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创:行走在三尺讲台上 倾情课堂智慧管理
[ 南阳晚报]
作者:
韩湾 单书军
2015-04-24 09:41:25
|
他,儒雅博学,是同事们进步的榜样,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他是2010年度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是南阳市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他就是市二十三小学的教导处主任陈文创。

优秀教师陈文创

师生热烈互动
倾情课堂
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是师生成长的加油站。陈老师平时是个内敛,少言语的人。可是,只要他走进课堂,就像变了个人,生音洪亮,充满激情,手舞足蹈(肢体语言较多),浑身散发着活力,在与学生思维的碰撞中,时时会产生灵感的火花。
他的办公桌前总放着一本字帖,一张光盘。一闲下来,他总是要练练字,或听课文的朗读光盘,练习朗读。他经常说:“语文就是让孩子学会听说读写,老师是他们最好的榜样,我们必须做得更好。”孩子们都喜欢他,崇拜他。他一写板书,孩子们就不由得说:“哇!老师的字真棒!”他教的班,学生练字热情最高。
每天早晨,他的班总是书声琅琅。每天十五分钟的诵读,是他们晨读的固定节目。或诗歌,或名篇片段,或经典古词,师生同读,男女生赛读,配乐表演:每天早晨,诵读开启了学生们一天的学习生活。“学习唱歌的人,每天要练声。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每天也需要用最美妙的声音诵读。天长日久,孩子们的语感,声音的磁力,语言的感染力就会形成,这是一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素质。”陈老师如是说。
艰辛探索
“与陈老师一起备课,总会碰撞出火花,备出新意。”这是学校一位老师在总结赛课经历时说的。
作为教导主任,陈老师对语文教学的钻研,让他始终站在学校课改的前沿。上课时,他努力把每堂课当作公开课来研究,从中体会教学,琢磨教学,享受教学。他始终坚持语文的工具性,灵活的使用课文。
如《田忌赛马》课的教学中,陈老师发现如果按照传统常规的教学方法,整个过程20分钟就可以完成,学生们就可以理解课文内容。如何让孩子们从课文跳出来,学到更多的东西呢?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特别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们查找课文中关于神态动作描写的词语,并且把这些词语全部都去掉。通过对比,学们生懂得了语文中用词准确的意义。随后,他又让学生们仿写例句,这时候的《田忌赛马》完全成了陈老师教学的一个工具。这样的教学实例不胜枚举:《月光曲》学习写实作文中如何加入想象;《草帽计》仿写文中对贺龙设计不理解的表述;《种一片太阳花》观察校园,用文中的语调仿写眼中的校园,课后激发学生将片段改写成《校园寻春》的习作。
许多教师惊叹他教学设计的新奇,可又有谁知道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他经常读课文,喜欢琢磨;喜欢找学生一起读课文,同学生交流,寻找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盲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教学设计,归纳比较,设计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预案,而不是一味地模仿照抄。夜深人静时,他喜欢躺在床上思考: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新奇的问题情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困难?我还可以怎样做?我怎样去帮助学生自己去跨越这些障碍?……
“陈老师的语文课听起来很轻松,我们都很喜欢上他的课。”“跟语文老师写作文容易,就像说话一样,我们有东西写。”“语文老师很神,总能掏出我们心底的东西,让我们有话可写。”……提起语文老师,孩子们有说不完的话。
“以学定教。”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以崭新的教育观念、独特的教学策略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赞誉。他多次应邀到其他学校做教改讲座,很多老师听了他的课都说是“艺术的享受”。
勤于笔耕
“陈老师能说,能写。”学校许多老师都这样夸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陈文创每天大约用两个小时阅读。一些前沿的理论,新鲜的词语,他都随手记下来,不断地突破自己。“与书结伴,在书中栖息着,生活也变得美好起来。”陈老师把读书当成了生活中休闲的一种方式。腹有诗书气自华。许多老师喜欢听陈老师讲课,评课,打心眼儿里服气,这与陈老师的阅读与思考是分不开的。
“写作是最好的思考。”这是陈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勤于笔耕,作品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优秀论文公开交流。老师们经常找到他,把教学论文、随笔拿给他看,让他“妙笔生花”。每一次,陈老师都将自己对教学的点滴感悟毫无保留地倾诉在稿子上,和作者一起逐字逐句修改。《一道错题不放过,一个学生不放弃》《从学生的错误处出发》《为语用而教》等许多文章经他修改得奖,虽然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可他仍然沉浸在幸福感觉中。时至今日,做“幕后英雄”的事他仍然乐此不疲。
2010年暑期,陈老师带领7名教师,用两周时间将学校多年的经验材料、优秀教案、教育随笔整理成学校的内部资料《智慧的光芒》,成为校史永恒的记忆。
智慧管理
作为学校的教导主任,陈老师不是仅仅把自己作为学校制度的被动执行人,而是勤于思考。
每做一件事,他不断地反思:别的学校是如何做的?我们还可以怎样做?是不是还能做得更好?每做一件事,他都会记下事后的反思,事情的遗漏处,下次如何改进。如学校组织趣味运动会,可是许多班级视规则为儿戏,不守规则的事层出不穷。他就记下“淡化名次,以过程管理积分评先”;月考试题变化大,老师有怨言,他就记下“月考前公布出题方向和样题,引领教学、检测效果是月考的目的”。很多人说他点子多,其实这是在不断实践、总结、坚持中积累、锤炼出来的。
2012年学校为了帮助一年级快速适应学校生活,陈老师借鉴古人的“开笔礼”,设计了入学仪式:正衣冠,收授弟子,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开学首课,书写心愿。学校坚持做了3年,不断改进、丰富,逐渐形成了该校特色的活动,深受家长的欢迎。现在,“入学仪式+行为习惯训练课”已经成为该校一年级入学课程。毕业典礼、素质报告手册、经典诵读这些经陈老师之手设计的活动,已经成为该校常规教育活动。
“陈老师是我校‘教师的导师,学生的最爱’。”市第二十三小学校长王朋霞说:“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业务成绩的提升,都与陈老师的艰辛付出分不开。他不但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并且运用于教学实践一一印证。陈老师对管理科学、管理智慧的执着追求是他发自心灵深处的事业心、责任感的体现,是快速把学校建成大学园区内一所有品位的学校的热切渴盼。”
有人说:行者是实践中的思想人。陈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行者,奔跑在教育的原野上。他在奔跑中完善了自己,同时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