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她上大学一向不求人的母亲一次次向人低头
对于大学生活,董增辉充满了期盼。
家务活,董增辉样样精通。
家里又停电了,大白天,董增辉点起蜡烛看书。
核心提示|“他们也没喝这个饮料,你没给小卖店钱吧?咱们把这退回去中不?”在记者准备离去时,郭花荣对董长恩的一句耳语让大家的心猛然抽了一下。
——这几瓶饮料,是夫妻俩为了招待记者从小卖店赊的。
一到风雨天就断电的,家
7月4日18:05,一场大雨过后,鲁山县库区乡婆娑街八组的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在车来车往的路口,18岁的董增辉急切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半小时前,她已经撑着伞在这里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路尽头的瓦房就是董增辉的家,一间40多平方米的三室屋子。
不管是父母还是增辉的卧室,都有一半空间堆满了杂物。
家具是20多年前淘的“二手货”,两个小电扇上都是污渍,唯一值钱的是几年前买的一台电视机。
屋内阴暗,没有灯光,谈话中,董增辉几次伸手按下电源开关,依旧没有变化。
“对不起啊,我们家一到刮风或者下雨就断电了。”这个女孩话语中带着丝丝歉意。
因为没有椅子,增辉平时看书学习,只能盘腿或跪卧在床边,在一盏小小的电灯下,每天苦读到深夜。
浑身是病的,爸
拾破烂的,妈
虽然家有薄田,吃喝不愁,但董家也没有什么其他收入。
今年2月起,母亲郭花荣每天凌晨3时起床,徒步四五里地去拾破烂,“生意”时好时坏,最多一天能挣个三四十元,回到家中,总是灰头土脸。
因为身体不好,妻子出门挣钱时,董长恩就在家中做饭、洗衣。右眼患白内障看不见光,高血压、长期失眠让这个男人脸色偏黑。每月一二百元的药费,全靠远嫁的大女儿提供。
当看到女儿董增辉的高考成绩——529分,郭花荣说,从未向别人开过口的她不得不一次次“低头”。但回应她的,是预料中的沉默。
不知道手机咋用的,她
7月14日,是董增辉的19岁生日。每年生日,这个“90后”姑娘总是缺少一个环节——生日蛋糕。
虽没尝过蛋糕的滋味,穿的衣服是姐姐“淘汰”下来的,最远没出过平顶山,借同学的MP3练英语听力……不过,增辉用攒下的钱,给自己买了件毕业礼物——手机,这也是她拥有的第一件电子产品。在她反复询问如何使用手机时,销售员瞪大双眼问她是不是从外星来的。
面对3个月长假,增辉说已经找了份洗盘子的工作,打算第二天见工。
“孩子成绩不错,也想上学,哪怕贷款,我们也要支持。”母亲郭花荣也没有“闲下来”,依旧在亲朋中寻找着一丝借钱的可能。
□记者王灿 文 白周峰摄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