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南中医学院】入学后的奖助学金及收费标准
访谈嘉宾:河南中医学院 招生办公室主任 郭伦 主持人:好的,那么对于家境不好的考生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们比较关心的,就是贵校对于特困生,有没有设置针对性的帮扶政策? 郭主任:我校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每年将帮助20%左右的学生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8000元以内的国家助学贷款,做到应贷尽贷;20%左右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可获得2000或4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学校还积极采取措施,争取社会各界的捐助与支持,设立相应的奖励或资助基金;另外学校还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新生入学奖学金、在校学生综合奖学金、减免学费、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资助项目。通过这一系列的资助措施,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退学。 主持人:我们学校在奖学助学这方面确实是做得非常好。另外,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就业也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学校毕业生历年的就业情况与考研情况? 郭主任:我校毕业生就业不受岗位和地域限制,大部分在省内外各级医疗卫生、医药生产经营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作,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能手,部分毕业生在国外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 2013年我校有1027人考上研究生,考研率达35%。 主持人:那我们学校的考研率的确是很高。另外,根据我们在网上做的调查,很多考生都想知道贵校的住宿条件和收费标准具体是怎样的,您简单地介绍一下吧。 郭主任:我校学生宿舍条件良好,并有浓厚的中医文化和现代文化氛围。配备有暖气、监控、长途电话等基本设施设备,并安装有纯净水、洗衣机、自动售货机等增值服务设施设备,有宿管、保洁人员24小时服务。龙子湖校区8幢学生宿舍楼被河南省教育厅评定为“标准化学生公寓”。收费标准为:4人间每人1000元/学年,6人间每人800元/学年。 主持人:其实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想跟郭主任咨询,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能请郭主任介绍一下贵校的信息发布和咨询方式,以便考生对学校做进一步的了解。 郭主任:我校信息发布平台是河南中医学院招生网的官方网站http://bkzs.hactcm.edu.cn,设有招生专用邮箱zszy@hactcm.edu.cn,招生录取咨询电话:0371-86667366,学校为了更好的为考生、考生家长服务,院校还设立了河南中医学院招生咨询服务大厅,地址是: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与博学路交叉口河南中医学院教学实验楼B2区3楼。 主持人:好的,在节目的最后,请您对2014年高考的考生以及有意向报考河南中医学院的考生说几句话吧。 郭主任:河南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河南中医学院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高等中医药学府,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在这里,你将渡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主持人:好的,感谢郭主任,希望今天与郭主任的谈话能够对广大学子报考志愿提供一些帮助。感谢您的收看,请大家继续关注,再见。 相关新闻:【河南中医学院】学校的特色专业情况 【河南中医学院】招生计划及录取分数
-
【河南大学】悠久历史与蓬勃发展
访谈嘉宾:河南大学 招办主任 崔进军 主持人:河南大学也是我省内唯一一所百年高校,那下面再请崔主任给我们详细介绍下河南大学吧。 崔主任:河南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厚重历史的高校,建校于1912年,是我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是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作为中原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今天的河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拥有12个学科门类,开设有89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种专业学位硕士点,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4200多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余人,各级特聘教授70余人。 学校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目前在开封和郑州共有3个校区,校园总面积近6000亩,其中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是100年前河南贡院的所在地,1903、1904年全国会试曾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校园内古朴典雅,建于北宋时期的千年铁塔,与学校一墙之隔;明清时期的古城墙是我们学校的东院墙;校内的近现代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大学明伦校区被誉为地上建筑博物馆,这在全国大学中是独一无二的。 走进河南大学,感受最强烈的就是他悠久厚重的历史,追求进步、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和兼容并包、不事浮华的文化力量。 河南大学的历史,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古朴典雅的大礼堂、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的博文楼和博雅楼、交相辉映的东西斋房、标志着中国科举制度终结的贡院碑,无一处不镌刻着中国近代历史的痕迹。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立时先贤的真知灼见,博文楼上李大钊演讲时的呐喊,抗日烽火中河大人的坚韧不屈,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对中国高等教育重大贡献,描绘出了近代中国图强、抗争、发展、壮大的脉络,也铸就了河南大学追求进步、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 在河南大学的校园里,有潜心治学的专家学者,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有立志向学的莘莘学子,处处都可以看到刻苦的身影、听到朗朗的书声;有虚心求教而得到的敦敦教诲,更有唇枪舌剑、锋芒毕露的激烈辩论;有追求真理、埋头书斋的思想者,也有经世致用、一展风流的弄潮儿。各种文化、思潮在这里汇集、碰撞、大浪淘沙,成就了河南大学兼容并包、不事浮华的文化力量,而这种力量已经成就了并将继续成就着一代又一代的河大人。 河南大学的建设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学校视察,对河南大学的发展寄予厚望。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还专门颁布了《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河南大学正在为创建全国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相关新闻: 【河南大学】招生计划与特色专业 【河南大学】往年录取分数线 【河南大学】资助政策与志愿填报指导 【河南大学】提前批招生人数与分数线情况
-
省教育厅解读《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访谈现场 省教育厅基教二处处长刘林亚 近日,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等7部门联合制定出台《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提升计划》的顺利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快推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省政府门户网站特邀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处长刘林亚做客视频直播间,参加以“解读《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为主题的领导专访活动。欢迎网民踊跃提问,积极参与! 主题:解读《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 时间:2015年1月23日上午9:30(星期五) 地点: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嘉宾: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处长 刘林亚 1月23日上午,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处长刘林亚做客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对《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提升计划》)进行权威解读。 意义 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推进教育公平 刘林亚说,针对我省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尤其是着眼于解决制约特殊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教育厅、发改委、省残联等七部门根据国家要求,共同研究制订了《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殊教育工作重点聚焦在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上。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刘林亚表示,受教育程度直接关系残疾孩子的适应社会能力和融入社会程度,让残疾孩子接受平等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其自我价值实现;有利于减轻千万家庭负担,为社会和谐稳定增添正能量。随着《提升计划》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推进教育公平,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融入社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标 到2016年全省九成残疾儿童将有学上 《提升计划》明确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一是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建立健全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增强特殊教育的保障能力。三是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增强特殊教育的推动能力。 刘林亚表示,通过实施《提升计划》,预期到2016年,全省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亮点 在全省每个县(市、区)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 刘林亚说,《提升计划》是根据国家总体要求制定的,省级层面的文件要反映出自身的特点,我省最大的亮点是:在全国范围内较早的从省级政府层面出台支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将融合教育前置到学前教育阶段,在全省每个县(市、区)选择1-2所普通幼儿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让更多的地方分享郑州市管城区奇色花福利幼儿园学前融合教育的成功经验。这不仅能够使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早期干预、康复和教育,为残疾儿童顺利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而且对于普通儿童较早地形成关爱、帮助他人的良好品格也具有积极意义。 落实 建立领导负责工作机制 确保计划如期完成 谈及如何确保政策和措施落实时,刘林亚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需要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是要加强统筹规划。坚持特教特办,依法落实政府责任。各级政府是实施提升计划的责任主体,要把特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历史性任务,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履行好政府应尽的责任。要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是要建立工作机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要建立完善政府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实施的工作机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计划如期完成。 三是要加强督导评估。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等纳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省级教育督导部门适时组织开展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导,督导结果通报各级政府并向社会公布。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达标的县(市、区),不得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 (记者 黄亮 李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