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常遥琦:十二岁的顶梁柱

[ 焦作晚报] 作者:
2014-11-04 10:26:50 |

  

路边的小喇叭花是常遥琦的最爱。

  常遥琦(左)和好朋友走在上学的路上。

  常遥琦在校园里用粉笔抄写诗歌。

  ■亲人多难:爸爸几乎聋哑,妈妈智障,弟弟脑瘫

  ■她很懂事:5岁起学做家务活,开始学着照顾亲人

  ■她更坚强:爱和理解,是她战胜苦难的一剂良药

  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生气的时候有父母安慰,快乐的时候可以和父母分享……这些普通孩子的生活体验,对于中站区许衡街道东冯封村的12岁女孩常遥琦来说,几乎是一种奢望。爸爸几乎聋哑,妈妈智障,7岁的弟弟脑瘫,这让小遥琦的人生早早地多了一丝苦涩的味道。5岁起,常遥琪就开始学做家务活、做饭、照顾亲人,承担起了帮父亲撑起一个家的责任。因为懂事和坚强,她今年被评为市第五届美德少年。

  ■过于沉重的责任

  她当起家里的“小大人”

  气温一天天下降,冬天的脚步近了。

  10月31日中午,一路小跑着回到家的常遥琦,刚踏进院子,就连忙帮奶奶晾晒洗好的衣服。如今,小遥琦已经是市第十四中学初中二年级的一名学生。

  “奶奶,天冷,让我洗吧。”看到水盆里浸泡着还没洗的衣服,小遥琦说。她把奶奶扶到一边,一双小手开始在冰凉的水里搓洗衣服。

  “天气越来越冷,家务活干起来也越来越吃力了,不过习惯就好了。”小遥琦一边搓洗衣服,一边感叹。

  承担洗衣、刷碗等家务活的小遥琦,最难过的就是冬天。因为家里没有热水,冬天的衣服又厚又不好洗,她的一双小手一进入冬天就会出现冻疮。

  “天最冷的时候,每次洗衣服都要鼓足勇气把手伸入冰凉的水里,然后慢慢搓洗,最后被冻得麻木的双手完全没有凉的感觉,而且越洗越不感到冷。”说起冬天洗衣服的经历,小遥琦印象深刻。

  洗完衣服后,早已饥肠辘辘的小遥琦,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却无法吃。她要先给爸爸、妈妈盛好饭,再一口一口地喂弟弟吃饭。等到小遥琦吃饭时,饭菜早已凉透。简单地吃上几口,她便赶快收拾碗筷,随后就抓紧温习功课。

  如此紧张、忙碌的场景,每天都在小遥琦的生活中上演。父母特殊的身体状况,让小遥琦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担起沉甸甸的担子。

  小遥琦的爸爸有语言障碍,几乎聋哑,只能进行非常简单的交流,更多的时候是沉默。智障妈妈,让小遥琦基本无缘享受温柔的母爱。先天脑瘫的弟弟,不仅需要照顾,还需要有人帮助进行康复训练。

  5岁,正是应该被父母宠爱有加的年龄。从那时候起,小遥琦便开始帮助爷爷、奶奶分担家务活,学会了扫地、擦桌子、洗衣服这些家务活。上小学后,小遥琦已经学会了所有家务活,当同龄孩子还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呵护中时,小遥琦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承担家中所有的家务活,还要照顾亲人。她总是变着法子哄爸爸、妈妈开心,努力让家里多一分和谐、温暖,少一分误解、吵闹。

  连小遥琦自己也说不清楚,多少个放学后的傍晚,家里还是冷锅凉灶。智障妈妈不仅不会做饭,还四处乱跑。打工的爸爸要很晚才能回到家。放学到家后,小遥琦要把母亲找回来,把弟弟接到家中,然后再给全家人做饭。

  对亲人的责任,支撑着小遥琦走过艰难的日子。

  ■不断向上的动力

  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

  面对如此特殊的家庭环境,是什么支撑着一个12岁的女孩一路坚强走来?是不愿向生活低头的倔强,是期盼改变命运的希望!

  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小遥琦的父亲打零工勉强维持,智障妈妈连饭都不会做,脑瘫弟弟今后的生活也成问题,爷爷、奶奶的年纪越来越大,今后的日子,还会有更多的困难降临到这个家庭。对小遥琦来说,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虽然承受着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生活重担,但小遥琦的学习成绩如今名列前茅。

  同龄的很多孩子从小就报各种辅导班学习英语,小遥琦却只能暗暗羡慕。直到上了初中,她才开始真正接触英语。因为基础差,刚入学的几次考试,她的英语都没有及格过。

  为了学好英语,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小遥琦还要坚持写一篇英语日记,第二天再请老师指出错误。每天再忙,她也要坚持背几个英语句子。课下,同学们总能看到她站在英语老师身旁虚心请教。一个学期下来,小遥琦的英语成绩已经是班里最棒的,其他各科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成为班级中进步最大的学生。

  一次上课时,小遥琦突发疾病,输完液后,她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坚持回到学校上完最后一节课。随后的几天,她躺在病床上输液时也不忘自学落下的功课。

  “因为没有父母的娇惯,从小我就不懂得什么是撒娇、什么是任性。我也有脆弱、想偷懒的时候,可一想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就不得不重新振作起来。”小遥琦说。

  一天,正在做作业的小遥琦被一个英语句式难住了,怎么也弄不明白。就在她一筹莫展时,智障妈妈却和别人大吵起来,弟弟在一旁吓得大哭。小遥琦不得不合上课本,上前劝解。

  小遥琦说,遇到类似的情况,她也会感到委屈、烦躁,甚至想过放弃、逃离,可她明白,自己必须坚强面对,别无退路。

  ■苦难给予的感悟

  爱和理解是一剂良药

  每个人在如花般的年龄可能都有过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想。有一个梦想也一直留在小遥琦的心中:那就是每天放学后,能够听到父母的一声问候。对于小遥琦来说,这个梦想却是她心酸的奢望。

  在前一段刚刚进行的一次英语考试中,小遥琦的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拿着试卷踏进家门的那一刻,她多想第一时间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啊。可看电视的爸爸和坐着发呆的妈妈,根本体会不到几个月来小遥琦的付出,根本不懂得她心中的喜悦和成就感,更不会说几句鼓励的话语。

  “其实,就是被父母劈头盖脸地骂一次,我也觉得是一种幸福。”小遥琦说。

  不知从何时起,和同学们在一起,父母成为小遥琦最不愿提及的话题。听同学们说起和父母相处的每一个幸福细节,小遥琦都羡慕不已。

  每年春节,别的孩子都盼望着能收到父母给的压岁钱,小遥琦却从未体会过这种幸福。每年的除夕夜,听着屋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吃着包好的饺子,小遥琦都深深地盼望着温馨的家庭氛围也能围绕在他们一家人身边。

  但这个12岁的女孩,对父母更多的是理解和爱。

  “爸爸的病是后天形成的,勉强能够进行最简单的对话。虽然爸爸在家一直都是沉默少言,作为女儿,我能够想到,由于身体上的缺陷,爸爸会被人看不起,工作中肯定也受过不少委屈。”小遥琦说,“爸爸每天起早贪黑地上班,有好吃的总是默默地留给我们。这分父爱,我能感觉到。”

  让小遥琦开心的是,智障妈妈现在能够每天接送弟弟上下学,也能干一些家务了。和别人比起来,小遥琪得到的母爱是那么稀缺,在她心中,却和全天下的母爱一样值得珍惜。

  “我更相信,只有生活中多一些爱和理解,少一些抱怨和不满,才能战胜一切苦难,把今后的生活过好。”对于未来,小遥琦满怀希望。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