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创新 不能宣扬伪科学
[ 河南商报]
作者:
2019-04-12 10:38:54
|
近日,成都金牛区教育局公号介绍了某小学的一个实验:面对两个普通的白萝卜,成都金牛区金泉小学的学生们,对一个说赞美的话,而对另一个则用力骂。原来,这是学校师生为期一个月的实验,实验结束,学校给出的答案是:被骂的萝卜比被赞美的萝卜坏得更快一些。而如果结果相反,则表示被赞美的萝卜过于骄傲,不思进取,因此比被骂的萝卜坏得更快。然而,不少家长和网友对该实验质疑,学校方面解释,该实验确实没有科学依据,主要是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网友声音
有人质疑“萝卜实验”是伪科学
@费曼不废:严格来讲,这种方式没有形成对照。其一,两个萝卜事先没有做消毒处理;其二,这两个萝卜并不是同一个萝卜;其三,萝卜所属环境受外界干扰性太强。科学是件严谨的事情,你可以大胆猜测,但是你不能直接下结论。
@又双12138:有科学根据吗?萝卜能分辨好话歹话?有科学家发表过权威的论文吗?出发点是好的,但方法不敢苟同。
@晓北Bess: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赞成这个活动。即使出发点是正面的,但是容易误导学生,孩子年龄越小,教育手段越应该严肃。
有人点赞学校的“萝卜实验”
@丁丁爱大神:这是德育过程中的陶冶教育,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感知生命,热爱生活。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就是典型的陶冶教育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那就是好的教育!
@LuAmelie: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值得提倡的,毕竟教育过程应该根据孩子的阶段和特点来设计,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对待。这种做法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层次的一些想法观点,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感受这个世界,跟通过童话故事传递正能量是相似的概念,是很新颖的教育方式。
有人为学校教育实验出谋划策
@勇敢无敌梦萝:可以公布实验数据、实验过程、实验样本等。科学的态度才是真科学,偏见不属于科学范畴。
@王人平:如果仅仅是德育教育,可以拿童话、寓言或真实事件阐述某种道理,既然是实验,还是尊重事实和科学为好。试想,如果学生知道这个结论是假,那不是等于要阐述的道理不成立嘛!这个实验没有科学做支撑,让孩子接触这种“意念控制”的东西是很可怕的,没有基本的科学精神。
媒体声音
“被骂的萝卜坏得快”:教育创新不能宣扬伪科学
拿“萝卜实验”来说,稍微有科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萝卜变质、腐烂,并不受外部语言环境影响。而得出“被赞美萝卜变坏慢是因为得到鼓励”,或“被赞美萝卜变坏更快,是因为骄傲”的实验结果,分明是牵强附会,是把主观意图强加给外物。这样的实验不仅没有科学精神,还可能会误导孩子,让孩子以为通过语言可以控制植物。
像这样的教育创新备受质疑,究其问题关键,还在于学校对创新缺乏充分论证。一项教育创新活动,至少要想清楚四方面的问题,创新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哪些资源、采取什么方式、怎么具体实施创新以及对创新效果如何评价。但无论是此次的“萝卜实验”,还是有学校老师布置学生回家孵鸡蛋,都反映了这方面的缺失。
毫无科学依据的“萝卜实验”,没有什么教育意义。而教育创新的方式也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所以其内容更不能宣扬伪科学。
故弄玄虚的“萝卜实验”需要好好“洗洗泥”
诚然,“萝卜实验”的初衷没有问题,其强调的“尊重每一个生命”应该是教育的永恒课题。据称,为了防止萝卜“不听招呼”,学校精心设计了另外一句台词:“被批评的萝卜长得好,是因为它越挫越勇,被表扬的萝卜长得不好,是因为它骄傲自满,安于现状,从此堕落。”按照校方的说法,纯粹以科学实验来界定的话不太妥,该实验更多的是学校的一个教育活动。其实也可以看出来,校方对于“沮丧萝卜比开心萝卜坏得快”,也不是特别确定。但是,既然是实验,那就要讲科学。没有科学作支撑的实验,与没有实验作支撑的科学,都只能称为“伪科学”。
道路千万条,科学第一条。让孩子学会赞美、学会尊重,有多种方式,现实中不少学校和教师也探索出了不少成功的办法。因此,荒唐“萝卜实验”需要好好“洗洗泥”,把问题找出、洗掉,否则,就会误人子弟。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