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少女张淑莹:拳击是我的一个梦
[
东方今报
]
作者:
2012-12-12 09:19:45
|

在众多爱好舞蹈、音乐的女孩眼中,张淑莹是另类,因为她喜欢的是贴着“野蛮”、“粗暴”标签的拳击运动。训练一年来,直拳、摆拳、勾拳,基本的拳击动作张淑莹已练得有模有样,技术也在逐渐提升。“我有一个梦,这个梦就是拳击。我会把梦一直做下去”。
○偶然邂逅爱上了拳击
张淑莹家住叶县昆阳镇,自小表现出很强的体育天赋。小学时,每年学校举行运动会,她参加的项目总能轻松夺冠,“我在班里体育成绩是最好的”。
张淑莹的父亲张雷鸣年少时也曾热衷于体育运动,看到女儿表现出的体育天赋,他便有了让女儿往体育方向发展的念头。
2011年9月,张淑莹小学毕业,转入平顶山市体校读初中。当时,对于众多的体育项目,张淑莹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适合学什么。入学那天,张淑莹最先见的是田径教练,在绕着操场跑一圈后,她被否定了,“教练说我爆发力不行,不适合”。偶然间,张淑莹看到正在训练的拳击队员,一下子来了兴趣,拳击教练岳向阳也同意让她先试试,最终她打动了教练。
有了明确的目标,张淑莹开始了在平顶山市体育运动学校的生活:早上6点到7点,是张淑莹和队友的身体基本素质训练时间;下午4点半到6点半,训练拳击动作、技术,其余时间学习文化课,这样的日子,张淑莹觉得充实,快乐。
○5个女同伴最后只剩她在坚持
张淑莹个子高,13岁已经接近一米六,父亲张雷鸣原本打算让她选择篮球。因此,对张淑莹的选择,张雷鸣无法接受,但多次劝说后小家伙依然固执己见,不愿放弃。
“妈妈对我要求不严,没有太反对,反倒是爸爸很有意见。他认为拳击是种很野蛮、很危险的运动,不适合女孩子。不过,我也有自己的主见,没办法,他们也只能默许了。”采访中,说到此处,张淑滢得意地笑了。
而父亲张雷鸣则表示,只要孩子喜欢,愿意学,作为父母,他只能理解、支持。
张淑莹刚进拳击队时,队里还有另外4名女孩,而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
“其他人都是因为家人反对离开的。”张淑莹说,就算剩自己一个人也无所谓,“难道女孩子就没有权利练拳击?”
作为队里唯一的女孩,张淑莹像队伍中的一点红。
○害怕受伤却主动请战
12月8日下午4点半,张淑莹和队友们正在平顶山市体校的拳击训练馆内做着热身准备活动。队员排成一队,绕着悬挂的沙袋边慢跑,边练习动作。
训练馆的后墙上,挂着一面镜子,这是让队员们用来观察自己动作是否规范的。面向镜子,张淑莹一遍遍出拳、收拳,拳不直,重来;速度不够快,继续……张淑莹说,现阶段,她就把镜子中的自己当成对手。
热身过后,张淑莹转向一旁的沙袋,沙袋厚实坚硬,打一拳震得手麻。“再用点力!”教练岳向阳的声音在训练馆内回荡,盖住了拳头击打沙袋的“砰砰”声。几分钟下来,张淑莹脱下手套,不停地抖动双手放松。
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会有力量的练习,20多斤的杠铃扛在肩上,张淑莹肩膀常被压得疼痛红肿,教练岳向阳又要求得严,谁坚持不住、谁的动作不标准,都会被毫不客气地一阵痛批,“因为被教练批,我哭过好几次,事后反思,还是自己不够勤快、刻苦”。
张淑莹之前害怕拳击实战,怕打到鼻子流血,怕不小心毁容,怕疼……一次,队友和校外俱乐部业余拳击运动员的比赛,刺激了她,“那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都敢参加比赛,而我却没有勇气,太没面子了”。赛后,张淑莹找到岳向阳,请求下次让她参加实战比赛,“前段时间,我已经先后参加了好几次实战,感觉不错”。
○“我会一直练下去”
看到队员们紧张的训练,记者在一旁不由得替张淑莹这些孩子担心。岳向阳教练大概看出了记者的心思,笑着解释道:“别看拳头打在身上,其实不疼,运动员身上戴的护具很齐全,不会有危险。”
“2009年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女孩子跟着我训练了。后来,因为成绩突出,被河南省体育队选中,去年去了郑州训练。”岳向阳说,女子拳击比男子容易得分,但因目前奥运会没有女子拳击这项比赛,所以很多人中途放弃,加之如今城市的孩子也吃不了苦,女子拳击现状不是很乐观。
而谈及以后,13岁的张淑莹显得很平静:“我喜欢拳击,不怕吃苦,我会一直练下去。”
采访张淑莹时,2012年河南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刚结束不久,因为年龄小,张淑莹当时还没注册成为河南省拳击运动员,没能获得参赛资格,“今年青少年女子拳击比赛的冠军是从我们学校出去的一位队员,她是我的榜样。我的目标是:参加2013年的河南青少年拳击锦标赛。”说完,小家伙豪气十足地握紧了拳头,“我相信,我是最棒的。”东方今报记者 巫晓 实习生 冯巧芳/文 记者 王健/图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