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能”山村教师的37年坚守

一扇生锈的大门、四间瓦房、一根旗杆、不足两米高的红砖围城的院墙,这就是鲁山县背孜乡东山小学的全部。当然,学校里还有一位老师和16名学生。
37年来,学生不停地来了走,走了来,但老师始终没变——他叫王长山,37年前青春勃发,37年后白发横生。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卢芳伟
苏小萌/文图
“上课时,我是老师;下课后,我是厨师;还有开玩笑的,就喊我校长。不但如此,我这个老师还是全能,语文、数学、体育全拿。”采访中,王长山说起自己多年的经历,淡淡地笑了,“我也想过离开,但每一次都下不了决心。我喜欢讲台,更离不开这些孩子,如果有可能我想一辈子站在这里。”
11月14日中午12时许,坐大巴车,转小中巴,再转三轮车,然后步行,平漯新闻周刊记者一路辗转,终于找到了大山深处的东山小学。
他是这所小学的唯一一名教师
个头不高,头发已经谢顶,一说话满脸笑容的校长兼老师王长山,得知记者要在学校待两天,显得很高兴,“多待几天吧!多给孩子们讲讲外边的知识。”
今年58岁的王长山,1976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条件困难不得不放弃了学业,正当他决定参军时,东山村的几位领导找到了他,希望他去村里的学校任教,王长山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了。他告诉记者,东山小学是他的母校,毕业后能再回到母校任教也是很自豪的事儿。
东山小学位于鲁山县背孜乡九峰山黄路陡西麓,学校占地面积1036平方米。东山村有12个自然村,遍布山里方圆5公里。王长山向记者介绍,最初他到东山小学教学的时候,学校有80名左右学生,7名教师,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开设的都有班级,后来随着老师的调走,学生慢慢地流失,班级也越来越少,到现在只剩下一年级和二年级,“今年的学生人数是最少的,两个年级总共有16名学生”。
王长山告诉记者,学校处在偏僻山区,吃水用电都困难,这也是老师们不愿留下来的主要原因,“如今,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就把孩子也带走了,剩下的学生越来越少,直到6年前,我成了东山小学唯一一名教师”。
“我只想用知识改变孩子的命运”
采访中,记者仔细观察了这所学校,正南方坐落着四间红瓦房,中间的两间稍大的是学生们的教室,教室旁边就是王长山的办公室。教室内的硬件设施除了9张桌椅和两块黑板再无其他,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都在这里上课。王长山的办公室内,除了一张简陋的办公桌和一张不足一米宽的床外,就是墙角的几箱牛奶和火腿肠。王长山告诉记者,这些东西是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的。
王长山说,自己当初之所以愿意留下来,是觉得山里的孩子太需要老师了,“那时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让更多的孩子学到知识,然后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1995年,王长山觉得自己的知识还有些欠缺,就到鲁山县城的培训学校进修。两年后,就当很多人认为他不会回来,肯定是到外面赚大钱了,他却意外地出现在校园里。
2000年,由于学校最初的教室无法再继续上课,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东山小学重新建起了如今的这四间瓦房。也就是在这期间,受不了艰苦条件的老师陆续调走,或干脆辞职外出打工。“咱也不是啥伟人,说实话,我也动过离开的心思。可最终都下不了决心。我当时就想,这么多人都走了,我要是也走了,老师不是更少了吗?于是,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没想到,这一坚持就到了2007年,那时,学校只剩下他最后一个人,而学生还有19个。看着那些孩子,看着那些孩子父母担心的眼神,王长山心又软了,“别走了,我要是也走了,这些孩子咋办?”就这样,王长山最终决定留了下来,一直到现在。
上完课他忙着给孩子做饭
学校如今的16名学生中,有11人是一年级,另外5人是二年级。两个年级在一起上课会不会相互干扰?记者观察发现,王长山一般都是先给一年级的学生讲课,把一年级的课程讲完、布置好作业后,再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课。等到二年级的课程讲完,布置好作业,再回过头检查批改一年级学生的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除了每天的语文数学课外,学生们上的唯一的副科就是室外活动课,也称为“体育课”。
11月14日上午11点30分,王长山上午的课程结束后,把学生们安顿好,赶紧提起水桶跑到五六百米外的山上挑水给孩子们做午饭,“山里缺水,井里的水都是慢慢从山体里渗下来积攒的。孩子们离家远,回去吃饭不方便,所以我就兼职当厨师。”
午饭过后,教室门前的那块空地就成了学生的娱乐场。下午刚刚五点,王长山就让其中两名学生收拾书包回家,“他们两个家离得比较远,到家要1个小时的路程,而且都是山路,得让他们在天黑之前回到家。”每天放学前,提醒学生们路上注意安全是王长山必不可少的功课,“走的都是山路,孩子也小,安全是最重要的!”
王长山告诉记者,以前学生的午饭都是自己从家带来的,中午的时候他帮孩子们热一下,现在有爱心企业给学校捐了不少的面粉、食用油和蔬菜,够学生们吃一段时间的。
没有老师来接替就继续干
2011年那年,王长山因颈椎引起的毛细血管堵塞,躺到床上无法动弹,家人让他住院。然而在医院仅仅待了半个月,王长山不顾妻子的劝说,执意回了家。到家第二天,他就走上了讲台。
和王长山聊天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干了这行就爱上了这行”。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当时都是在东山小学读的书,后来自己的儿子、女儿也是在东山小学上学,“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就是我的家,感情太深了。”
按照规定,今年58岁的王长山再过一年半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提起退休,他心里很担忧:“我要退休了,谁来教学生?”王长山说,如果他退休后没有老师愿意来,他就会一直教下去,“不能让学校没有老师。”
对于王长山的做法,妻子张信除了支持外更多的是心疼。张信告诉记者,王长山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到学校直到晚上天黑才回家,她在家不忙农活的时候便会到学校跟他一起教学生。对于王长山37年来一直坚守在大山深处,她也从来没有过一句埋怨的话,“从内心来说,嫁给他我觉得很骄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