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 ——记内乡县赤眉一初中最具成长力教师张祎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黄书锋
2017-04-21 08:12:09
|

2016年11月11日下午第二节,汝阳县思源实验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讲台上,她,白里透红的脸庞荡漾着春风,会说话的眼睛闪着灵光,一袭红色长毛绒,不时穿梭在学生中间,时而点拨引导,时而示范朗诵,时而归纳总结,时而点评鼓励……
她就是内乡县赤眉一初中教师张祎。
她正在执教语文主题学习——《品味细节,感悟亲情》一课。
当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对外教育合作办组织及由河南汝阳县、河南内乡县、河南洛阳孟津县、甘肃庆阳县四所平台学校的第一届“乐群杯”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在汝阳县思源实验学校举办。
课前,张祎老师用歌曲来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先把情感投入其中。课堂上,她主动地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读得充分、悟得充分,并及时引导学生、启发学生。
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母亲“饮泣吞声并大声说着‘打得好’”这种良苦用心的爱很重要,对于这一环节她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先读,读完后在一起结合自己的母亲平时的情景去交流,角色互换,最后结合里面的关键词语深入细致分析,等学生能够理解到母亲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张教师再一次示范朗读,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上张祎老师表现得不紧不慢,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深入文本,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够积极参与。特别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实行主题学习,以一带多,受到了评委老师的好评,在课后应邀向大家做了关于主题学习的汇报和分享。
在这次课赛上,张祎老师获得了此次大赛初中组的一等奖。
熟悉她的人知道,她2014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8月于赤眉一中工作,在校内被评为“最爱学习”教师、“最受欢迎”教师,曾获得南阳市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刚上班3年的她,为何这么快就能在大赛中屡屡获奖?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深入采访,力求画出这位教坛新秀专业成长的华丽轨迹。
播洒爱心中享受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
刚踏上三尺讲台,她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心里充满了憧憬。可好景不长,过了一段时间,她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备课上课,课堂上还有同学在说话,默写本一塌糊涂,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年轻气盛找不到方法,只是一味地批评他们。可是这样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有的学生表现更差了。她对于这些孩子很是头疼,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直到一次培训,她听到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是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爱心。于是她开始反思:是不是方式不对?她开始试着转换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在课下试着和他们聊聊天,课间试着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多关心他们的生活、身体。渐渐的,她发现她的孩子们在改变,他们不再惹人讨厌,原来他们很可爱。去年过节的时候,有孩子送她一支自己折的玫瑰花,说:“老师,在我心中你就是玫瑰,虽然折的不怎么地,但是你肯定比她好看。”她笑着接过他手中的玫瑰……
平安夜那天,看到孩子们因为天冷而冻得裂开的手,她也开始心疼。晚上吃饭的时候,她去给她班男生和女生宿舍分别买了空气清新剂和护肤霜,孩子们欣喜的眼睛还放着光,下课的时候,班长一声起立吓了她一跳,紧接着就听到孩子们的声音:“谢谢老师,我们爱您!”九十度的鞠躬对她表示感谢。那个时候,她除了惊讶,更多的是激动。
事后,有的孩子给她写纸条:“老师,你知道吗,你是第一个送我们东西的老师,虽然我没有钱给您买礼物,但是我很爱您。”她那种做老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她感到原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在孩子们的心里爱就是这么简单。
她想起了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教育文集》中说的话:“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她深深认识到,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才能用真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
读书交流中享受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她们学校设有图书室,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借阅图书,班级里面也有图书柜,里面有学生自己的图书,还有从图书室借来的图书,每个人都有一本《气华集》,每周都有阅读课,包括晚饭后也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她和学生一起阅读,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及感悟,使读书成为成长的催化剂。
她班不定时举行读书交流活动,活动的方式不同,这个学期名著阅读是《西游记》,上个月她们刚在班级举行了读书交流活动。该活动是让小组自选一个经典情节,自做道具,运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甚至有的地方还会来问她这个地方该怎么体会。
读书交流会也已成为她们班级的一个特色。与孩子们一起读书的过程,也让她不断的进步,不断地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亲近名师中享受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
在工作中,校领导努力为每位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使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她感到印象最深的还是去年去周口参加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的颁奖典礼。
这次典礼聚集了中原名师,她有幸听到了特级教师韩军老师的一节课——杨绛的《老王》。他对教材的深入分析,课堂结构、环节的处理,问题的设计,都让她深深的震撼,听他的课她感到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
还有一次,她到南阳十五中参加省语文优质课赛课活动。几位赛课的老师讲得各有特色,她听了之后觉得对自己的课堂很有帮助,特别是在课堂与学生互动以及板书设计方面。他们的板书设计都很精彩,她记忆中安阳的李富华老师在讲《苏州园林》时,他的板书就是围绕苏州园林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角落、色彩、门窗这几处描绘苏州园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然后把这几个词组成一个画字,围绕中心的同时还美观。那次培训不仅使她可以和名师们面对面地交流学习,学习到他们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转变了她的教育理念。
回到自己学校之后,她一直在思考:我这样的课堂真的是孩子们需要的课堂吗?是我满意的课堂吗?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培训,一次又一次的反思,让她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专业成长的幸福
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备课,站在讲台上也不知道该怎么给学生讲课,就拿着老教师的教案一字一句机械地教。
过了一周,学校对新入伍教师进行培训,给她们每人都安排有师傅一对一地指导。没课的时候她经常就去听同学科老教师的课,模仿他们的课堂,把他们的课堂搬到自己的课堂里,上网搜集名师名家的教学资料。听得久了,看得多了,一些新的教学思想、方法不知不觉已渗透到她的教学中。
她为了准备学校和镇中心校青年教师达标验收课,晚上8点半放学后还坐在办公室里备课,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宿舍。每个礼拜回家她都是带着电脑和课本,回去继续备课,为下个礼拜做准备。努力终会有收获,在青年教师过关课和镇中心校的验收课中,她给领导和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镇中心校组织全镇中小学语文教师来她校听课观摩,学校安排她和另外一位有经验的八年级教师授课,她准备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节课。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这种题材,自己也是第一次讲这节课,也是第一次讲这么大规模的课,内心还是很紧张的,生怕自己讲得不好给学校丢人。
她搜集了很多资料,一有时间就开始琢磨这节课该怎么去设计,怎么去体现她校的教学模式,怎样才会让学生一步一步逐层理解,往往晚上十点多还能看到她办公室的灯在亮着。她自己一个人对着办公室试讲,用手机录下声音,听听有什么问题了再纠正。
在试课的时候,校长和同学科的其他教师也去听课,提一些宝贵的意见,自己再一次修改教案。她的教案都是自己手写的,改了又改,最后再誊写出一份比较好的教案专门贴在她的一个成长本子上……
这些努力让她尝到了收获成果的幸福,2015年3月参加的南阳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6年9月,学校举行的教师节大会上,她被评为“最爱学习”的教师。2016年11月,她参加北师大与内乡县区域教育合作项目优质课比赛活动,荣获一等奖。
这三年中,她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帮助下,不断地进步,不断的成长,虽然也有些累,但她感到更多的是收获,更多的是收获成功的幸福。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