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李海钦:弃城入山支教感动乡邻
优越的城市生活条件你向往吗?让你离开县城、离开温暖的家,孤身一人到偏远山村教学点支教你愿意吗?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会有相同的答案:向往、不愿意。否则别人就认为你是“傻子”。在大部分人挤破头皮、钻破门子进入城市学校工作的今天,偏偏有这样一位“傻子”,57岁的他不图名利,向领导主动请缨,到距县城100多里的偏远山区教学点支教,背离亲人,以校为家,勇担重任,任劳任怨,受到当地师生和村民的一致称赞。
为梦想下决心弃城入山支教
他叫李海钦,今年已经57岁,老家是方城县杨楼乡,在方城县第五小学工作20余年,以工代教高级技师。家有83岁老母、妻子、儿子和儿媳,一家5口常年定居县城,到偏远山区学校支教是他一生的梦想。
2013年暑期,方城县教体局出台了支持县城教师到偏远山区学校支教的相关文件,对参加支教的教师除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外,在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可是报名者寥寥无几。李海钦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立即下定决心,回到家便把支教的决定告诉大家,一家人坐在屋子里鸦雀无声,老母躲进卧室落泪,妻儿一致反对,怕他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外风餐露宿身体吃不消。但他的决心没有动摇,采取逐个突破的战略,先找老母谈心,母亲是最理解儿子的,他拉着母亲的手郑重地说:“到偏远山区学校支教是我年轻时的梦想,现在我都已经快退休了,刚好有这个机会,我一定要抓住。我向您保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还要留着好身体为您养老送终呢!”看着儿子坚定地信念,母亲只好答应,并千叮咛万嘱咐以身体为重。有了母亲的理解,妻子、儿子和儿媳也只好答应。
2013年9月1日开学那天,李海钦出现在离家100多里地的山区小学——四里店乡干沟小学。
和孩子们在一起觉得自己也年轻了
2014年5月22日上午,记者在四里店乡中心学校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从四里店街出发,沿着蜿蜒小路行走30多里,来到位于晒衣山下的四里店乡王三沟小学,在二年级教室里见到了李海钦老师。他身体瘦弱,头发花白,精神矍铄,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左手拿语文课本正在给学生们讲课。
下课后,我走进李老师的办公室,这是一间20平方米的黑暗小屋,也是该校唯一能够让老师居住的70年代老瓦房,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几件餐具摆放在四周,虽然显得拥挤但很有条理。在谈话中我问起他支教的缘由,他回答的很干脆,自己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深知山区孩子上学的艰辛,一直梦想有一天能到山区学校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自己已经是高级技师了,工资也比较高,没有职称晋升的压力,快到退休的年龄了,当然也没有晋升职务的想法。现在每天能够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觉得自己也年轻了。
学生眼中的好爷爷,领导眼中的好老师
“春节开学的第一天,我带病上学,突然感到难受,吐了起来。李老师别的老师看班,背起我就往1里外的村卫生所跑,经医生诊断是急性胃炎,李老师就自己掏钱让医生给我输液。老师也是我的好爷爷。”二年级同学代苗苗激动地这样说。
经了解,代苗苗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和70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爷爷体弱多病,有时候做饭都困难。李老师得知情况后,把代苗苗当做自己的孙女,除教好她学习外,在生活上更是关怀备至。
该校校长代守金告诉记者,李海钦老师去年秋期来到学校之后,勇挑重担,承包二年级语文和数学课的教学任务,担任班主任。听说学校体育课因没有老师而停开多年,他主动要求承担全校1——3年级和学前班4个阶段4个班级的体育课。李老师以校为家,把学生和同事当做自己的亲人,他吃住在校,每两星期回家一次,从未因事请假。有一次他的亲侄子结婚,他不愿耽误学生功课,就让妻子代替自己参加。李老师真是一位师德高尚、不计名利、令人崇敬的好老师!
听说有记者来采访,住在学校附近的一位家长也来到学校,还没等询问,他便插起话来。像李老师这样的城市好老师能坚守在我们这里,实在难能可贵,他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孙,渴了就端茶,脏了就洗手,病了就照顾。如果能有多一些这样的好老师来我们学校教学该多好呀!
谈未来朴实而真切
谈起今后的打算,李海钦老师感慨万千,自己一辈子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不求利禄,只想把孩子们教好,把工作干好,孩子们能取得好成绩,自己就很幸福。老母健在,上班时不能孝敬老人,待放假了、退休了,好好孝敬母亲,让她老人家享享清福,安度晚年!自己要保重好身体,也让妻子、儿子和儿媳少些牵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