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周口淮阳一高张鹏飞 见义勇为好少年

[ 周口日报] 作者:
2014-03-26 10:34:14 |

  3月22日上午10时许,在周口至鹿邑的一辆客车上,两个蟊贼用刀片割包行窃时,一名16岁少年勇敢地站出来制止。未能得手的蟊贼恼羞成怒,当场对少年施以暴力。就在其他乘客的惊恐声中,一名老教师起身制止歹徒暴行。随后,售票员也上前制止。两个五大三粗的蟊贼见势头不对,才灰溜溜地下了车。

  勇敢少年名叫张鹏飞,今年16岁,是淮阳一高初中部三年级(31)班学生。事情发生后,他并未张扬,直到记者采访时,学校老师才知道自己的学生做了这样一件勇敢的事。

  3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一高见到了张鹏飞。张鹏飞文弱、秀气、腼腆,在他身上,很难看出“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气。张鹏飞告诉记者,事发当天上午,因为是周六,学校没课,他一个人去周口一家医院整牙,然后从周口搭车准备回淮阳县四通镇家中换洗衣服。途中,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他的头上被歹徒的拳头打出两个大包,现在还未完全消肿。

  当记者问其是否后悔当时的举动给自己造成的伤害时,张鹏飞淡然地说:“没啥好后悔的,如果我被抢了,有人能帮我,我也会很感谢他。当时我也没想到害怕他们,坏人就是应该怕好人。”

  该校教师告诉记者,张鹏飞是个很乖很温顺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和人打过架。在班级,他是副班长,学习成绩一直在前10名。

  编后:

  见义勇为是我国承袭千年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很多人在危急关头,诸如路遇老人跌倒、小偷行窃和恃强凌弱时,会顾虑是否伤及自身利益,冷眼旁观的心态占了主导。少年张鹏飞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给多数人上了一课,弘扬了社会正气,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但与此同时,需要提到的是:见义勇为者在做好事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比成年人弱,在路见不平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并且要注意技巧,把“见义勇为”化为“见义巧为”。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