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洛阳三所高校60个支教队近千人到县区中小学支教

[ 大河报] 作者:
2014-07-15 08:26:12 |

  暑假已至,大学生们纷纷踏上回家路途,但却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暑假没有回家,也没有外出旅游,而是十几人结为一队,到偏远的山村支教。走上讲台,他们从学子变为“教师”。支教生活,不仅仅是身份的转换,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人生体验,在体验中锻炼、成长。

  7月5日,记者跟随洛阳师院的18名大学生来到伊滨区梁村小学,和他们同吃同住,体验他们的支教生活。500元钱是18个人半个月的生活费,十几人挤在一间屋子里睡上下铺。据悉,今年洛阳三所高校(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共60个支教队近千余人,到洛阳县区中小学支教,丰富孩子们的生活。

  【出发】对支教充满热情和期待

  7月5日下午3时,来自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的18名参加暑假阳光支教的95后大学生,身着统一的红色短袖在洛阳师范学院逸夫楼下集合,准备踏上他们为期15天的支教生活。

  支教队员之一的19岁女孩姚莉莉是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她告诉记者,高中的生活是忙碌的,大一的生活是紧张的,根本没有时间和外界有过多的接触,这次支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她对支教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今天是支教第一天,下午三点从学校出发,我们一行18人开始了支教之旅,我一直在想这将会是什么感觉?兴奋?快乐?当我真正踏上前往支教的路,我感到了内心的充实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到了支教学校后,我被吸引住了,仿佛又回到了我的小学时光,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这让我对支教的生活充满希望,希望明天快些到来。”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赴伊滨区梁村小学支教队员郑洧汶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领队的老师李炎峰告诉记者,此前,对于支教的地点,学院经过多次和地方教育部门联系,最终选定在伊滨区诸葛镇梁村小学。“每年报名支教的大学生很多,这18名支教大学生是经过试讲、才艺展示等层层选拔出来的。”李炎峰说。

  【做饭】炒土豆喝稀饭依然吃得香

  到达梁村小学时已是当天下午4时30分,一下车,支教队员们就开始忙着搬运行李、收拾办公桌、整理床铺。一切安排妥当后,五名支教大学生在闷热的小厨房里忙活了起来,削土豆皮切土豆,刷锅熬粥,5人分工明确,忙得不亦乐乎。

  来自焦作的大一女生许梦凡说,高考毕业后,她跟随妈妈学做了3个月的饭,对要在支教点轮流做饭,她表示信心满满。第一次做18个人的大餐,许梦凡“小心翼翼”,生怕第一顿饭会让大家吃不好。

  晚饭时分,馒头,土豆,稀饭,虽饭菜极其简单,但大家却吃得特别香。

  7月6日清晨5时30分,当天负责买菜的支教大学生姜帆叫醒睡梦中的记者。快速简单洗漱后,记者与五名队员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当记者问起今天准备买什么菜时,“便宜的!”姜帆说,他们支教队18人,支教15天,只有500元钱。

  “老板,便宜点吧,6毛5一斤吧。”在菜市场里经过几番对比,大家决定买耐存放又便宜的土豆。姜帆软磨硬泡要让老板每斤菜便宜3分钱,虽然一袋土豆50斤也就只能便宜一块五,但姜帆认为,省下来的1.5元可以买三个馒头。

  【住宿】十几人一间房俩人一张硬板床

  晚饭后,带队老师李炎峰召集队员们开会,制定了日程安排。18个学生被分成校长,副校长,教务处,班主任,保卫处,以便工作顺利进行。

  明确分工后,李炎峰提出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我家是平顶山的。”“我家在内蒙古赤峰。”各自简单的介绍后,大家迅速熟络起来,互相打趣,现场笑声一片。

  晚上10时30分,教学楼外一片漆黑,记者与支教者们打着手电,来到校园里的水泥洗手池前洗漱。随后,奔波了一天的记者和支教队员们睡在十几人一间的屋子里,床是硬板床,甚至还需要两人挤在一张单人床上。虽然条件艰苦,可白天一天的劳累使得大家很快进入梦乡。

  【孩子】5点多就醒了着急来报名

  6日是小学生到学校报名的时间,早晨7时许,支教队员们早饭还没有吃到嘴里,就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了。

  “去年的时候,俺孩子就跟着支教老师学习,老师们走的时候,孩子们特别不舍,哭着跟到汽车站。今年,孩子知道今天报名,早上5点多就醒了。”梁村村民梁妮子说,她女儿刘月薇马上就要上2年级了,支教大学生的到来,能带给孩子们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扩充知识面。梁村14组的刘改霞带着即将上5年级的儿子也前来报名,她告诉记者,孩子很乐意让支教大学生上课。

  “孩子放假就撒欢了,再加上天气热,担心他去戏水。”村民梁丽说,城里孩子放假了有辅导班,家里还可以上网看电视,而农村孩子只能到处撒欢。去年支教没有报上名,孩子回家都哭了,今年听说又来支教了,这不一大早就来了。

  虽然7点刚过,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拥进梁村小校,不同年级的报名桌前挤满了家长和孩子,支教大学生忙得应接不暇。有的孩子已经快速地和支教老师成了朋友,欢快地玩起游戏。不到中午12时,就招到了160余名小学生。

  在学生报名表上有一栏要填写家长对支教的建议,记者看到,家长写得最多的话就是“希望支教队能在学校呆的时间更长一些。”

[NEW:PAGE]

  【上课】师生互动频繁角色扮演铭记历史

  7月7日,是“开学”第一天。清晨6时,支教队员们身着整齐的红色队服,伴着升起的太阳,在梁村的小路上开始了半小时的晨跑,他们犹如一股新鲜血液,给寂静的梁村增添着新的活力。

  上午,支教队员们开讲了人生当中的第一堂课。此次支教队伍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手工、美术、影视共8门课,每天还有暑假作业辅导。

  “77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7月7日是“七七事变”的纪念日,支教队伍在第一堂课上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意识。

  大一的支教队员韩飞为即将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讲课。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她和另一名支教老师扮作日本兵、中国军人等角色,以话剧的形式为孩子们讲解了七七事变。“你们如果不让我进,我就向你们开枪。”韩飞用手比画成手枪对着一名学生说。“不让,就算你开枪,我们也不会让你进的。”学生们的回答铿锵有力。支教老师带领同学们通过重演历史的方式,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中国人面对外来侵略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为了鼓励孩子互动,课堂上支教老师让想当班长的学生,通过演讲等方式来竞选,考察他们的工作及能力。课堂后,同学们拉着老师的手,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地球是怎样形成的、海洋的水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月亮会有圆缺……

  “看,学生送我的折纸,他们就像递宝贝一样递给我。”二年级“班主任”许梦凡见人就“显摆”,折纸钢琴,小卡片,图画等等,上面都写满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祝福,有的希望老师天天开心,有的希望老师能够待久一些……许梦凡觉得幸福极了,要将学生们充满纯真的礼物拿回家珍藏。正当有的支教老师倍感幸福之时,有的支教大学生却被孩子们折腾得头大。“怎么办,安静30秒就又乱了,一会儿打闹一会儿和好,边吵边玩。我要好好向别的老师取经。”担任三年级“班主任”的姚莉莉无奈地说。

  【感动】“老师,这蛇是假的,你不要害怕”

  规定的是下午三点上课,但不到两点的时候,就有学生陆续来到学校。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校园回荡,宁静的校园突然变得热闹起来。“老师,我这样折对吗?”下午第一节是手工课,二年级的孩子们手中拿着五颜六色的彩纸,认真盯着支教队员田猛折纸演示的每一个步骤,模仿着、比对着……

  坐在教室门口第一排的表兄弟俩梁瑞和宋国浩,跟着老师的步骤折好后,还帮助身边其他的同学折纸。“我们大家最喜欢上折纸课了。”梁瑞告诉记者,没想到还有这么有意思的课程。上午他们听支教老师说有折纸课后,就利用课间时间来到校园外的小卖部准备好了彩纸。“原来学校的课程只有语文、数学,体育课对于我们来说都算是最有趣的课程了”。

  “昨天王萍老师带我们做素质拓展训练玩萝卜蹲,我们都想和王老师拉手,最后只能石头剪刀布来比赛,赢的人才能和老师拉手。”五年级的梁逸超告诉记者,王老师曾说过她从小怕蛇,9日上午,五年级的一个同学拿了一条假蛇把她吓哭了。他们一群人都过来安慰她,并把拿假蛇的男孩训斥了一顿。

  当日下午,王萍来上课的时候,五年级的黄浩珂用纸折了一条假蛇,上面写着“老师,这蛇是假的,你不要害怕。”孩子的天真令王萍十分暖心。

  课间休息时间,王萍在教室里和学生们聊天,身边围了一群孩子,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声。“老师,我们希望你们能在这里待得久一些,再久一些。”虽然上课还不到一周时间,可孩子们对支教老师的感情已经很深了。

  【数字】洛阳三高校共有千余名大学生支教

  据悉,今年洛阳三所高校(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共有60个支教队,千余名大学生,他们分散在洛阳县区中小学支教。“河南科技大学2014年校、院两级共有35个支教队伍,到洛阳周边山区支教2周至20天。”河南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任扬介绍,自2002年河科大就有了大学生支教团队,截至目前支教队已走过了12个年头。

  洛阳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严涛告诉记者,2014年洛阳师范学院17个院系均有支教队伍,除化学化工学院命名为艾心支教队、文学与传媒学院命名为向阳花支教队,其他院系的支教队统称为阳光支教。自1990年始,“阳光支教”通过公开选拔优秀大学生组成一支团队,共同运行和管理一所农村中学的形式,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锻炼师范院校学生的课堂教学等能力。“阳光支教”执着关注和默默支持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已有24个年头,成为了洛阳师范学院社会实践的一项品牌活动。

  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柴雪迎介绍,洛阳理工学院2014年学院、院系,还有学生自己组织的重点团队共78支,其中支教团队共8支,4支为向日葵团队。“今年共45人,分为四支队伍,到许昌、平顶山、宜阳的贫困山区小学支教两周。”该校向日葵支教团队的带队人于冲告诉记者,今年是洛阳理工学院向日葵支教团队下乡支教的第十年。从2005年捐书助教开始,2007年改名为向日葵支教团,该团于2011年获得了省级优秀服务团队,2012年获得省希望工程合作伙伴,2013年33人获得省级优秀服务团队。

  【专家】大学生支教不仅提升自己还能拓展农村孩子视野

  “我们学校一共260名学生,这次支教队伍招了220余名,说明支教团队相当受欢迎,很多家长跟我说能不能延长支教时间。”梁村小学的校长文红艳告诉记者,大学生来他们学校支教,所开设的课程内容丰富,授课方法也是灵活多样,使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漫漫暑假两个月时间,很多家长忙着干农活,没时间管孩子。有些孩子就会去河滩玩、迷恋网络、作业没人指导等,产生种种问题。但支教大学生的到来,把孩子们有组织地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又让他们过了一个快乐安全的暑假。”文红艳说。

  对于大学生暑期下乡支教,社会学者、洛阳师院副教授安锋认为,这是一件双赢的事。“现在的大学生都已经是90后了,他们从小在校园里长大,没有经过社会历练,利用暑期下乡支教,是他们增加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安锋介绍说。

  “志愿者活动非常有意义,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容易变得很功利。而去农村支教是一件纯公益而又非常有必要的事。”安锋告诉记者,“因为农村极缺教师,孩子急缺新鲜知识。大学生的支教过程不仅是对农村教育的一种补充,也是自己净化心灵、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步骤。”

  同时,大学生下乡支教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亦是福音,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受到限制,大学生到山里,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的精神视野。很多山里孩子参加完大学生的支教活动后,都会树立长大后要到外面世界去的理想。有的当年接受支教的学生长大考上大学后,暑期又和大学生到家乡的小学支教,非常感人。

  “农村教育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大学生下乡注重时代的新鲜知识,这是对农村教育不足的有益补充。”安锋补充说,暑期农村孩子的生活安排是单一枯燥的,要不干农活,要不到外面疯玩,很容易出现事故。而大学生支教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类似于夏令营活动,这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也是拓展孩子精神视野的重要窗口。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