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关注教育与心理倾心文化与使命

[ 河南日报] 作者:
2019-03-27 10:24:18 |
  3月3日至3月1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通过媒体不断传递出“师大声音”。
 
  过去的一年间,赵国祥几乎走遍了中原大地的师范类院校及中小学,调研笔记攒了厚厚一叠。问题也在扎实的调研中日渐清晰:“当前教师教育的堵点主要存在于数量不足、质量欠佳、在岗教师培训、对师范大学师范专业支持力度不到位这4个方面。‘去师范化’导致教师供应数量不足。不少大学师范专业收分比其他专业低不少,这导致了最优秀的学生没有进入‘教师预备队伍’中来”。
 
  为此,赵国祥今年的建议主要是国家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地方师范大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国师范院校在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等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师范院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总体不高。”赵国祥说,“在教育经费总体有限的情况下,建议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地方师范大学,辐射引领全国师范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强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
 
  心理学专业是赵国祥的“老本行”,在基础心理学领域取得博士学位的赵国祥如今仍在教育部心理学教学相关机构、中国心理学会以及河南心理学会担任着重要职位。在今年的两会上,赵国祥还重点关注了社会心理服务领域。“抑郁症和焦虑症在我国影响范围较大,跟平时我们在心理服务工作上没有跟进,或者没有力量、没有条件跟进有关。有些情况提前介入,像抑郁症的初级阶段,是可以康复的。因此,如果在社区推广心理服务站建设,使社区的居民能够在心理服务上得到保证,对社区的和谐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撑。”
 
  现如今,学术腐败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赵国祥认为:“科学研究是非常严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学术不诚信问题在学术界应该坚决杜绝。国家应制定更为严格的系统、科学的规范,把它制度化、规范化,遏制学术上的不道德和学术不诚信问题。”
 
  身为教学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赵国祥十分关注课堂教育。“如今个别大学老师上课照着PPT从头念到尾、不知道板书怎么写等现象令人担忧,大多数博士毕业生一进入高校就被安排众多教学课程教学任务,而他们中很少有经历过系统的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念训练。没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怎么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人才?”赵国祥建议,“从源头上对师资队伍的水平、条件和准入资格进行规范,博士生毕业在当教师之前,要至少经过一年的教育理论和技能的系统训练,然后取得资格才能进入教师队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体系。”
 
  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新要求。赵国祥的两会专用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习近平总书记对今后农业农村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今后农村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市场的机制,让各种发展要素在农村流动,要素的流动主要是人才流动,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人才作支撑,发展就会受到制约。”“我们要认真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号召大学生学成以后到农村去,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这里一定大有作为。”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赵国祥这样理解大学的使命:“大学校园文化底蕴要厚实,文化行为提倡要走在前面。一批批的大学生进来以后,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下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四年前进来一个懵懂的少年,到出门的时候成为一个受到良好教养熏陶,到社会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发展潜力的青年,这就是我们大学的使命。”
 
  赵国祥特别重视青年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抓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思政课成为培养他们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平台之一。
 
  今年两会上,如何抓好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也成为包括赵国祥在内的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更好发挥主渠道作用,课程内容很重要,要将党史国史、特色文化、身边榜样生动融入课堂,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有内涵、能‘解渴’、显个性的‘金课’。”赵国祥说。
 
  全国两会结束,赵国祥回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青年师生们宣讲两会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真理的力量,感受到党的伟大与党的事业的伟大。”这是从事一辈子教育工作的赵国祥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初心。“为青年一代铸魂立心,我们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