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父亲病逝 母亲瘫痪 12岁山里娃撑起一个家(图)

[   大河报   ] 作者:
2012-05-31 08:33:15 |

 

 

 

  核心提示

  见到李振彪时,他是背着一捆木柴到家的,这让他和同龄孩子相比,多少有点不同。李振彪今年12岁,读小学六年级,是班里学习尖子。两年前,李振彪的父亲去世,撇下他和瘫痪的母亲。上学、洗衣、做饭、照顾母亲,成了李振彪每天的“必修课”。

  “只要每天回家,能看到俺妈的笑脸,我就高兴。”面对当前的生活状况,李振彪这样说。

  A

  学校的加餐面包舍不得吃,拿回家让妈妈先垫垫

  5月27日12时30分,洛阳市汝阳县王坪乡王坪村委黄土岭村村头,42岁的史香琴坐着轮椅在村口搭手仰望远方:彪子该回来了!“大婶,彪子还没有回来呀?”路过的村民和史香琴打招呼。

  话音刚落,远处,伴随着一声“妈,我回来了!”一个瘦弱的身影跑向史香琴。史香琴告诉记者,他就是李振彪,大家习惯喊他彪子。

  放学归来的李振彪不像其他孩子一样空着两只手,他背着一捆木柴,木柴上挂着几个塑料瓶。

  跑近后,李振彪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面包和一袋牛奶塞到史香琴手里:“妈,饿了吧,先垫垫咱回家做饭去!”

  史香琴拿着面包不肯吃,“儿子很懂事,每次学校上午的加餐面包都舍不得吃,拿回来让我吃,而自己偷偷吃掉进口袋里的面包渣,看到娃这样子我很难过,都是我连累了孩子……”史香琴说着哽咽了。

  李振彪边催着母亲吃东西,边推着她回家。李振彪的家在村头,是两间破旧的瓦房,屋内熏得漆黑,门口支着一个简易的灶台。刚到家,李振彪就开始忙活着生火做饭。

  小米稀饭,咸菜就馒头,就是母子俩的午饭。饭菜简单,但是母子俩吃得很香。

  B

  帮饭馆洗盘子换肉,给瘫痪的母亲增加营养

  2010年,李振彪的父亲因患脑血栓去世。从此,他和瘫痪的母亲相依为命,每天晚上都和母亲睡一张床,半夜里母亲翻身、上厕所都是靠他帮忙。早上李振彪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做饭,然后帮母亲穿衣服、洗脸、梳头,将母亲安顿好拿个馒头背着书包就跑向学校。

  聊天中,记者看到李振彪穿的鞋子很大,走起路来像“驾船”,史香琴说:“他穿的鞋子都是我做的,做鞋时按照大一号做的,一双鞋子可以穿两年。”

  史香琴说,除了上学和冬天,平时在家里彪子很少穿鞋,“他安慰我说习惯了,穿鞋子不舒服,其实我知道他是怕自己穿得太费。”

  史香琴家基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主要靠政府救济和左邻右舍帮忙。史香琴说,自从丈夫走后,儿子就和肉“绝缘”了,但是他每隔半个月都会到学校附近的饭馆洗盘子,他不要工资,只是向饭店要点肉,回来给她改善伙食。

  当记者问李振彪吃不吃肉时,李振彪有点不好意思,说不喜欢吃。听到这些,史香琴的眼圈红了,轻声说,“啥不喜欢,俺心里明白。”

  C

  未来还要上中学、大学,不会把妈妈撂在家里不管

  懂事的李振彪知道家里的困难,每个周末都会抽出时间到村后山里拾柴火。在一间小屋里堆满了干柴,史香琴说,这都是儿子备的柴火,从山里捡到大的树干还用斧子劈开后摆放整齐,方便烧火时随时拿来。

  李振彪放学或者拾柴回来,有时候手里会拎着几个矿泉水瓶子,这不是他“收藏”爱好,他要用这些捡来的瓶子换油盐酱醋贴补家用。自从父亲去世后,他从没有伸手向母亲要过一次零花钱,饮料、冰激凌等这些平常的东西对于李振彪来说都是“奢侈品”。

  “初中毕业了还上高中、大学吗?”记者问。“上!”李振彪肯定地说。“你上学走了妈妈咋办?”记者说。李振彪低下头摆弄着手指低声说:“不会把妈妈撂在家里不管,她要陪在我身边,星期天我打工挣钱养妈妈……”李振彪说着眼泪滴落在地上。□见习记者 魏朝林 记者 韩聪聪 实习生 李晓波 文图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