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乡村小学里的“妈妈教师”——记修武县七贤镇韩庄完全小学教师陈宵雯
10月7日那天,修武县韩庄村的一名老汉找到陈宵雯老师,说老家有事他要回去两天,由于老伴儿卧床多年,儿子有精神障碍,儿媳长年在外打工,可他这一走孙女没人照顾,就想请假带孙女一起走。 “那咋行?”陈宵雯一听就急了,“10月8日就要开学了,这一走肯定耽误课程。” “您放心回老家吧,这两天让欣雨住在我家,我管娃管到底。” 陈宵雯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拍板。 陈宵雯是修武县韩庄村一所小学的老师,她从事教育工作十五年以来,一直在乡村小学工作,担任班主任的职位,每每看到班里的学生有困难或者家境贫困,都会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们,经常会在放学后,把没办法回家的学生带回家补习作业,留学生在家吃饭。每次为了鼓励学生考出好成绩,都会自掏腰包买各种各样的奖励来鼓励孩子们。 陈宵雯不仅关爱学生,同样团结同事,热爱学校。 把学生带回家,说明老师心里装着学生。 苦心耕耘育桃李,一片冰心在玉壶。教师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传播者,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是社会中一份珍贵的无可比拟的财富,作为基层的乡村教师,陈宵雯扎根教育,用蜡烛的风格,孺子牛的精神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毫无保留的奉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
上课像讲脱口秀 还会小魔术 别人家的物理老师 你羡慕不
这位像邻家姐姐的“静静”就是学生爱的模样 “静静”是学生给李静起的外号,来源于网络流行语“我想静静”。 而李静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名物理教师,是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 李静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你,才会信任你尊敬你,才会爱上物理,上课更加积极。” 所以,她平时就像大姐姐一样跟学生聊天、谈心,也鼓励学生与她做朋友。 学生遇到烦心事儿,第一个会想到找李静咨询、排解。 由于她实在太像邻家大姐姐了,有学生会叫她“静姐”,但更多学生喜欢叫她“静静”。 不管是“久别重逢”,还是“遇到困难”,学生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想静静!” 因为他们的这个“静静”充满魔力,能化解困扰他们的难题。 李静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学会和孩子们相处是很重要的,要想教授给他们书本上的知识,得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老师才能因材施教,才能解决学生遇到的很多问题。 “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习知识的前提是学习做人,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然后学会学习,最后学会生活。”李静说。 学生看到她的真诚开始努力学习 记得去年毕业的一名学生,当时在班里成绩倒数,对生活缺乏兴趣与信心。他觉得自己很失败,却被幸运女神眷顾,被李静成功“拯救”了。 李静是如何拯救他的呢? 李静发现这名学生的问题后,经常不动声色地和他聊天谈心。 “我经常给他讲,在该努力奋斗的时候不要懈怠,要全力以赴,将来不要留有遗憾。”李静回忆,当时那名学生并不是很理解奋斗的意义,但他看到了“静姐”的真诚,于是就开始努力起来。 电视剧里的“逆天改命”并没有出现在这名学生的身上,他的命运并没有出现“大逆转”,努力到初中毕业,没考上理想中的高中。 “有一次,这名学生回学校来看我,我才知道,他在高中不仅当了班长还加入了国旗队,还立志以后要当一名警察。”李静满脸骄傲地说,学生虽然“抱怨”国旗队的训练很辛苦,但是他很快乐。 李静边听学生讲述自己的现状,边看他踢着正步的样子,突然就感觉学生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了。 “现在的他有理想有目标,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这是我最开心的地方!这也是教师这个岗位的重要意义,让孩子重燃对人生的期望,比成绩本身更重要。”李静说。 她讲课就像说脱口秀冷笑话、物理梗不断 有人说,教师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对李静而言,她拥有大海般的知识储备,但她还不“满足”,而是不断用创新去追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认为教师的水平不在于一桶水和一碗水,而在于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获得水,通俗地说就是,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李静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冷笑话、物理梗常“光顾”教室,讲课就像说脱口秀,引得课堂上笑声不断。 比如,一般下午的课学生容易睡觉,如果遇到有学生睡觉,李静就会说:“现在睡觉只能做梦,现在学习才能圆梦。” 她也会在课堂上讲一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冷笑话。“话说物理实验室里,量筒、刻度尺、天平等器材在一块聊天,量筒问刻度尺,天天待在实验室,你感到寂寞吗?谁知刻度尺说,我不寂寞,因为我不‘孤独’(同音‘估读’)。”李静解释说,初中物理只有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仪器不估读,这样学生一下就记住了刻度尺在使用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她不仅会说脱口秀还会魔术呢 走上讲台的这10年里,李静会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收获知识。 在她的课堂上,讲题同时会伴随一些简笔画,既形象,又吸引学生。 物理课上所讲到的物品,有些是生活中不常见到的,有些是单纯靠想象是想象不出来的,比如抽水机、压井等。遇到这样的情况,李静都会自制一些教具,录制小视频,帮助学生去理解,让他们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记得在讲《大气压强》这节课的时候,因为大气压强看不见,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李静就通过“瓶吞鸡蛋”“魔术:吹气球”等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压强的存在。然后,李静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去感受大气压强。 最后,她还让学生自制“肺部呼吸模型”,分析人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呼吸的,从而学以致用。 “我想那么多招数去创新教学方式,就是想让学生知道,物理在生活中是非常实用的,从而热爱学习物理。”李静说。
-
粉笔、香蕉、卫生纸上都能画 这么有才的“宝藏老师”藏不住了
他的学生能在落叶上作画 走近陈朝勇,你才会发现,生活各处都能留下他的大作:粉笔头上能雕刻,蔬菜水果上也能创作,落叶上作画,风雪中抒情,随处都可雕,随处可画! 有他在,美就会一直在身边。 比如,一片叶子,在你手中,它还是一片普通的叶子,而到了陈朝勇和他的学生手中,过不了多久,就变成了一件件叶雕艺术作品。 时间回到2020年,在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的校园里,一群热爱艺术的学生“眼中有星河,叶上雕家国”,用手中的刻刀,为落叶赋予了新的生命。 这是陈朝勇带着学生在上校本课程《落叶上的大千世界——叶雕艺术》。 课堂上,学生们运用绘画、微刻、剪纸、书法、篆刻等工艺,将自己喜欢的图案,呈现在小小的叶片上。 2020年12月30日,陈朝勇和他的学生在学校举办了“叶·家国”叶雕作品展。 一进“展厅”,大家的目光就被50余幅精美的叶雕作品吸引,既有干净通透的干雕,也有薄如蝉翼的湿雕,既有对丝绸之路的生动刻画,也有对抗疫英雄的真诚礼赞,还有京剧、花鸟、动漫、萌宠等十余种题材。 每片叶雕,都诉说着一段故事。 正如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孙海峰所说:“落叶本非无情物,化作丹青更怜人!我们不是培养考试的机器,而是希望学生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能够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找到生命的诗和远方。” 粉笔、香蕉、卫生纸上都能画 做美的播种者 粉笔、香蕉、树叶、卫生纸、车窗、雪地……只要能下笔的地方,陈朝勇都能作画。 8年前,陈朝勇根本就想不到,8年后的他能“开发”这么多美术技能。 然而今天回头看看,他觉得自己这一路走来,所有的技能都是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基础技能。 “今年是我踏入教师行业的第8个年头,带高一年级的美术鉴赏课,教8个班级。”陈朝勇说,这些美术技能全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发”出来的。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陈朝勇,不仅让美围绕在自己的身边,还致力于做美的播种者,让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艺术好像是高高在上的,好像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在陈朝勇看来,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到处都可以制作艺术作品。 “像去年疫情期间,我在家的时候没有工具,就尝试在卫生纸上作画,画了很多影视剧里的形象。” 《甄嬛传》里的甄嬛、皇后和华妃,《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黛玉等,在陈朝勇的笔下惟妙惟肖,在卫生纸上焕发了新的生命。 陈朝勇说:“其实工具和材料都不是限制,真正的审美就是内心对美的认识,艺术并不遥远。” 他的美术课很精彩 学生想犯困都难 陈朝勇的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国家必修课美术鉴赏课程,还有一个是学校的校本课程。 在美术鉴赏课程中,他除了按照课标讲授教材之外,还会准备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美术知识,比如一些名画背后的故事、艺术大师的成长故事等。 平时的教学中,陈朝勇不仅“超纲”准备课程,他还常常创新不同的授课形式,让学生感受美术的多样性。 以今年暑假的网课为例,他就别出心裁地制作了一个开学视频。 “什么样的网课会吸引新生的目光?我一直在思考,在想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形式。”陈朝勇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网课,一个一个去看,借鉴创意做法。 于是,他就计划做一个好玩的自我介绍视频,让新生先对自己的老师感兴趣,进而对美术课程感兴趣。 视频中,陈朝勇用了很多的图片素材,还有一些音乐卡点的形式,整整花费了9个多小时才做好。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新鲜事物的人,喜欢把这种新鲜感带到课堂上带给学生。”陈朝勇说。 付出终有回报。陈朝勇的学生都特别喜欢上他的课,还有一些学生受他影响,或考进美术类大学,或从事美术行业相关工作。 “我本来想在美术课上睡觉呢,谁知道陈老师的美术课那么精彩,整节课无‘尿点’,我一点儿也不困了!”“我也是,我也是!” 今年的新生,已经开始叽叽喳喳地谈论陈朝勇了,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接下来的一年,陈朝勇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与无限的精彩!
-
济源沁园中学最美教师冯兰娜:向美而生 铁肩柔情
“冯兰娜老师主持的课题申报为省级”,看了校园公示,著名特级教师田孝东在日记中欣然评价:“我深感兰娜不愧为响当当的主持人” “向美而生”是冯老师的心声。他除了像所有老师一样勤奋外还非常注重创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就是她探索的英语教学模式。根据实力分组对抗,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对手,每天早读要求双双过关,每周一次总结评价。在学校开展的“激情早读”评比活动中,王老师的班级连续获得“标兵班级”。战疫中的中考实力检测,23班的三名学生进入全市前十。 柔情面对学生是冯老师的自觉行动。沁园中学工作12年间,送走了8届毕业班,这是学校对她业务能力的信任。每次中途接班对她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冯老师早在2010年就患了严重的腰椎突出,每天5点因疼痛难忍被迫起床,身披第一缕曙光来到学校,而同事们只看到她的笑脸。历届学生都把冯老师当成可以倾诉的朋友,2020年10月1日,她收到在杭州工作的学生的结婚请柬,学生诚恳的说:“老师我想让您见证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铁肩担大任,在冯老师看来,大任就是付出。2010年母亲重病做手术时正值期中考试,2019年11月父亲被查出绝症晚期,冯老师正带着毕业班,父母都是在支持女儿工作中去世的。人们看到的是课堂激情澎湃的冯兰娜老师,哪知她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宣泄内心的歉疚。“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我都不够格”,但教研组长李小平却说:“在课程建设上,在教育科研上,在一线合作上,冯兰娜都不愧是一位好老师!” (通讯员 李战兵 姚丽娜 供稿)
-
济源沁园中学最美教师王海苹:匠心独运开创治班“新丝路”
她是熊孩子心中永远的天空,她是点滴成长用心记录的随性老班,她的班级管理新思路深受同事好评,她就是沁园中学的王海苹。 教育先育人,育人先育魂。班级学生有矛盾,她会组织大家召开“在我心中他(她)最美”主题班会,增强班级凝聚力。母亲节、父亲节,她会倡议大家为妈妈写封信或拍摄微视频向爸爸表达爱意,教他们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节,她在班里开展“一日老师”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老师工作之辛苦,感恩老师培育之恩。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她在班里召开“学党史,做有志少年”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用心浇灌静待花开。班级管理上,王老师是一个有心之人,每学期伊始,她会亲手给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字里行间洋溢着她对学生的殷殷期望和肯定。她用33篇文章记录了06级学生三年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又用“随性老班”记录自己与20级学生的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份触动。课上她是老师,课下她是倾诉心事的知心姐姐,“我爱老班,我爱王海苹”就是最好的诠释。 艰辛付出终不悔。每天清晨,作为数学老师,王老师总是6点50到校,跟着学生一起早读,家里年幼孩子无暇顾及。一天早上,她洗漱完,看到孩子不知什么时候醒来,把她的包挂在脖子上,满脸泪痕的趴在床上又睡着了。她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但辛苦的付出,终究会有收获,中考她所带班级23人考入一中。 学生们喜欢她执教的课程,她的教学成绩一直位于前列。作为备课组长,她凡事身先士卒,带领大家扎实开展教研工作,为老教师做好服务,充分利用她们宝贵的教学经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上进,不断学习。 王海苹非常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因为那浅浅的日子里,藏着她们共同的拼搏努力,汗水希望! (通讯员 李战兵 姚丽娜 供稿)
-
济源沁园中学最美教师赵方方:让青春为党旗添彩
赵方方,90后,党员教师。至今她仍记得入党时她的表态发言,“要以党员的身份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力争做好教师这个良心活”。参加工作8年,前5年,她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山区,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在山区她连带3年毕业班。来到沁园中学3年,她更是不忘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踏踏实实,认真负责,教学成绩稳居前列。 年轻的她干起班主任工作雷厉风行,很有自己的方法。早读,学生未到,她已到;放学,学生已走,她仍在。她把早读和学生的小组量化考核,个人量化考核捆绑,她的班每月在“激情早读”评选中都被评选为“标兵班级”。班里的每项工作她都以量化考核来记录,各项事务她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她的班多次被评为文明班集体。 是党员,关键时刻能站出来。2020年疫情间网上教学,她发现学生懒散,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她制定了疫情间班级量化考核制。她把每周的量化考核分为四大块,听课、作业、体育、地生攻读,每一部分都有专人记录汇总,在每周的班会课上,她都会公示个人量化考核,表扬优秀,鞭策落后。她还让班委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疫情期间一些感人事迹或者励志故事,从思想上感化大家。她会电话和一些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告诉他们在家学习自律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涨了,上交作业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多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少了。有时候看到孩子一个人看电视的孤单小背影,她心里一阵酸涩愧疚。2020年疫情网上授课期间,她被评为学校最美网红授课教师。 为党育人,对学生真心付出。课堂上的她是严格的,但课下的她十分受学生们欢迎。她会在元旦到来之际,给学生们买棒棒糖;会在春暖花开之时带学生们踏青;她还会和学生们一起在操场上疯玩;她喜欢在批改作文时写激励语或表扬语。她会想着法帮学生们减压,缓解疲劳,增强自信。中考前,她带着学生们做“萝卜蹲”的游戏,端午节她策划了中考“高粽”这一活动。临毕业时,她在3年来给学生们搜集的1500多张照片中,精挑细选,加班制作影集。她还自掏腰包网购精美书信,给班里54个孩子每人手写了一封信。她对学生们的真心付出,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要以党员的身份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力争做好教师这个良心活”赵方方老师一直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通讯员 李战兵 姚丽娜 供稿)
-
济源沁园中学最美教师石倩倩:践行沁教育的一枝花
十一载春秋,三尺讲台,粉笔为矛,白板为盾,化徐徐春风,尽沐学子心。石倩倩老师谨记学校的办学理念:沁德润智,为幸福人生奠基。她用灿烂的微笑阐释着“幸福”的内涵。 石老师把“幸福生日会”引进了班级,为每届学生过生日。他们的生日会常常和班级教学活动结合,不断创新。每次活动,她都和班委精心策划。对于2019级7班的学生来说这已经是八年级的第五届生日会了。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合作,而且加强了师生、亲子关系的和谐。 石老师积极响应学校小组合作的理念,从课内走向课外。他们进行了小组文化展示交流活动、绘制并制定班徽。还开展了一系列评比活动:名著我来讲、树叶大比拼、最美课文插图大赛…… 石老师用博爱之心,坚守一份责任。一个六月的午后,石老师带着一位住校生到诊所看病,酷热的午后,几经周折,来到了华新小区卫生室。医生诊断后得知是肠胃炎就开了几服药。她垫付了医药费,接来热水陪着孩子吃药。家长匆匆赶来后,焦急询问并连忙致谢。 为了学生的幸福,石老师却有着常人没有的付出。疫情期间,石老师的妈妈出了车祸,情况严重。她的爸爸有腿疾外加脑梗,一时间照顾妈妈的重担压在了她的身上,她又是初三班主任,爱人外出不在家,孩子的教育陪伴重任再次压在了她的身上。白天她几乎泡在学校:上课、管理班级、和不在状态的孩子谈心……从未落下一节课,请过一次假。业余时间,她从未休息过,带着孩子忙碌在教室内外又奔波在医院。从医院回来,又陪伴孩子阅读、做亲子作业……孩子入睡后,她一个人在灯光下伏案备课,备战中考。出院后,一有时间,她就和妈妈聊家常、帮助妈妈做康复训练、擦洗身子…… 石老师就是这样,笑对人生,践行着作为80后的使命和担当。幸福着学生、幸福着父母,亦幸福着教育这片诗意的土地…… (通讯员 李战兵 姚丽娜 供稿)
-
济源沁园中学最美教师孔静:青春演绎理想 梦想绽放芳华
她曾荣获“济源市优秀教师”、“济源市模范团干”荣誉称号,她执教的优质课曾荣获“河南省一等奖”、“济源市一等奖”,她还多次受到学校、街道办事处表彰。她就是沁园中学孔静老师。 南征北战,只为提升专业素养。近年来,孔静老师多次利用周末、节假日外出学习,曾远赴山东济南、江西鹜源、河北石家庄参加“课程建设培训”、“国家级初中数学命题培训”、“互联网+信息技术培训”,她还自驾奔赴开封、郑州、安阳、洛阳等地,参加“省级初中数学导向性教学培训”、“省级试题评估专题会议”等,学成归来,她还要进行总结梳理,当别人休闲娱乐的时候,她总是忙着参加各种讲座、培训、讨论,答辩!忙的不亦乐乎! 昼夜兼程,只为学生成长进步。为了编制出一道新立意、高素养的原创题目,孔静老师经常废寝忘食,把自己封闭在办公室内翻阅资料,创设情景,编写数据,时而苦思冥想、时而奋笔疾书,一次次修改、一遍遍论证,最终命制出一套套原创试卷。每每这时,时针总是指向凌晨,静谧的校园也总能看到她最后一个离校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总是优异!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高度肯定。 风雨同舟,只为同事共同进步。孔静老师是专技工作的优秀引领者,她精通“几何画板”、“CS录屏”等专业信息软件,每次优质课大赛,她总是主动帮助大家制作高质量课件,并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使用这些软件,应用于课堂后,大大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2021年,她的研究成果 “二次函数专题课”、《 “新定义” 题型探究课》在全市进行展示,收到良好效果。 上山下乡,只为山区孩子发展。孔静老师借助“济源市教育志愿服务平台”,联系山区学校,多次到大峪二中进行“送教服务”, 把教育的新思想新方法带给乡村的孩子们,并为孩子们送去最新的学习资料,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山区学生们。 这就是她――孔静老师,无怨无悔地用最美的青春演绎最初的理想,在最好的岁月让梦想绽放芳华! (通讯员 李战兵 姚丽娜 供稿)
-
靳雪生:教育界的老黄牛 身先士卒勇担当
2021年8月22日上午,一场暴雨突袭宝丰县杨庄镇初中南校区,校园局部积水一度超过50公分,造成部分教师住室进水。如注暴雨中,一位58岁的老校长身先士卒,和年轻同志一起扛沙袋、清管道、排积水,慌乱中他摔倒在地,爬起来后继续清淤,浑身湿透,不言苦累。经过大家两小时全力奋战,校园险情最终得以解除。他就是杨庄镇初中新任校长靳雪生。 说起靳雪生,可谓是宝丰教育界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富于激情,勇于挑战。宝丰三中、贾复初中,在他的带领下打造了一张张宝丰教育靓丽的名片,留下了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牌。2010年,靳雪生接任宝丰三中校长,他提出“合”文化管理理念,经过九年的不懈努力,将宝丰三中打造成了“社会首肯、家长首推、学生首选”的学校。2019年8月,受宝丰县教体局党委重托,他带领宝丰三中的10名骨干教师来到新建学校宝丰贾复初中干事创业。当时学校还未竣工,条件极差,靳雪生不抱怨,不叫苦,搭起三个帐篷开始招生。他以“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凝心聚力,培养正能量”做好开局。当年定下“坐二望一”的小目标,又制定“第一年起好步,第二年创现一流,第三年创市名校”的大目标。贾复初中教师少,工作量大,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既要教育学生,还要培训老师。育人先育心,为了让老师们心甘情愿扑下身子干工作,领导班子身先士卒,全部担任班主任和主科工作,这样用教师的智慧解决教师的问题,用领导的尊重赢得老师的尊重。全体师生发扬贾复精神,努力拼搏,经过两年的努力,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今年8月5日,县教体局党委决定整合杨庄镇一中、二中,受局党委委托,靳雪生再次负重受命,担任杨庄镇初中校长。临近退休,从县城到农村去,但他义无反顾。 到杨庄镇初中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收拾出了一间住室,迅速进入角色。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剥丝抽缕,打开思路,他首先整合领导班子,对两校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能者上、庸者下,充分相信“相信的力量”,又从班主任中选拔能力强、威信高的一线教师,充实到领导班子。 他躬身入局,工作紧张而有序。新学期伊始,他和班子成员定制度、抓落实,很快在全校形成了“师师互助抓教研,师生互助抓习惯,提升素养抓常规,制度遵守抓劲头”的良好氛围。 靳雪生性格随和、从不说教,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学校的老师印象很深:每天他都会利用早晚时间巡查教室,抓好日常管理。每次布置的工作,他坚持做到亲临现场,亲自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不拖拖拉拉。 他也时常走进老师中间,和大家交心谈心,竭力为老师解决实际困难。以行为感染行为,凝心聚力,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研是质量的催化剂。他抓集体教研,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改革,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听课、参与教研组活动,以智慧唤醒智慧。把学校当成家来经营,靳雪生早已经成为了习惯。工作中他做到是非分明不糊涂,办事公道不偏颇,作风民主不专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光芒。 行动就是最有力的带动!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目前杨庄初中全体师生精神饱满,积极向上,体现了他倡导的“管理的实质就是合作,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服务,只有校长为老师服务好了,老师心里自然就装着学生”的教育理念。 “干一件事,成一件事;用心做事,永争第一”,这是靳雪生多年教育生涯的生动写照。他说:“做教育,若不是功德就是罪过,不是造福就是造孽,我担任一届校长,就要带好一个团队,造福一方百姓。” “一程杏坛风雨,一程锦绣春晖。”靳雪生,宝丰教育的一头老黄牛,凭着一名老党员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以58岁的执著和担当,用心诠释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通讯员 裴功立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