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一个山乡大学毕业生的考古梦

[ 安阳日报] 作者:
刘剑昆
2014-02-11 09:48:45 |

  上大学期间,林州市的张振海没有想到他的未来会与考古联系起来。参加工作后,他爱上了考古,并且乐此不疲,一步一个脚印地编织着自己的考古梦。

  张振海今年30岁,祖籍林州市任村镇任村村,上大学时学的是美术专业。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走上文物考古发掘之路。2008年到2010年,他曾跟随曹操高陵发掘领队潘伟斌研究员、汝官窑发掘领队赵文军副研究员参加了东魏北齐固岸墓地、隋代相州窑、北宋皇陵周王墓、连霍高速唐汉墓群等国家重大考古项目发掘,其间还参与了着名考古学家孙德萱研究员主持的《濮阳西水坡“中华第一龙”》 考古报告整理工作。大师们的言传身教让他受益匪浅。

  2010年,张振海回到林州,到林州市文物管理所工作。文物考古勘探、发掘和田野文物保护成为他的日常工作。他与同事们多次对该市的古墓葬、古建筑进行考古调查,那些闪烁着神秘之光的古墓葬、古建筑、古民居像磁铁似的深深吸引着他,令他不避严寒酷暑,一次又一次到工地、去乡村,穿越时空与它们对话。

  “2013年是我考古梦的成长年,也是丰收年。”2月8日,张振海在他的书房里回忆说。去年年初,他撰写的1万余字的论文《河南林州出土磁州窑瓷器研究》被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届国际磁州窑论坛文集《宋元磁州窑与诸窑工艺的相互传播和影响》收录。

  去年3月下旬,河南省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一行10余人到林州考察,张振海接待并陪同。这个专家组中有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成研究员,河南大学古建筑园林学院院长、省古建筑研究所原所长张家泰研究员。两位考古大家是古建筑泰斗梁思成的高足,不仅是全国一流的古建筑专家,还是我省文物考古学界的领军人物。他们虽年近八旬,仍坚持到一线考古调查、记笔记、拍照片。他俩每人带一个小兜儿,里面有尺子、笔记本、圆珠笔等常用工具。

  张振海从老专家的言行中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考古学家,既要有高尚的品德,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考察结束后,张振海以《任村三座古建筑为我省现存不多的元明建筑》为题,在当地媒体对林州市任村镇盘阳村元代法济寺大殿、任村明代泰山庙、阳耳庄村明代四合院民居进行了报道。省专家经过论证,建议尽快将三处古建筑申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去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林州市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林州惠明寺、阳台寺双石塔三处文物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振海在欣喜之余及时为当地媒体撰写了《我市三处文物古迹入选“国保”》的文章。

  考古工作是十分繁杂的,挑战与机遇时刻并存,泪水和微笑往往相伴而来。张振海告诉记者:“我既然选择了考古,就会义无反顾地扎根在这片广阔的天地,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让自己的考古梦成为林州‘美太行’乐章中的一个音符。”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