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14岁女孩支撑一个家

[   河南日报农村版   ] 作者:
2012-02-27 08:59:58 |

 

  一个小凳子垫上一块板,就是她的写字桌
  

  郏县茨芭镇天成洼小学四年级学生李彩娜的父亲没有劳动能力,母亲是一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虽然她只有14岁,却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家庭的重担。2月19日,记者赶赴李彩娜家里采访时,李彩娜正生火做中午饭。得知记者是来采访的,邻居们纷纷说,彩娜这孩子真是太懂事了。
  
  苦难的身世
  
  A
  
  1996年,54岁的天成洼村村民李闯由于丧失劳动能力,加上家庭贫困,仍然是一名单身汉。那年春天,有人给他提了一门亲事,说是黄道镇谒主沟村有一名智障哑巴妇女被火烧成了重伤,没有人照顾,要是他愿意的话,就把这名哑女接回来治疗后结婚成家。于是,李闯就把这个名叫李红的妇女接到了家里。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两人就在众乡亲的见证下办理了婚事。不久,李红怀上了身孕,这可把李闯给乐坏了:自己终于后继有人了。李红临产时,由于家里太穷,李闯没有把妻子送进医院生产,在村医的帮忙下,李红在家里顺利产下了一名女婴。李闯给自己的女儿取名李彩娜。
  
  李彩娜出生后,由于母亲没有奶水喂养她,李闯就靠拾破烂卖点钱给她买奶粉吃。为了节省费用,小彩娜很小就开始喝稀饭。由于营养不良,小彩娜身体十分瘦弱,全身只显出一个大大的头颅,让人看了十分可怜。看到孩子太受罪,邻居们伸出了温暖的手,这家给她送来一件棉袄,那家给她送去一条棉裤,她一年四季所穿的衣服都是邻居们送的。
  
  8岁那年,李彩娜进入了天成洼小学读书。放学回家后,她得自己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干力所能及的家务。由于当时家中还没有用上电,李彩娜连一个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只能趁天没黑把本子放在腿上来写。尽管如此,李彩娜仍然对知识十分渴望,学习非常刻苦。由于家庭的条件限制,李彩娜曾一度休学,以至于14岁了才读到小学四年级。
  
  嫩肩挑重担
  
  B
  
  因失去劳动能力,李闯整日只能靠拾破烂卖钱生活,而李红生活尚不能自理,全靠女儿照顾。责任田不能耕种就转租给了别人,每年收回的地租只能维持一家人吃饭。李彩娜每天放学就急匆匆地往家里跑。回到家里赶快生火做饭,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母亲吃。吃过饭,她才能在自己的腿上写作业。父亲没有回来时,她就把饭给父亲盖在锅里放在灶台上热着。父母的衣服脏了,她趁着星期天洗。每次洗衣服都累得满头大汗,可她从没有喊过一声苦。为了让母亲干净点,她隔几天还要给母亲洗洗头。晚上做完家务,她照料母亲睡下了,自己才能睡觉。就这样,多年来,李彩娜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支撑着一个三口之家。
  
  为了能增加一点收入,李彩娜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只要看到瓶子、纸张都会捡拾起来。尽管生活艰难,李彩娜从没有抱怨过,但最让她伤心难过的是遇到刮风下雨或下雪天,她家的房子是简易的石棉瓦棚子,外面大下雨,屋里下小雨,她只有用盆子接着。由于木柴都被雨水淋湿,她不得不到邻居家里借火给父母做饭。冬天,东北风刮得呼呼叫,她和父母盖的被子根本抵抗不了刺骨的寒风……
  
  爱心人士和干爸的亲情
  
  C
  
  2006年,一直在外打工的邢军伟、闫玮玮夫妇回到了老家天成洼村,得知李彩娜的情况后,邢军伟夫妻俩就开始在生活上、学习上对她进行帮助。平时,他们让李彩娜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上下学,一起做作业,让她在自己家里一起吃饭。看到她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就给她买了几件新衣服。李彩娜生病,他们夫妇俩就带着她去看医生。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李彩娜的父母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邢军伟夫妇的帮助下,李彩娜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条件也得到很大的改善。邢军伟夫妇还把李彩娜认作干女儿。今年春节,平顶山市义工联前来救助李彩娜,她家第一次过了一个像样的春节。2月18日,上海爱心人士范剑平也给李彩娜送来了帮助。爱心人士和干爸的帮助,让李彩娜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有这么多的好心人关心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李彩娜满怀感恩之情。
  
  “由于彩娜没有在医院出生,也没有出生证明,到现在还是一个黑户,将来上中学就耽误了,俺请您牵牵线帮帮忙把女儿的户口给解决一下吧!”采访结束时,李彩娜的干爸邢军伟拉着记者说。
  
  编后
  
  一个11岁,一个14岁,在父母健全的家庭里,这正是恣意撒娇的年龄,然而,这两个苦命但坚强的女孩却早早地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稚嫩的肩膀承受了与年龄不相符的重量。一个人出生在什么家庭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走哪一条生活道路却可以由自己把握。苦难不是通向幸福的绊脚石,勇敢地、阳光地面对它,它反而会指引着罹遭不幸的人找到美好的未来。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孙书贤文/图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