,中小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国家“乡村教师积极贡献奖”,河南省“优质课教师”、郑州市“优质课教师”、经开区“优秀共产党员”、中牟县“优质课教师”“百名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她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教育心有情怀,坚守梦想。几十年来,她从没停歇过忙碌的脚步,这不停息的脚步来自于她对工作的责任,奉献的情怀源于她心底对教育的挚爱。她用真心、真爱、真诚去关爱、感动每一位学生。花开花落,不变的是司老师那爱岗敬业的心;年复一年,不变的是司老师对教书育人的情。她愿当一辈子班主任,永远和孩子们一起编织那总也讲不完的教育故事。

    • 经开区第一幼儿园 岳彩英潜心幼教 共享甘甜

        岳彩英,为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郑州市优秀教研组长,经开区先进教育工作者、青年新秀,毕业至今已和幼教携手走过9个春秋,她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是妈妈。为了环境创设,她跑遍郑州市小商品市场选材料;为了缓解孩子们入园焦虑,她给予孩子爱的拥抱和鼓励。2018年怀孕检查出双胞胎,忍受着双手双脚的浮肿和疼痛,她继续坚持工作直到宝宝出生。她拥有精湛的业务素养,扎实的工作态度,娴熟的专业技巧,成绩突出,参加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自制玩教具比赛均荣获省、市一等奖;参加市级行为观察研讨活动,区级优质课、说课比赛均荣获一等奖;在教科研征途上,孜孜以求、潜心探索,主持并参与的多项课题成果,撰写的多篇论文先后荣获省市一、二等奖。在日复一日、看似平淡的工作中,她品尝着和孩子一同成长的甘甜。因为有了爱和呵护,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爱,更在得到爱的过程中学会了给予爱、散播爱。

    • 经开区锦程小学 张会霞 用最美的事业 成就最美的自己

        张会霞,中小学一级教师,现担任五年级一班的语文课老师。她曾被评为“郑州市文明教师”“郑州市青年优秀教师”“经开区优秀班主任”“经开区十佳班主任”,多次在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她兢兢业业奋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用正面力量引导年轻的教师,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注重打造教育教学共同体,帮助年轻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上更是倾尽爱心,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她喜欢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奉献自己,更喜欢在教育之路上倾尽自己的精力,静静地欣赏教育事业上开出的一朵朵绚丽多彩的鲜花。她坚信,天底下最美的事业能成就最美的自己。

    • 经开区前王小学 杨旭霞 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杨旭霞是经开区前王小学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曾获经开区“文明教师”“优秀辅导教师”、学校首届“最美教师”“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所教班级被评为“优秀少先中队”。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她以校为家,在怀孕期间仍坚持在教学一线。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课堂,为学生传授知识,教给学生做人道理。产假回来后,她把5个多月的女儿留在家里,回归教学岗位。为了教育工作,她舍小家顾大家。       无论在班主任工作中,还是在语文教学中,她都秉着叶圣陶先生的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诠释她的教学生涯。

    • 经开区:优秀班主任都要掌握哪些“技能”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努力工作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班主任,按照《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关于印发第二届经开区普通中小学十佳班主任评选方案的通知》要求,经开区教文体局在各学校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专家,通过对入围的45名班主任材料评审、理论测试、演讲答辩进行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经开区第二届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十佳班主任”。本报特别推出《致敬!学生成长的领航人》专题报道,向这些“十佳班主任”致敬,今天瞧瞧这六位班主任的风采吧。       引导学生 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经开二中 张艳丽       作为班主任,她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学生成长规律,把关爱洒向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特有的潜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尽己所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她所带的班级连续多年被评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秀班集体,2016年还被评为郑州市文明班级。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经开区优秀班主任。       作为数学老师,她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流连忘返,她所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总是名列前茅,她也多次获得省、市、区级优质课一等奖。为了能够更好地引领教学,她专心进行课题研究,目前她已经拥有两项河南省课题,其中河南省数学课题《中学生数学错题集高效管理的策略探究》就是由她主持研究,现已顺利结项。       让学生了解生活 走进大自然       经开区实验中学 赵海霞       她是全国作文大赛优秀辅导员,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郑州市文明班集体班主任,经开区骨干教师,经开区十佳班主任,经开区优秀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她一直坚持教育以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为基本目的,尊重每一个生命。鼓励学生“体验父母工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走进大自然,举行春、秋郊外徒步活动,让学生明白,生活还有诗和远方。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作为语文教师,她不局限于课本讲授知识,而是经常和学生谈古论今,让学生欣赏窗外飞雪的灵动、樱花的缤纷。       引领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       经开区列子小学 刘敏       她是经开区列子小学教师,郑州市优秀辅导教师,郑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所带班级被评为郑州市文明班集体、经开区优秀班级,经开区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       10年来,刘敏一直用青春守护着名叫“蝶兰之家”的班级。她不仅有追逐教育梦想的激情与创意、追求卓越的付出与汗水、获得优异成绩时的愉悦与欣慰,更有10年来她对生命坚定执着的热爱与守护。无论是带所谓的“学困班”“问题班”,还是带低年级或高年级,刘敏都能用高尚的师德、智慧的班级管理、丰富的阅读课程引领全班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次期末时几百页的班级成长纪念册记录了“蝶兰之家”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用自己的阅读热情感染带动孩子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李小锋       李小锋是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郑州市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经开区名师、名班主任,河南省优秀辅导教师,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       李小锋呈现给孩子们的是一个终身学习者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对孩子们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他非常注重书香班级建设。为把阅读落到实处,李小锋领着孩子们一起读,用自己的阅读热情感染和带动孩子,并发动家长和孩子共读,把对阅读的热爱延伸到家庭中。       班主任工作虽然忙碌,但在李小锋看来,更充满挑战的乐趣。李小锋需要拿出研究的精神,通过出现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尝试——总结反思的思路,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班级发展中的问题。       让学生学会自治、学会合作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李运奎       李运奎,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所带班级多次获得郑州市文明班级、郑州市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个人也获得了郑州市文明教师、郑州市师德先进个人、经开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他从事数学教学工作20余年,连续多年担任班主任,丰富的教学经验再加上科学的教育理念,让他有着明确、科学的班级建设思路。他坚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积极践行班级民主管理策略,认真实施班级小组管理并深入探索微小组建设,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治、学会合作,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进而形成优秀的班集体,用集体的力量给学生施以积极的正向影响。       俯下身子倾听学生心语       经开区八里湾小学 毛艳玲       毛艳玲,党员,经开区八里湾小学教师,经开区骨干教师,经开区优秀班主任。从教20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习积极性高,成绩进步明显。她以慈母般的爱心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从不放弃一个学困生。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语,生活在她班级里的孩子幸福指数高。她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 执教终无悔 痴心守杏坛——记淅川县寺湾镇党岗中心小学教师师吉栓

        在学生眼中,他亦师亦父;在同事眼中,他亦师亦友,他是学校的“定海神针”,是家长们口中亲切的大哥………     他觉得自己挺普通,可就是这样“平凡”的他,却让学生深深依恋,让家长感动钦佩,让同事交口称赞。他,就是淅川县寺湾镇党岗中心小学教师师吉栓。     20年寒暑,他送走了数千名学生,成绩倒数的班级在他手里成为正数第一;     20年间,他数次遭遇“生死时速”,却从未动摇扎根教育一线的决心;     20年间,他诠释了如何做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却无暇扮演好“父亲”和“儿子”的角色;     20年间,他一直冲锋在教学一线,再苦再累也甘之如饴,从不抱怨;     20年执教,他获得的荣誉证书堆积成“山”。     扎根山村     “这不是心血来潮,是我慎重考虑后的选择。”     1999年7月,师吉栓刚从内乡县师范学校毕业。在偶然间听说偏远山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况后,他向镇教办领导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放弃到寺湾镇第一初级中学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到偏远小山村任教。     带着一床被子,几本书,他来到了大华山小学。     这是一所深藏于淅川群山中的小学。通往学校的山路蜿蜒陡峭,从山脚下到学校,要走15里山路。师吉栓到时,学校里只有胡校长和当地的1位老民办教师担任着五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小学里只有50多名学生,班班都是复式班,有的孩子年龄已经很大,可还在上二年级,还有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正面临辍学。     来到大华山小学后,师吉栓以校为家,以生为伴,和住校的孩子们同吃同睡,同学同乐。     刚到学校时,他教四、五年级语文、数学复式班,学生们学习底子差,他便找来小学的全部教材,认真钻研,尝试用自创的“混编教学法”上课。为了让孩子们的成绩尽快提高,他逐人补课,逐人过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补课时间不够,他干脆不过双休日,无偿给孩子们加班上课。     他是学校的 “全能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还主动担任学校的修理工、勤杂工、厨师。学校里电灯坏了,电线断了,电铃不响他一修就好。在学校里住宿的8孩子,一日三餐的做饭任务都由他一人义务包揽下来。     山村里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生活乏味。他把积攒了几个月的工资和父亲给他买自行车的钱一共2500元,买了台卫星锅和vcd播放机,还把家里的一台小彩电和自己珍藏的几十本图书也带到了学校。他用vcd播放教学片和同学们一起观看教学优质课;课下通过卫星锅和同学们一起了解外面多彩的世界;他用自己带来的图书在教室里建起图书角,和孩子们一同阅读,用自己微薄之力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快乐和温暖。     在学生眼中,他不像老师,更像“父亲”。留守孩子病了,他带着孩子们到村里的诊所看病抓药;学生衣服脏了,他给孩子们洗衣服;有学生家中太穷,鞋子烂得不能再穿,他自掏腰包给学生买双新的……     无私忘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0年12月,只用一年多时间,师吉栓教授的五年级语文、数学两科教学成绩,就从过去学区双倒数第一跃至数学第一,语文第二。尤其是2000年7月,在全镇组织的抽考竞赛中,他带的班语文成绩进步惊人,位居全镇第一名,且在之后一直稳居前三名。刚担任两年教学工作的师吉栓被评为“镇优秀教师”、“镇教坛新秀”、“县文明教师”,此后连续6年保持全镇领先位次,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耀眼成绩的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仅在大华山小学教学时间,他就数次经历生死考验。     在大华山小学胡校长的记忆中,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有一年春季,遇到天旱,山上的水池都干涸了。学校里除了他和校长,还有8名住校的寄宿生。师吉栓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到距离学校3里多的山涧挑水,一挑便挑了两个多月。在即将进入夏季时,刚下了一场小雨,地面湿滑,胡校长不放心,便陪着他一起去挑水,意外却此时发生。返程路上水桶一晃碰到了一侧石壁,在水桶的撞击下,师吉栓脚下一滑,一个趔趄,连桶带人摔到了近一丈多高的沟壑里,头被撞的鲜血直流,当场不省人事。幸亏当时胡校长和他在一起,赶紧喊来路上跳水的几个壮年村民把他抬到村里,又用三轮车将他送到镇上的医院。由于失血过多,经过10个小时的抢救,下午三点多他才醒过来,这一次,他的头上留下了长长的疤痕。     然而这对于师吉栓来说,还不是最惊险的一次。2002年春天,寺湾镇组织献血活动,他踊跃报名。当骑车行至山上陡坡时,自行车后轮闸皮突然崩飞,车子像失控的野马在陡峻的山路上连蹦带跳的飞跃而下。师吉栓连人带车撞到了一个大石头上,右手臂划掉了半尺多长的一块肉皮,左手腕骨折,肠子被树杈戳断两截,险些丧命。幸福之神似乎也眷顾好人,虽然受了极重的伤,但他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两次重伤,常人需要休养半年甚至更久时间才行,他却只在医院待不到20天就缠着绷带回到学校上课。事后,师吉栓告诉胡校长,想起孩子们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晴,他就不愿在病床上躺着,只要一踏上讲台,他就立马焕发出无尽的激情与活力。     教师这一行,他是真的爱到了骨子里。从上班至今,他默默奉献,认真教学,以高尚的师德和出色的工作实绩赢取了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与信任。     身正为范     2006年,大华山小学迎来两位新教师,师资力量超标,师吉栓带着不舍之情来到了镇一小任教。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师吉栓到镇一小后,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虽然已教书7年,也获得了不少荣誉,但他仍把自己当做一名新教师看待,高标准严要求。师吉栓把自己的办公桌放在教室里办公,学生午休时,他趴在讲桌上陪着孩子们休息。毕业班教学任务重,为了用好每一秒,他在下午下课后延长1小时给班里孩子免费进行辅导。2006年至2017年,他所教的毕业班教学成绩连续11年在全镇组织的统考中位居前两名。     作为一名班主任,他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善于抓学生的德育教育,他从学生一进校门他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健体习惯。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他是值得依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他所担任的班级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经常获得“流动红旗班”和校级“先进班集体。     师吉栓在教学成绩和班级管理方面是大家公认的拔尖人才。2011年,他被选拔为寺湾镇一小德育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同时负责语文教学,兼着班主任。     在寺湾镇一小,他是大家公认的“拼命三郎”。有同事问他累不累时,他总是笑着说:“十个指头弹钢琴,我才用了四根指头嘛!”自从担任德育主任后,他主动给自己“揽活儿”:夏日午后,他冒着酷暑到教学楼上维持午休秩序;晚上大家都休息了,他仍坐在办公桌前,扒资料、找试题,在电脑上整理知识要点,自出试卷,整理教研材料,起草各项德育活动方案,完成德育活动总结。他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却由于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很多次他正在工作时鼻子里突然流出鲜血,都快成了血人……     特别是自2016年德育工作在全县开展以来,无论是常规德育活动还是周六德育社团活动、夏令营、冬令营,各项活动在师老师的安排下开展得更是有声有色。2016年暑假寺湾镇一小排练的《闪闪红星》节目被选拔为县教师节德育节目之一,师老师带着三位年轻教师和80名学生排练了足足40天的时间,最终节目演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当年他被评为镇“师德标兵。”     初心不改     他以校为家,一心扑在教学中,为学生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全部的爱,却对家人饱含愧疚。     2017年秋,师吉栓到寺湾镇党岗中心小学担任校长。这一年大女儿上高中、小女儿刚上幼儿园,孩子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爸爸陪着到游乐场”,可他却一直没时间。同一年,师吉栓的父亲患上老年痴呆症,认知能力迅速下降,身边一刻也不能离人。师吉栓教学任务重,于是两个兄弟白天照顾老人,他在晚上、周日及寒暑假时间照顾父亲。2108年6月老人病情加重,每日三餐靠人喂食,大小便也不能自理。师吉栓每天晚上一回到家,就先给老父亲喂饭,擦脸,洗脚,招呼大小便。夜里他睡在父亲旁边陪护,想到这么多年,他亏欠最多的就是家人,三尺男儿也忍不住流下眼泪。     担任校长后,他自己率先垂范担任4年级语文、国学教学工作。学校没有教导主任和德育主任,除了后勤工作,他就德育、教学、安全亲手抓,三项工作,从教学教研、德育常规、周六社团、学期安全教育、冬令营、夏令营……各项工作计划的制定,到每项活动的组织开展,他都亲力亲为,他及时各项工作的顶层设计者又是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实施者,但他从来没有向任何人叫一声苦,说一声累。     从教20年,他不仅教出了数以千计的学生,也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他把自己丰富的电脑应用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全体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普及多媒体教学,寺湾镇党岗中心小学师生参加的电脑教学竞赛多次获市级大奖。在他的带领下,不到两年时间,党岗中心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由原来的倒数名次,提升至前5名,他教授的四年级语文成绩在寺湾镇统考中一直名列前茅。     为了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传承下去,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无论在师德、教学,还是业务技能上,都给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学生也已成人,而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朴实亲切、认真负责。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他已带着浅浅的微笑,夹着课案,走向他深爱的课堂……他的背影留在了教室、楼道、办公室、操场等校园的每一个地方,也留在了学生们的心里。     (通讯员 白松涛 王良 供稿)

    • 窦豫琦:9年,她陪着折翼天使翩翩起舞

        带有魔力的音符,让她为折翼天使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无悔付出的真心,是她为受伤苞蕾研制的神奇良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她是一只音乐精灵,为关上一扇门的孩子打开了另一扇窗,带他们一起欣赏美丽的世界,陪伴他们一起完美绽放!       她就是窦豫琦,1988年1月出生,2019年1月入党,郑州市中原区育智学校音乐教师,先后获得郑州市最美教师、郑州市师德楷模、郑州市李芳式的好老师等荣誉。       2010年,大学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的窦豫琦,怀揣着音乐梦想,参加了招教考试,当拿到录取通知的时候,欣喜不已的她仿佛看到自己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坐在钢琴旁,带着学生们唱歌跳舞!       但她后来被分配到了中原区育智学校,区里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这里的孩子7到18岁不等,都属于中、重度智力残疾;唐氏、自闭、脑瘫、多动、癫痫、先天智力低下在班里都是常见病;流口水、流鼻涕、说话咿咿呀呀,甚至上厕所都不能自理……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茫然,甚至有些恐惧,难道就要从这里开始自己梦想的教师生涯了吗?       在开始的几个月里,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多半时间都用在维持课堂秩序上,有的孩子甚至把裤子尿湿了。失落、挫败感让窦豫琦甚至有了辞职的想法。       特教路上一走就是9年       但是在慢慢地和孩子们的相处中,发生的一些很细小的事,让她发生了改变。       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酷暑难耐,窦豫琦顶着烈日来上班,刚骑车到校门口,就看到四年级的小鹏兴奋地跑过来,从背后拿出一根冰棍,递到她的面前。“老师,给你买的,天可热,你吃吧。”说完他拔腿就跑,此时,手里一根冰棍已经化了一半。拿着这根化了的冰棍,窦豫琦的心也跟着融化了!       小鹏这样做,是因为前段时间在音乐课上对他的鼓励。“你的声音真好听,唱歌很好的。”在感动与被感动中,窦豫琦选择了坚持。       年11月,窦豫琦被查出肝细胞癌,手术前的各种检查已经让她痛苦不堪,但她有太多太多的放不下。凭着爱和顽强的毅力,她进行了“肝左叶切除术”。仅仅2个月后,她再次回到讲台,因为她太爱这些孩子了。       就这样,在这条特教路上一走就是9年。为了孩子们有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她组建了非洲鼓社团,筹备了“冬日暖阳 快乐绽放”等多场特殊儿童音乐会。孩子们学的越来越多,演出也越来越多,他们也自信地走向了更大的舞台,孩子们的精彩一直在继续…&helli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