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一小校长汪静:扶贫路上 携爱同行
[
固始教育网
]
作者:
2017-07-21 09:10:58
|

挥汗如雨时节,按照教体局安排,固始一小老师和全县同仁一道,开展“万名教师大走访,扶贫扶志助成长”活动,冒着酷暑进村入户,访贫访学访计,用温暖与行动丰盈着脚下这片希望的土地。
一、学校高度重视,全员鼎力支持
7月15日上午,我校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会上大家一起学习了教体局《关于印发“万名教师大走访,扶贫扶志助成长”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对文件具体的解读,让老师们认识到此次走访不仅是和学生及家长一次面对面零距离的接触,也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说干就干,好好干,扎实干”是我们一小一贯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会议结束,老师们就开始了和贫困生家长的电话联系,原本安静的会议室里顷刻间沸腾起来。望着老师们那一张张充满关切与牵挂的脸,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充满希望的教育春天即将来临。
二、帮扶落实到人,规划走访路线
学校对37位贫困生的走访工作具体落实到各班、各人,不偏不倚、不漏不忘,百分百全覆盖。为了方便老师们交流,我特意创建“固始一小集中走访班主任群”,同时具体部署了走访人员和路线,确系在家的学生,由相关负责领导和老师亲自走访到家,对已去外地暂不在家的学生,由相关负责老师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等多种途径,把家庭信息和生活学习情况等各方面内容做好详细记录。根据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情况以及学生现在的地址,采取学校负责人和老师按片区就近结伴帮扶的走访路线,据统计,我校建档立卡贫困生37人,住家涉及全县15个乡镇。东片有分水乡,西片有胡族,南片涉及到黎集、方集、陈淋、张老埠、汪棚,北片有三河尖、徐集、蒋集、往流、杨集、李店、洪埠、丰港。四面八方的路途固然遥远,但阻挡不了老师们热情和关爱的走访步伐。
三、大手牵小手,勇敢向前走
此次走访中,固始一小老师用真诚善良的大爱之心,温暖和鼓舞着所有贫困家庭的家长和孩子们。
(一)班子成员齐带头,奔赴扶贫第一线
幸福的家庭大概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15日下午,我和张金云老师去了六(1)班贫困生陈天昊家。天昊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姐弟三人,十年前爸爸就因病去世了,母亲用在超市上班的微薄收入支撑三个子女的生活、学业和房租,看到家徒四壁,我也心生悲凉,听说他字写得很不好,我便给天昊带去精心挑选的字帖,并耐心指导他练习,同时告诉他:作为家里唯一一名小男子汉,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长大了更要用责任和担当来报答含辛茹苦的母亲。小天昊点头时的样子是那样认真。
7月16日,陈玉清副校长特地去看望我校贫困生庞笑笑,对孩子学习和暑假的计划安排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通过交流和鼓励,原本内向的笑笑变得开朗和自信起来,稚嫩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同日下午,教导处副主任郑春燕带着王灿、孙丽君两位老师,赶往最北端的三河尖乡,她们来不及放下背包就为贫困学生家里的老人洗碗、择菜、检查孩子的暑假作业、帮助整理房间……
(二)老师结伴走访路,一言一行总关情
一(3)班语文老师陈彬,走访对象是家住汪棚乡新吴集村的贫困学生汤煜博。工作一向认真积极的小陈老师,当天下午便和黄菽老师一起冒着暴雨,辗转了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因为贫困没能盖上新房,小煜博家孤单的住在村头的一个角落里,就连车子都无法抵达,需要徒步行走很长一段长满杂草的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两间已有50年历史的土房几乎快要倒塌,一间是小煜博80多岁的爷奶住,另一间是全家六口人煮菜做饭用的厨房。厨房里陈设古朴简陋,几个菜篮,一个水壶,三个大水桶,屋顶上那个孤单的白炽灯和那一大块为了给房顶上的大窟窿遮风挡雨的塑料皮纸,都像是只在电影里出现的遥远的小山村,却这样真实的出现在她们的眼前,着实让前去的陈老师两眼含泪。想到此行的目的,陈老师擦掉眼角的悲伤,积极乐观的为小煜博讲立志的故事,为他检查暑假作业、讲解难题,并教育他发奋学习,报效父母。同行的黄菽老师和老人谈心,叮嘱他们二老注意身体,并细心为老太太梳头,让老人倍感温暖。驾驶员任主任也不闲着,他一声不响的为厨房水桶里灌满了水。大家用发自内心的行动和力量,感动和鼓舞着小煜博和他的家人,让他们坚强勇敢的面对困难,面对生活。
四(6)班的班主任龚华欣老师,走访的是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男孩徐志豪。这是一个聪明调皮、学习不认真的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得知他已去外地找爸爸,龚老师仍然带着关心去医院看望了他刚做完手术的奶奶。经过了解得知,志豪兄妹三人,父母离异后,爸爸常年务工,收入微薄,60多岁的爷爷也经常带病出去打临工,奶奶身体不好,一家老小生活拮据窘迫。但由于个别原因使得原本家庭贫困的小志豪兄妹三人还未能及时上交“精准扶贫明白卡”,得知这个消息后,负责任的龚老师立即向我汇报,鉴于兄妹三人都在一小,我立即安排成立了一个帮扶小组,由教导主任李玲带队,和三个孩子的老师龚华欣、刘育宏、凌颖带着水果又专程去医院看望志豪的奶奶,并代表学校向她传达了国家扶贫政策和学校的关心,安慰老人安心养病,承诺学校和老师一定会尽力帮助孩子学习,同时通过大家的努力,终于为三兄妹办好了扶贫卡。两位老人激动地说:“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学校,感谢老师!”
走访中,老师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解决贫困生家中的实际问题:在黎集镇南元村三一班贫困学生赵世奇家里,凌颖老师见院子里杂草丛生、枯木乱放,十分凌乱,便挥动着大扫帚打扫,似乎忘记了太阳的毒辣及炙烤;在分水乡粉坊村四(1)班学生尹太运家,家长正逢田间农作,张慧、张埴秀、蒋莉萍三位老师便和学生一起去菜园帮助摘毛豆,掐豆角,一起动手给这家做了一顿浓浓的爱心午餐……
除此之外,固始一小教师扶贫立志的走访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一桩桩、一件件,像无数个电影镜头,一遍一遍的在我脑海里回映。女教师虽然身形娇小却不怕天热路远,男教师更是首当其冲走在最前面,这些,无不处处彰显着教师崇高的责任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师德的力量,更用爱诠释了教师是足以让全社会致敬的一份崇高职业。
四、做好走访记录总结,制定长期帮扶计划
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认真记好走访记录,写出随访感受,这样不管学生将来在哪个班、老师是谁,都能继续传递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帮助。老师们还通过制作美篇、音乐相册、发表感悟等不同形式全面直观的展现了此次走访的点滴瞬间,对我校长期扶贫工作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爱心帮扶,接力不断,我们学校将在新学期开展“节约一天零花钱,爱心献给贫困生”和在师生中开展“一帮一”等活动,让教育扶贫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生根、开花,落在实处。
五、明确责任与使命,继续做好各项教育工作
针对贫困学生的教师大走访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在耳闻目睹很多学生艰难困苦的家庭环境后,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能够力所能及的为孩子们做些什么,这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深远话题。扶贫扶志和教书育人是每一所学校和老师永恒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有义务帮助贫困的孩子接受正常教育,给他们的生活提供尽可能的帮助;我们更有责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他们创建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我们尤其有使命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习得更多的文化知识。依托政府扶持、社会各界的帮助,我们将努力让每一个贫困生家长看到家庭的希望,从而更加努力奋斗,争取走出困境,奔向小康!
俗话说:“教育好一个贫困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会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不忘初心,不惧困难,怀揣着心中那份永恒的信念与执着,携爱前行,一直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图为汪静同志指导陈天昊小朋友练字时情景)
责任编辑:xwzb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