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李林晓兄弟俩靠挖中草药和吃别人剩饭求学

△兄弟俩在做作业本报记者张晓彭摄
核心提示
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连日来,孩子们都在兴高采烈地迎接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可是,方城县四里店乡庹庄村12岁的李延峰却在为生活发愁。2009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是一位聋哑人,哥哥李林晓和他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担。3年来,14岁的哥哥和12岁的弟弟用稚嫩的双肩撑起一片天。现在,这对贫困的孩子即将面临辍学,他们渴望继续读书,将来长大成才。昨日,记者来到方城县四里店乡庹庄村采访了这两个坚强的孩子。
父亡母哑
兄弟俩撑起一片天
昨天,记者来到了方城县四里店乡庹庄村,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了李林晓的家。看到这个家,记者的心里一阵刺痛,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啊!三间70年代的土墙瓦房坐落在村子西边的山坡下,墙头千疮百孔,房顶杂草丛生,门前用几根柱子支起的石棉瓦棚子算作灶房,用泥土垒起一个锅台。棚顶漆黑一片,锅台旁零乱地堆放着杂物,院子里晾晒着从山上采回来的中草药。
走进院内,李林晓兄弟俩正忙着刷锅做饭。一位50多岁的妇女蓬头垢面,不停“咿咿呀呀”地比划着。看到有人来,兄弟俩便招呼着进屋坐,大概是长期营养不良的缘故,他们都显得很瘦。屋里黑洞洞的,一张三条腿的方桌支在屋子中间,兄弟俩捡来的各种废品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
“3年前,爸爸因患癌症去世了,妈妈是个聋哑人,留下了我和弟弟。”李林晓的眼圈红了,2009年,父亲去世后,家里像塌了半边天。父亲去世后留下了很多债,日子很是艰难,为了养家,不到20岁的姐姐就去广东打工了,平时给他们寄一些生活费。家里一年到头从来没有吃过肉,穿的衣服有的是别人送的,有的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村里一位大伯告诉记者,这家在村里最穷,但是这俩孩子很懂事,特别争气,家里家外啥活都会干,学习也好,多次在班里获第一名,屋里贴满了奖状。他说,李林晓很懂事,总是吃得比较少,留下多一点饭菜给弟弟吃。他很懂礼貌,他经常帮村民砍柴、做家务。
家境贫寒
两个孩子吃剩饭求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困难,李林晓兄弟俩并没有被压垮,而是坚强地生活。3年来,兄弟俩既要照顾哑母,还要完成学业,他们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撑起了一个家。
家里没有劳动力,没有经济来源,每到星期天,他们就到山上挖中草药卖钱养家。为了攒足学费,李林晓每天就带着弟弟在附近捡垃圾和矿泉水瓶,每个月最多能赚到8元,少的时候只能赚到5元。院子里有一小块空地,哥俩就在此处种上了红薯。平时就摘点红薯叶吃,到了红薯收成的时候,还能吃上一点红薯。好心的邻居们总会在农忙之后,送一点粮食给他们。
“李延峰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学习很用功。”李延峰的班主任方城县四里店乡第一中心小学老师刘晓月告诉记者,有几次,她发现每当放学后,同学们都去食堂吃饭时,李延峰却坐在教室里不动,大约10分钟后,估计同学们都吃完饭了,他才拿着碗,来到食堂,看到哪个同学的饭吃不完想倒掉时,他就走过去接到自己的碗里,无论冷、热、酸、辣,他都狼吞虎咽填进肚子。
此时,她才知道李延峰家里穷,没钱买饭吃,哥哥李林晓也是品学兼优,在学校也经常吃别人的剩菜剩饭。随后,学校通过多方面进行照顾,同学们也为他们捐过款,但仍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几个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总是在买饭时多买一些,送给李延峰吃。”
志存高远
渴盼好心人帮助圆梦
谈起今后的打算,李林晓说:“目前这个状况我无法改变,但是,我争取把学习搞好,将来考一所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照顾好妈妈和弟弟,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李林晓的一个笔记本上,记者看到了这样几句话: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保持一颗乐观坚强的心,永远把持自信人生的标尺,即使生活无情地将我们奋斗、努力、幸福打成碎片,但只要信心没有被打碎,只要我们的心中永藏自信的火种,我们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点燃生命的激情和活力,勇敢地与命运之神抗争到底,让生命焕发出坚强与精彩光辉。
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分希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眸子,正在向您求助!李林晓兄弟俩随时都有可能辍学,请您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圆求学成才之梦!
(如果您想帮助这两个孩子,请拨打电话:13837706853)④3
□本报记者张晓彭通讯员田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