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青春无悔,抒写美丽人生---记西簧乡优秀教师张刘成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徐龙国
2018-06-02 09:47:30
|
张刘成,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淅川县西簧乡初级中学教师,2013年从河南教育学院化学系毕业后, 顺利通过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成为西簧初中一名毕业班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满腔热情,他用爱心、细心和恒心诠释着教师那独特的“移民精神”,实践着“争做最美教师”的人生追求!三尺讲台,是他无悔的选择。回顾他的从教之路,没有显赫的功绩和丰厚的收入,但扎根山村,播种知识,实现了 “站三尺讲坛,想千秋伟业,教一班学子,拂两袖清风”是他一生的夙愿。
一、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赤诚,无论怎样艰难、繁重的工作,他都坚守着,支撑着
2014年,因学校九年级教学工作需要,他积极配合学校教学安排,放弃本专业教学,改教九年级数学,并担任学科组长,这对于一个从未教过数学,特别是毕业班数学的教师来说,无异于难上加难。但是他顾全大局,主动挑起这份重担,认真钻研各年级教材、寻找各地中考试题、查阅资料、重点归纳,平日里总能看见他为了一个知识点,与其他同志争论不休,他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钻劲,使教研组的同志很是佩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刘成同志的带领下,数学学科成绩在全县的中考中取得很大进步。
二、爱是一粒种子,他把这粒种子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感受到爱,并学会爱
2015年,由于他平日里管理学生有思路、有方法、有效率、有力度,学校将他安排为毕业班数学教师并担任班主任,当时班里有一名叫范俊毅的男孩,他上课纪律松懈,课下性格孤僻,很少与同学交流,而且爱与同学闹矛盾。他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张老师的注意,于是张老师及时进行家访,在家访中,他了解到范俊毅这种性格行成与其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和姐姐从小就没有了爸爸,与妈妈、奶奶相依为命,妈妈由于要挣钱供他们姐弟俩上学,积劳成疾,身患重病,需要用药来控制病情,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奶奶年事已高,由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原因,也不得不出去打零工,为他们争取生活费。看到这种情况,张老师明白了,因为范俊毅缺少父爱,才形成了这种性格,唯有父爱的呵护,才能让这棵幼苗健康茁壮的成长,唯有父爱的滋润,才能抚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弥补孩子心中的缺憾。在以后的日子里,张老师总是刻意的去关照这个孩子,向同学们讲他如何的聪明能干、如何的懂事孝顺,树立他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在工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和他谈心,教给他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如何去靠努力改变自己乃至家庭的命运,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等;生活上更是倾心而为,每逢遇到困难,总是想办法去帮助他……他有一个姐姐,如今已经考上郑州师范学院,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范俊毅犯错的次数减少了,性格也开朗起来,和同学相处也融洽了,最终2016年的中考,他顺利拿到了淅川县一高的录取通知书时,他的妈妈充满感激,逢人就讲张老师对孩子的教导和帮助。这件事使学生和家长对张老师更加信任和拥护。由于张老师的精细化管理班级、用爱心去培育每一个学生,各任课教师和学生齐心协力,这一年张老师所带的班级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被西簧乡人民政府授予“西簧乡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荣誉的背后,还有一件艰辛的往事。2016年5月25日,张老师像往常一样,早早地站在班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也许是天太黑,也许是张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关心急切,不小心在教室外的台阶处摔倒了,他顿时站不起来了,学校学生和教师及时发现送他去医院,检查报告显示,右脚踝处骨折,医生告诉他需要打石膏静养,张老师一听,就急了,“这怎么办,再有一个月就要中考了,我的脚是小事,耽误一班孩子的前途可是大事,我不能丢下孩子们不管啊!”,他恳请医生想想办法。回到学校,他不顾大家的劝阻,坚持上课,当晚脚便肿了起来,他瞒着家人,忍着疼痛继续备课、改作业,坚持不落下一点工作,为了少走路,他以校为家,晚上查完寝,学生都休息后,才默默回到住室,同为教师的妻子没有一句抱怨,默默地支持着他,照顾着他的饮食。看着他每晚脚肿疼痛,难以入眠,家人劝他实在不行就不要坚持了,他只笑着说“相信我,我一定会在中考前站起来,把孩子们亲自送进中招考场,为他们加油鼓气!”。
时间一天天过去,他的脚也慢慢好起来,孩子们感动得说:“我们老师骨折只请了半天假,忍着病痛坚持上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学生没有辜负张老师的良苦用心,你追我赶地发奋起来,都下定决心,不让老师失望,为了让学生鼓足勇气,增加信心,实现自己“一定要送学生进考场”的承诺,他在摔跤后的第27天,在裂缝刚愈合仍要静养的情况下,不听医生劝告,毅然扔掉拐杖站立起来,陪着孩子一起走向中招考场……
三、他努力探索着德育工作新思路,扎实地实践着让德育照亮学生的生活,助推学校德育工作
以德立校,是淅川县县委书记卢捍卫、新一届教体局班子和西簧乡中心学校的工作新要求,作为基层的德育工作者,他感到肩头的担子更重了几分。新学期一开始,他就深入学习德育工作有关精神,积极地与领导同事交流德育工作的重点、突破口;晚上,他细心谋划筹建德育工作新机制,寻求学生更喜欢的德育工作新方法。在日常德育工作中,他一改过去将德育工作局限校园内、课堂上的旧模式,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体会快乐,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每学期,他都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践行着西簧初中“以学校德育教育为基础,引导家长走进来,带领学生走出去”为思路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长期工作新机制。
他注重抓学生的养成教育,积极响应西簧乡党委政府、乡中心校提出的“三比三评”精神,他主动建议把“三比三评”纳入德育工作之列,与同事一起精心谋划,寻找“三比三评”工作新方法、新思路,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创新活动载体,积极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经过一年多的德育教育,以及“三比三评”各项常规活动的开展,西簧初中的各项工作都在“比评”中不断进步,并通过表彰一批先进典型,使家长的陈旧观念不断转变,教师的业绩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断养成。张老师积极制作宣传链接,广泛传播正能量,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号召家长摒弃“等要靠 懒庸散”的坏习惯,做到“八改一增”,从而改变全乡家庭的整体面貌,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他注重抓好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他积极参与设计学校德育文化墙,和学校的德育团队一起反复讨论,用心推敲,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如今,校园里处处彰显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国学文化长廊、《诸子百家》、《朱子家训》、楚文化、二十四孝图、弟子规、《道德经》、优秀古诗词等让同学们于耳濡目染间浸润国学教育;大课间,学生进行《弟子规》、《感恩操》和太极拳的常规练习,让枯燥文字会运动,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活力;学期中,《道德经》、优秀诗词的默写背诵比赛强化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每学期,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我生存的技能,组织全校师生举行远足及野炊活动,深受家长的赞誉。同时,他积极组织落实国学经典进校园、德育社团的组建,为举办国学经典及德育社团展演活动出谋划策,让家长实实在在感受到学生在国学教育的熏陶下,一点一滴地向好的方面发展,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内在气质得到整体提升。为了及时宣传学校的德育及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他主动担任起学校的通讯报道工作,多渠道查找媒体途径,多场合采集新闻图片,认真撰写活动新闻稿件,目前在“河南教育网”、“南阳教育网”、“南阳日报”、“今日头条”等官方媒体投稿并被采编稿件30余篇,我们可想,他默默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他为宣传西簧教育的良好形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转作风,强师能,提质量。他从“庸、懒、软、浮、散”和舆论六个方面反思自己,查找问题,撰写自查报告,积极整改,效果显著,成绩优秀,并以饱满的激情影响着周围的教师,有力地激发、带动着广大教师的内生动力,形成新的良好工作作风,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勤勉务实的工作状态,书写着自己的教育赞歌。
他注重抓学生的感恩教育。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去爱”,他也是费尽心血。在该校校长陈国庆的安排下他邀请了中国心理健康成长网感恩教育专家刘珑老师为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作报告,在亲子互动及师生互动中孩子们懂得了感恩。当晚,他就引导孩子们想一想回家后为爸妈做点什么。第二天,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孩子们群情激昂,一个个眼圈都红了。有的说:“给妈妈洗脚时,我感到妈妈的眼泪都滴到了我脸上。”有的说:“给爸爸捶背,他一个劲儿的嘿嘿傻笑。”啊,孩子们终于明白了点滴小事都可以表达爱。西簧乡卧龙岗中心小学学生王振阳身患重病,在校长陈国庆的关怀下,号召全体师生参与献爱心活动。“点滴爱心,汇聚成河”。当看到孩子们慷慨解囊,纷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爱心的时候,也正体现了德育教育取得了薪火相传。爱的嫩苗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绽开了美丽的花朵,他们已经不但学会了爱家人,还学会了怎样去爱他人!
创新是德育工作的灵魂,他定期邀请家长到校参加联谊活动、督促各班成立家校联谊微信群,引导家长参与到“三比三评”等德育工作中来,并推行“亲子共读”活动,帮助许多家长学会理性教育孩子,实现“家校同心”。一天,他正准备下班,余欣瑶同学来“告状”说受到了徐尘的欺负!余欣瑶父母对其格外溺爱,所以性格有些张扬、强势,有时就连父亲也拿他没办法。经过了解,原来是徐尘不小心碰到了他,他甩手就是一耳光,还把对方的眼镜扔在地上踩碎!于是两人就打了起来。下午,余欣瑶孩子的父亲怒不可遏的找到学校,指着张老师的鼻子警告说再有人欺负自己的孩子定要给他好看!张老师当时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的邀请他参加第二天即将举行的“三比三评”班级家校联谊会。会上,同学们围绕着“XX,那件事你做的真不够淑女(绅士)!”展开发言,有不少同学客观的指出了余欣瑶的不妥之处,徐尘同学也绅士的向余欣瑶道了歉,部分家长还即席发言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大度。会后,面对余爸爸的歉意,张老师热情的邀请他也加入班级微信群多多交流。不久,余爸爸就成了群里的积极分子,他感动的说:“真心感谢张老师!家校联谊让我学到了教育孩子的好办法!”
在上级和学校领导的支持指导下,他先后组织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励志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等,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实现了学校德育的规范化、社会化。
现如今,西簧初中积极向上的学生精神面貌,整齐划一的课间操、太极拳展演、激情跑操引来无数家长们的驻足围观!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迎来了县、乡领导和兄弟学校多次现场观摩、赞扬!孩子们不断提升的道德素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而所有的这些也再次彰显了淅川新一届县委政府及教体局、乡领导高瞻远瞩英明决策以及像张老师一样千百个优秀教师恪守职责、创新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师德、师魂。整个西簧乃至淅川在地正涌动着一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春潮,西簧、淅川的教育事业正呈现蒸蒸日上的美好前景,成功的德育工作,给西簧初中安上了奋飞的翅膀!
四、天道酬勤,硕果累累
他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执著,在平凡中演绎着精彩。历年的扎实工作有荣誉为证:2015年他被县教体局评为“优秀教师”,2016年6月,参与研究的《特岗教师职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及策略》课题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二等奖;2016年9月,被西簧乡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班主任”,2016年12月,被淅川县教体局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德育工作方面,他管理有方,狠抓落实,拓宽德育途径,传新活动形式,在2018年3月,学校被评淅川县教体局授予“2017年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淅川县委卢书记的叮嘱语重心长,而他——张刘成老师,不忘初心、投身教育事业,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展示着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最美,最真!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