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杨晓梦:趁着年轻 和梦想走得近一点

[   东方今报   ] 作者:
2013-01-09 09:50:42 |

  

 
    2008年工艺美术专业的杨晓梦大学毕业,在工作和爱好之间她选择顺从家长的安排回家工作,勉强工作了半年后,她跑到郑州继续学习她念念不忘的墙绘艺术。
  
  如今,25岁的她和爱人在平顶山做着一份在外人看来时尚而浪漫的工作:墙绘。两个人、几支画笔、几罐颜料,一面需要装点的空白墙壁,在夫妇俩精妙的构思下,或飘逸、或灵动、或简洁、或厚重的图画很快就呈现在眼前。
  
  “这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生活。”杨晓梦如是说。
  
  就这样爱上墙绘
  
  1987年出生的杨晓梦,和记者交谈时语气平和温柔,笑容甜美。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种安静很小就在她身上体现出来了。“小时候我就可以拿着画笔坐好长时间,长大后也一直没离开过画笔,然后顺理成章地于2003年进入黄河科技学院学习工艺美术,大学的大部分日子我也是在画室度过的”。
  
  大学期间,一次《交换空间》栏目中的墙绘艺术让杨晓梦认识了墙绘,从那时开始她就留意着关于墙绘方面的东西。但2008年大学毕业后,在家人的要求下,杨晓梦回到家乡平顶山市石龙区,在家附近开了间玩具店,玩具店没有经过精致的装修,但杨晓梦用门口两只逼真的变形金刚和店内墙壁上卡通汽车的墙绘作品表达着自己念念不忘的墙绘。两只变形金刚的每个零件都要画得很精确,完工后,平顶山当地专业墙绘艺术工作室的人特意找到她想让她加入,杨晓梦没有同意。后来,她说服了家人,到郑州继续学习墙绘艺术。
  
  再回郑州后,杨晓梦跟随原来学校一位老师进行系统学习,半年的时间里杨晓梦逐渐上手,从最初简单的单幅平图到构思复杂的大平房作品,杨晓梦的艺术细胞被充分激发。半年后,杨晓梦又一次回到平顶山,依托那间玩具店,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墙绘艺术创作。
  
  在开玩具店那段日子里,有位家住附近的、正在洛阳师范学院就读国画专业的大学生张明明和她找到了共同话题。此后,张明明也开始有意倾向于墙绘创作、实践,2012年4月,两个因墙绘结缘的年轻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12年7月张明明回到平顶山,小两口的“梦幻墙绘工作室”开张了。
  
  空房子里的独白
  
  杨晓梦最初的工作室选在石龙区,当时她是单枪匹马地干。她清楚地记得自己接的第一笔生意是一间儿童房的墙绘工作,按照客户的要求,她需要绘制维尼熊等卡通形象。这个工程耗费了杨晓梦3天3夜的时间,按照每平方米50元的价钱,总共收费是800元。“当时刚起步,没必要把价钱定得太高,我想先让客户看到效果,他们的肯定对早期的工作很重要。”杨晓梦想的没错,这个项目结束后,客户又把她推荐给了其他朋友。
  
  接到的单子慢慢多起来以后,杨晓梦把工作室从相对偏远的石龙区转到了市区。每次接到工作后,从前期与客户沟通、效果制作到绘制完成都需要杨晓梦自己完成,中途她也找过其他人,但因为墙绘注重绘制过程中的风格连贯性,而且客户对多人完成时的质量有顾虑,无奈之下,杨晓梦只得亲力亲为。工作起来一站就是一天,打磨墙壁、图案起形都得自己来,偌大的墙壁在个头不高的杨晓梦面前显得更高大,空荡荡的房间里经常是杨晓梦自己和自己对话。“这工作讲究的就是个耐心,所以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的工作烦”。
  
  2012年12月12日,杨晓梦接受采访的前一天,她和张明明刚刚结束一个200平方米的墙绘工程,“虽然挺累,但能和自己的梦想如此接近,还是觉得很值得”。
  
  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今,家居、市政墙绘、酒店商业绘图等,都在杨晓梦和张明明的工作范围内。在张明明还未回平顶山以前,碰到较高建筑的外墙美化工作,都是杨晓梦自己爬到脚手架上去画,仰着脖子一点点绘制的姿势是她工作的常态。
  
  其实,杨晓梦的家境很不错,按理根本不需要她如此辛苦,但她执著于此。用她的话说,自己天生就爱画,长期以来更是把墙绘当成了梦想,“我想让更多的墙壁上都是漂亮的图案,我想把每一个浪漫的念头都体现在作品里”。
  
  工作时的杨晓梦细致敬业,能为自己放假时,她和张明明就回归到骑行一族,在平顶山周围各景点逛一逛,忘掉工作和疲惫,这种享受自由的状态是他们的共同爱好。
  
  杨晓梦曾在自己的微博中说道:“我要坚持我的梦想,当一名好的画师!”幸运的是,这正是她和张明明在做的事情。在平顶山,墙绘师还算是比较新兴的职业,杨晓梦和张明明的主要业务还是集中在家居和幼儿园墙壁美化上。两人从小对美术都很热爱,又进行过墙绘艺术的实践,技艺上相当娴熟,客户递增。现在,两人几乎闲不下来,经常是还在创作作品时,下一个预订就跟上来了,收入虽然在提高,但两人也更累了。不过不管再累,两人对作品的专业要求依旧一如既往,“赚钱,因为我们要生活;苛求,因为这是我们的价值体现。每当我们将墙绘成品发到网络上,引来网友一片赞叹和肯定时,我们就无比满足”。
  
  如今,两人除了不断提高墙绘水平外,已经想到了墙绘市场饱和以后的打算:“等哪天我们干不动了,也干不下去了,我们就去开个饭馆当老板去。”说到此处两人都笑了。但显然,这是一句玩笑话,因为很快他们的话题就转到了下个客户的要求上:“趁着年轻,和梦想走得近一点,那样的话,老了就没啥后悔的了!”
  
  □东方今报记者 任芳 实习生 孙秀雅
  
  (本版墙绘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