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铸就名师
敬畏课堂就是敬畏生命,敬畏学生就是敬畏知识,敬畏学校管理就是敬畏事业、敬畏理想。敬畏,铸就了潘保东的名师之路。潘保东从教26年,做了25年班主任工作,先后被授予三门峡市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优秀教师、首届“十大青年科技专家”、教育教学名师及河南省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
敬畏学生就是敬畏知识
对课堂的敬畏、对教学的敬畏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尊重学生,这也是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这种尊重体现在潘保东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他始终认为心中要有“人”才能有好课,心中有“课”才能有好成绩。也正是因为对学生的这份尊重,使潘保东多了一份对学生的理解和了解。他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变化,并及时针对各种问题进行辅导。潘保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有时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这种敬畏,使他一直严守教师的本分,教好书、上好课、善待学生。
对学生怀有敬畏心,让潘保东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自内心地爱每个孩子,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学生怀有敬畏心,让潘保东将学生视为同自己赛跑的人,视为自己学习和竞争的榜样,创造一切条件去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困难、愿望、脾气,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与知识水平,引领学生向着更高的方向和更宽的知识领域迈进。对学生怀有敬畏心,让潘保东总是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去引导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敬畏课堂就是敬畏生命
在教学水平已游刃有余之时,2010年8月,潘保东来到新建的三门峡市外国语高中,将一切归零,开始了新的征程与超越。
一年后的春天,一个学生感叹道:“校园里有的树长得比人都高了。”潘保东就有意识地接了一句:“比一比,看谁长得快!”其实,他还有一层意思:自己要和学生一起成长。从根本上讲还是对学生的敬畏、对教育的敬畏,是他内心涌动着的一种力量。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潘保东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自信,逐渐形成了“人本、高效、和谐、幸福”的教育理念,“衷心、爱心、童心、信心、恒心、孝心”的育人策略,“有梦、有德、有课、有人”的为师之道。这样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他的数学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年级教学管理工作,让他意识到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需要不断反思和提升。
敬畏管理就是敬畏事业
潘保东做年级管理工作更是心怀敬畏。他把管理当课程,把活动当课程,尽心尽力设计学生的各项活动,力求每项活动都尽善尽美。
潘保东做了25年的班主任工作,真正体会到:敬畏学生才是真正的尊重学生,更是一个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在市外高工作四年来,他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东哥”,他所带的外高首届毕业生实现45.6%的一本升学率、82.7%二本升学率、97.9%的三本升学率。毕业典礼上,学生与他们的“东哥”相拥而泣……
敬畏,就是对事业的尊重。26年的教学经历,潘保东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可谓游刃有余,但在市外高四年,他又从熟悉的教育工作中品出了新的味道。在教学管理中,他既强调遵循良好的模式,又注重百花齐放,倡导把时间还给学生,倡导让人耳根发热、面颊流汗的评课方式,带动更多的同事不断进取,让年轻的外高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