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黄锐:“学霸”女校长 内心温柔的力量

[ 东方今报] 作者:
2019-03-30 13:50:10 |
  校长金句
 
  ★ 亲其师,信其道
 
  ★ 孩子的内动力,需要“温柔”地唤醒
 
  ★ 微风拂动秀发,阳光打在刘海,引唱着路队歌……做一名老师真好
 
  40年前,一个小女孩站在自家大立柜前,扮演老师,有模有样;
 
  29年前,一个年轻女孩手持教鞭,站在名校讲台,英姿飒爽;
 
  几历春秋,寒来暑往,4年前,她成为一名小学校长。
 
  变幻的只是岁月,不变的,是她对教育的深情。
 
  她是黄锐,“学霸”女校长。
 
  科技的力量,在这所小学开始发光
 
  3月,在刚刚结束的第40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选拔赛(英文缩写OM)上,中原区航海西路小学(以下简称航西小学)代表队,荣获全国三等奖。
 
  这个源起于41年前,历届被美国总统及夫人都重视的国际性赛事,1988年之后,每年在中国地区也组织一次竞赛。2019年的比赛,上海、北京、浙江、河南、江苏、广东、山东等14个省市以及韩国的655支队伍,近5000名大、中、小学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参与角逐。
 
  航西小学去年10月才成立OM社团,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赛事。作为新手,刚参赛就拿奖,实属不易。
 
  黄锐很为孩子们感到骄傲。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近几年来,科学课在学校的兴起,引领一波“科学热”:计算机编程、航模……
 
  2017年10月,美国波士顿国际科学微电影比赛中,航西学子还拿过二等奖。内容就选自身边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儿:四月街道上飞起的杨柳絮,对人体呼吸道的危害及城市的影响。
 
  科技代表教育的未来,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黄锐带领全校师生,走在探索、发现的路上,让科学教育系统化,科技路径逐渐清晰。
 
  一句话的魔力,拼出“科研型老师”
 
  数学学科出身,作为“科研型”教师,黄锐在老师队伍中,妥妥的“女学霸”。带出一群爱学习,爱研究的“小学霸”,那是轻松加愉快。
 
  她的名头多得数不过来: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首届名师,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郑州市首届终身名师,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郑州市技术比武状元,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10年她被评为郑州市首届十大杰出教师,是10位教师中唯一一名小学教师;2011年在全省各个行业的评选中,获得河南省青年科技创新奖,也是唯一一个在小学教育方面的获奖者。
 
  从1990年拿起教鞭,29年来都未曾脱离一线,当上校长,也仍在课堂。在中原区老牌名校建设路二小执教18年,她获得无数滋养。工作第三年,时任建设路二小书记的李松海发现了她这个“潜力股”,鼓励她不仅要上好课,更要重视课堂经验总结,试着写出来,和更多人分享,做个科研型老师。无心或有意的一句话,就是这么神奇,甚至有改变命运的魔力。
 
  黄锐是个有心人,说干就干,从教学经验,写到教学课题,从课题再到论文,29年来笔耕不辍,发表论文超过200篇,数十篇获省、市教研成果奖,其中12篇获省一等奖,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论文7篇。
 
  这让她练就两个绝活儿:优质课备课速度极快,写论文又快又好。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成就背后都是代价
 
  她简直就是“拼命三娘”的典范,29年的教学经历,她鲜有请假;怀孕七个半月,她还站讲台上;1996年教毕业班,为抵抗围墙外建筑噪声,她长时间提高音量,造成嗓子失音,至今成了“哑嗓子”……
 
  “怀孕时备课,长时间坐着面对电脑,我就抱个小书包抵抗辐射,微机室老师笑话我:你抱个书包有啥用?抱个铅球还差不多;后来我自嘲,怀孕期间受那么多辐射,生出的孩子,要么特别傻,要么就特别聪明。所幸我女儿属于后者,继承我的基因,数学、理化都很优秀。”
 
  “1996年教毕业班,学校围墙外一栋楼正施工,噪声很大,我不得不提高音量讲课。一段时间后,一天正上课,我嗓子突然发不出任何声音,在黑板上写下让学生自己练习习题,我跑到走廊尽头无声地哭了。”
 
  “换老师势必对孩子们影响很大,我就一直坚持到6月24日小学考试那天。一边打吊针治疗,一边没停止讲课,一段时间后,嗓子从根儿上变哑了。以前学生都说我声音清脆,好听,为此我难过了好长时间。后来慢慢适应了,我想开了,即便我是个哑嗓子,学生们还是很喜欢我呀。”
 
  当个老师,真好!
 
  所有努力,源于发自内心的热爱。
 
  儿时的游戏,别人喜欢“过家家”,黄锐喜欢扮演“小老师”。家里有个大立柜,深咖色的侧壁,被她当做黑板,前面支起小桌子。她一会儿坐在桌子后,扮演乖巧听话的学生,一会儿又站在立柜前,扮演讲课的老师,台上自己提个问题,再溜回台下自己回答,乐此不疲。
 
  她买来红墨水,在作业本上模仿老师的笔迹,批改“甲乙丙丁”,100分、90分……别的孩子还在学“正楷”,她就开始学着连笔练“行草”,几乎以假乱真。
 
  儿时的梦想最终成真,可爱好一旦变成职业,一头扎进去,遇到的可并不都是想象中的完美。繁重的教学任务,喧闹的校园,各种课题、论文,她忙到全神贯注,脚不沾地。
 
  直到有一天,她去接当时在上小学的女儿放学,那天天气很好,她站在家长的人群中,看着女儿被老师带出校门,微风吹着女老师的头发,阳光打在刘海上泛着金光,老师引领孩子们唱着路队歌……她觉得那一刻,“老师”好美。
 
  恍过神儿,她突然发现,“我不就是个老师嘛!”
 
  “温柔”唤醒 孩子内动力
 
  教课29年,她一直秉承一个理念,让学生喜欢你,他会更喜欢你教的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数学是一门要求逻辑、精确、严谨的课程,黄锐却致力于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温度”,让“爱的教育”在课堂上流动,绝不让数学“冷冰冰”。
 
  多年历练摸索,她就像个优秀的乐队指挥,用饱满情绪调动整个课堂,如臂使指,贯穿始终。她第一次带毕业班,就创造一个记录:数学成绩全区第一,全班56人,26个满分,最低分91分,平均分96.3。这种“奇迹”,她创造的可不止一次。
 
  触动她课堂情感“机关”的,是同办公室的一名老教师。那时黄锐刚工作两年,听到老教师和班里数学课代表一次对话。数学课代表一次测验考了92分,除了一道2分题真的不会,其余6分都失自粗心大意。老教师并没有批评她,而是满怀同情地说:“小傻妞啊,你说这分丢得可惜不?”
 
  她第一次听到如此温柔的“批评”,更感受了这种“温柔”,对孩子内心力量的唤醒。
 
  从此,她学会把这种温柔的力量,运用到她的课堂上,她发现情感调动到位,40分钟的课,只讲30分钟就能超出预期效果。剩下的时间,她就给学生们讲小故事。
 
  “你知道孩子有多纯净善良,一学期你就给他们讲了两三个故事,可在他们内心,就会把你美化升华,喜欢上你,爱上你的课。”黄锐说,她最早的一批学生,已年近不惑,聚会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回忆课堂上的种种小故事,大家伙儿神采飞扬。
 
  采访结束已是当晚7点半,小学放学已三个小时。六二班的王喆和班主任刘丽娟还在校门口谈心,王喆最近遇到了学习问题和家里的烦恼,他想给老师说道说道。乖巧懂事的王喆,觉得给老师添麻烦了,送老师一个小书签。这一幕“温暖”,恰被黄锐撞见。
 
  “爱的教育”在航西小学已有了传承,这样的“温暖”,还有很多很多。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