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贫困男孩高考超一本线53分 破房老鼠吱吱叫

贫困让王振州更懂得感恩,他说:“既然要上学,我就一定要上出个名堂。”
“既然要上学,我就一定要上出个名堂。”多年前,封丘男孩王振州向父亲许下诺言。今年,王振州果然没让父亲失望,他的高考成绩是600分,高出河南理科一本线53分。
破旧的30年老屋、床头老鼠吱吱叫,母亲腰部被砸断3根半肋骨、父亲打工被硫黄熏得晕倒……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击倒这个年轻人,反而让他更懂感恩,加倍珍惜现在的生活。面对困境,他常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坚持就是胜利!”
他说:“家里虽然困难,但我很知足”
四年前用10块钱买的小吊扇,是他家最新的电器
夏季的新乡市封丘县冯村乡大里薛村,田地里种的几乎全是玉米。7月3日的午后,阳光照在玉米的宽叶上,泛着耀眼的绿。地头,王振州正站在一边,等着大河报助学直通车的到来。
“老师好,我家还得往前再走几里地,我来带路吧。”一说话就笑,是王振州给人的第一印象。在王振州的带领下,直通车在蜿蜒的道路上行驶,穿过玉米地,就到了他的家。
没有院门,丛生的杂草旁,一间破旧的瓦房,旁边是用砖头垒起的简易灶台,这里是王振州生活了22年的地方。而他的邻居们,早已盖起“小楼”。“外面热,屋里凉快些,进去坐吧。”王振州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
屋内,光线昏暗。两张床,一个书柜,一张桌子,一台破旧的电视,两个灯泡,一个小小的吊扇,几乎是屋内全部的家当。“这个小吊扇是我四年前花10块钱买的,是家里最新的家电。”王振州笑着说。
屋里最明亮的地方,是王振州的床所在的地方,因为这里紧挨窗口,他常坐在这里学习。“没啥,家里虽然困难,但我很知足。”王振州说,因为家庭情况不好,有些同学中途辍学,还有些同学亲人因故早逝,相比之下,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我还在上学,一家人也在一起,挺好。”
爸爸说:“不想让我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
为鼓励儿子上学,他在床边装小黑板、找人做书柜
其实,读初中的时候,王振州看到家里情况不好,也曾对父亲说过不上了,想出去打工。可父亲坚持要让他上学,他说:“孩子,只有上学才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你不想像父母一样一辈子就守着这几亩地吧?”
说话间,王振州的父亲王永强从玉米地里浇水回来。“哎呀,不好意思,没能去接你们,地里的活儿得抓紧干,要不就没人干了。”王永强笑着说。刚刚52岁的年纪,却已头发花白。王振州说,父亲为他和弟弟上学的事,真的是操碎了心。
“无论多难,都要让孩子上大学,而且要上好大学。”王永强说,几十年前他也曾参加过高考,可因为当时家里实在太穷,只好放弃。多年以后,同样的事情在王振州舅舅的身上再次发生。“他舅舅成绩可好,分数考得也高,都过了一本线,没上成,真是太可惜了。”说起这些,王永强一声长叹,“我不想让我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
为鼓励孩子们学习,这位有心的父亲,从儿子上小学起,就在他们的床边装上一块黑板,教孩子认字。等到孩子们上初中,他又找人专门做了一个大书柜,放在孩子的床前,方便他们读书。
王振州说,上学的这些年,父亲几乎成了他的精神支柱,有什么心里话他都会找父亲说说,遇到心结,父亲总会耐心地开导。“没有我爸的支持,我真的走不到今天。”
他说:“每一分钱都饱含父母血汗,我怎能辜负”
放弃辍学念头,感恩男孩立志要上好大学
“你放心,既然要上学,我就一定会上出个名堂!我要上好大学。”放弃辍学的念头后,王振州曾这样对父亲说。
为了践行对父亲的诺言,王振州刻苦地学习。午休时间,当同学都在寝室休息时,他还奋战在书桌前。他深知,他不能辜负父母的艰辛,“我要改变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他没有让父母失望,他的成绩一直很优异。而他正在读高二的弟弟,成绩也不错。
平时,王振州非常节约,从不敢乱花钱。“每一分钱里都包含着父母工地上的血汗,如此厚重,我怎能辜负?”王振州说,为供应他们兄弟俩上学,父母一边种地,一边在农闲时外出打工。他清楚地记得,小学六年级时,父亲从打工的化工厂回家,脸色蜡黄,额头全是汗珠。一问才知道,父亲被硫黄熏得晕倒在工厂。王振州偷偷哭了,他想快点儿长大,替家里分担重压。
王振州还记得,母亲曾摔伤过三次,最严重的一次断了三根半肋骨,那是在打工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那次,母亲在病床上,一躺就是半年。“儿啊,好好学习吧,以后可不能遭这罪啊。”病床前,母亲的话让王振州至今觉得心酸。病情刚有好转,王振州的母亲就又咬牙坚持去工地打工。今年夏天,她刚到山东的一个建筑队干活,要给儿子挣学费。而王振州也打算过几天跟着同学一起打工挣钱。
直通车离开时,王振州扛起铁锨,要去玉米地里除草。田地里,玉米正在努力生长,刚超过腿弯。王振州说,玉米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强的植物,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它总会努力地结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