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程倩:不想当“学霸” 拼尽全力只为改变命运

[ 河南商报] 作者:
2016-08-16 08:02:13 |

  程倩(化名)知道,自己不够聪明,想出成绩,必须比别人更拼。
  
  她高中住校三年,整日埋头做题,从没去县城逛过;暑假里,她每天背英语四级单词,只为大学里能省些时间,修个双学位,将来再考北大研究生。
  
  她不想成为“学习机器”,但生在周口太康县一个特困家庭,考名校是她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渠道。
  
  【努力】
  
  为改变命运她努力读书
  
  在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301班班主任张龙天眼中,学生程倩并非天资聪颖,刚上高中时,她物理跟不上,常考不及格。他曾劝程倩:“你理科抽象思维偏弱,文科底子好,建议转学文科,高考胜算更大。”
  
  倔脾气的程倩并没接纳这一建议,她和俩闺蜜在初中同是学校的尖子生,又同时考入太康一高学理科,她不愿服输,再多困难也要自己克服。
  
  刷题、背题型、问问题,这些“笨办法”,被程倩用到了极致。早上5点40分上早自习,晚上10点半才离开教室;午饭就去食堂花1块钱买份馍夹菜,回教室边走边吃,她曾因营养不良晕倒在教室,因吃饭太快导致急性阑尾炎,但她就连输液时,还不忘捧着本书看。
  
  在高中住校三年,平时除了买日用品,程倩连学校门都不出,更别提去逛逛县城了,她不是不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她知道,“生在贫困家庭,又非天赋异禀,考名校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渠道。”
  
  【发愁】
  
  考上名校学费让她望而生畏
  
  在这个闷热的夏天,当自己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的消息传来,程倩却高兴不起来。
  
  程倩的家在太康县朱口镇刘楼行政村后程楼村,距县城有1个多小时车程。爷爷、奶奶年过九旬,一个耳聋、一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离不开人照顾;53岁的父亲程守学患滑膜炎、心脏病,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没法外出打工,她的母亲则患有股骨头坏死,属于三级肢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程倩的姐姐去年考上郑州一所大专,学费全靠助学贷款。她还有一个在读高中的弟弟,学费也是找亲戚朋友借的。光为孩子们上学背的外债,已有数万元之多。
  
  程守学种四亩多责任田,一年换得五六千元收入,是这个家庭的收入来源。
  
  程倩考上名校,给这个家庭带来希望,然而,上海高校王牌专业一年6500元的学费和数千元的生活费,让这个贫困的家庭吃不消。
  
  【打算】
  
  暑期背英语四级词汇
  
  只为大学多点时间修双学位
  
  程倩想去县城做家教挣钱,但坐车去县城一来一回得近三个小时,对方嫌耽误事儿,只能作罢。
  
  假期里,程倩捧着本《瓦尔登湖》看了好多遍。有人问她,在闯世界的年纪,为啥要学做“隐士”?她回答,怕快节奏的大城市,怕到了大学里心里浮躁,想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的确,家里没有电视,她也没有自己的手机,每日的生活就是做饭、洗衣服、辅导弟弟、背单词。
  
  她说,坐在自家平房顶上捧着本大学英语四级单词背,是每天难得的悠闲时光。她偶尔也会想想将来:暑假里把四六级单词背一背,在大学里就能省下点时间,兼修一门金融类专业,再报考北大的研究生。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