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首次进校园 9岁的她快乐得像只蝴蝶

[ 郑州日报] 作者:
2020-01-03 10:06:45 |





  “这是王子,这是公主,这是蝴蝶。”小芸一边画一边向同学们讲述,同学们看得饶有兴趣,听得津津有味。
 
  2019年3月29日,报道了中牟县黄店镇重度烧伤女孩小芸的故事。如今,快过去一年了,9岁小芸现在怎么样?
 
  “老师您早,同学你好,我上学了!”
 
  小芸上学了,她有了自己的学校,有了爱她的老师,还有一群和她朝夕相伴的同学。
 
  家访与护送,进校与入班
 
  “一个都不能少”爱心接力在继续
 
  “小芸(化名)是今年8月24日入学的,分配在镇中心小学一(二)班,当时由我和镇中心校教育党总支副书记刘宏一块送她上的学。”2019年12月30日,黄店镇中心学校校长李继昌告诉记者。
 
  李继昌介绍,开学前的暑期里,他到小芸家走访,征求小芸和她家人的意见,是继续让16位教师志愿者上门送教,还是让小芸就近到学校上学。“小芸的眼神能看出走出家门进入学校的渴望,她有很强烈的上学愿望,孩子天性活泼,喜欢热闹。她非常羡慕那些到学校上学的孩子。”李继昌回去后,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小芸的上学问题,大家形成一致意见,尊重小芸家人的要求,满足小芸的意愿,新学期开学让小芸上学。
 
  小芸能否适应学校?学生和家长是否能接受小芸?如何让小芸尽快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这是李继昌不得不多思考几遍的问题。“多亏了王建峰校长,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爱心接力,他真是费了不少心思,主动承担起这个任务。”李继昌说。
 
  小芸入学之初,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王建峰并没有让她直接进教室,而是单独给她安排了一个教室,请专职老师轮流为小芸上课。课间休息时,任课老师有意带着小芸到室外,试着和同学们接触,“一开始有两个胆小的学生一看到小芸就吓得哇哇大叫,躲在教室不敢出来,下午又不敢来上学,学生家长对此意见很大。”王建峰说,“为此我们全校老师又专门开会,要求各班主任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述小芸的悲惨遭遇,引发同学们的同情心。讲述小芸在家刻苦学习、积极上进的故事,号召同学们向小芸学习,同时又引导孩子们要学会接受小芸,尊重小芸。这段时间,李继昌校长还有之前的送教老师也经常来看小芸。大家都在坚守一个共同的愿望:无论如何,一个都不能少。”
 
  大概两三周以后,小芸和同学们渐渐熟悉了,同学们也不再躲着她,小芸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真正的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听讲,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
 
  王建峰说:“入班那天,小芸的妈妈站在教室后边窗户外面,看到小芸和其他孩子一起上课,止不住地流泪,久久没有离去,李继昌和我都没有上前打扰她。”
 
  喜欢画画,唱歌不怯场
 
  课堂发言积极,课下作业认真
 
  “小芸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无论是看到老师还是同学,她都会主动打招呼问好。刚上学那会儿常说‘老师您早,同学你好,我上学了’。”班主任老师石燕说起小芸忍不住红了眼圈,“现在,小芸不但和同班同学玩到一块儿,就连外班的,甚至比她高年级的同学都能玩到一块儿。”
 
  小芸喜欢画画,而且每画一张都要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看。课间,总有一群学生围簇着看她画画,只见她用两只“手”将铅笔夹住,画画时很投入。“这是王子,这是公主,这是蝴蝶。”小芸一边画一边向同学们讲述。
 
  “小芸还喜欢唱歌,在老师和同学们跟前唱歌,从来都不怯场。”石燕说,“她很讲卫生,衣裳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
 
  小芸的任课老师介绍,小芸的计算题做得很好,语文识字稍有欠缺。语文老师袁小莉向记者展示小芸的作业,“孩子学习很用功,课堂上发言很积极,课下作业很认真,她爱学习,虽然她失去了双手,可是你看她的字迹多工整,一笔一画、一撇一捺多有章法!”
 
  在班上,小芸最好的朋友当属同桌赵晗莹。“晗莹经常教我做作业,我有不会的题就问她,她每次都给我说题。”小晗莹充满稚气的声音说:“小芸俺俩是好姐妹,是最最好的朋友。”
 
  课间休息,和同学们一块玩游戏的小芸,那么欢快、那么活泼、那么自信,同学群中像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任课老师姜炎焱感慨不已:“好在我们坚持不懈,好在这场爱心接力没有终止,爱的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