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师恩育他长 今日他把师德扬 ---记马蹬镇最美教师杜显满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孙中强 贾军红
2018-05-08 18:57:15
|
他,是个孤儿,在学校和政府帮助中长大,上初中时就立志将来当一名教师报效家乡,大学毕业后现在是马蹬镇青龙村的一名教师。
每天下午,夕阳西下,村民们都会看到一个年青的身影带着三个孩子走在山间的崎岖小路上,时而拉着孩子的手上山,时而背着孩子们过河,风雨无阻。他们知道,这是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杜显满老师又再送留守儿童回家了。杜老师其实也是一个无家的孩子,时间追溯到七年前,正在上中三的杜显满突然接到一个噩耗,他的父母由于交通事故不幸双双去世,只剩下上高中的姐姐和自己。瞬间姐弟俩的天塌了,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这时,政府和学校的老师带着慰问金来安慰他,并给他们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承担了上学和生活费用。学校老师像父母一样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鼓励他们好好上学,争取考上大学。
师爱的浇灌,滋润着杜显满的心灵,让他在心底扎下了立志成为教师的想法。“我也要像我的老师们一样,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帮他们撑起一片天,让他们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高中毕业后,姐姐考取了信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当上了一名光荣的教师。杜显满考取了南阳理工学院。2017年6月,显满大学毕业后,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参加县招教考试,如愿以偿当上了教师分配到马蹬镇。在镇里安排工作的时候,他主动申请要去条件艰苦的山区学校任教。“条件越不好,说明那里的孩子越需要帮助,我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心灵不再“贫穷”,一如当年我的老师对我做的那样”,他在申请上如是说。中心学校便把杜显满分配到条件最艰苦的青龙小学任教,并抓德育工作。
青龙小学是马蹬镇山南的一所中心小学,与镇政府隔着一座四棱寨大山,交通十分不便。去年学校有两位老教师退休,年轻的教师都不愿到这所学校任教,师资十分匮乏。杜显满老师到这里任教,给学校增添了活力。学校一共有61名学生,留守儿童有21名。杜显满到校之后,立即投入到工作之中。他担任四、五年级的数学英语以及五年级的班主任,并抓德育工作。在教学上,他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他所教的学科一直在全镇排名中位于前列。在生活上,他一直关心和照顾着孩子们。开学的第二天,天下着雨。下午放学后,他们班除了两个学生外,其余都被家长接走了。显满询问他们,得知这两位同学叫黄云和黄萍,是亲姊妹俩,有一个弟弟也在青龙小学上一年级,他们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只有爷爷奶奶在家照顾他们。爷爷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好,所以下雨天不能来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显满找来雨衣雨靴,让孩子们穿上,打算亲自把姐妹三人送回家。孩子们的家在青龙村老木崖,距学校五里多,需要沿着山路翻过一座山,经过一条河,步行要四十多分钟的时间。到他们家后,看到黄云家破烂的房屋、年迈的爷爷奶奶,杜显满决定以后每天放学亲自送他们回家。就这样,一送就是大半年,风雨无阻。2017年冬的一个雪天,显满在独自返回学校途中,下一个坡时,由于地面光滑,他摔倒了,扭住了脚。但他仍然忍着疼痛,回到学校,自己擦了红花油,第二天仍然坚持上课。他们班有个叫李艳丽的学生在年初学期开学时候没来学校上学,显满开学的第一天中午去她家了解情况。原来李艳丽的家长过年后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她的奶奶在家照顾她。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及时给孩子洗衣服做饭,孩子想妈妈闹情绪,不想上学。杜显满老师劝她上学,并让她平时衣服由杜老师帮她洗,中午吃营养餐,早饭和晚饭就吃在一起,晚饭后辅导她,然后让她回家睡觉。李艳丽成绩进步很快,家长非常感动,非要给杜老师生活费,并给杜老师买礼品。显满老师说啥也不接,他说:“只要孩子能上学,不失学,比啥都强”。

杜显满没有家,学校就是他的家。节假日,他一个人住在学校,护校、打扫校园、维修、整理档案,啥活都干。平时他利用晚上时间给学校寄宿的学生补习功课,星期天的时候,留在学校整理完善学校的档案。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显满深深知道,物质的缺乏只能贫困一阵子,而精神的贫困则给人带来一辈子的桎梏。所以在他主持的德育工作中,他给孩子们讲自己的身世和经历,他上大学时是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托教,利用寒暑假打短期工来挣得自己生活费的。他把自己经历告诉每一个学生,只要心中有梦,自强不息,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就能实现理想。他的故事深深的教育了学生,给孩子们的心灵极大的震撼。是啊,心灵的窗户一旦打开,奋进的种子一旦播下,孩子们长大后肯定会做一个有正能量的社会青年。古时韩愈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有正能量的人。杜老师的所为,不正在躬身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杜显满,这个才踏入教师这个工作岗位的青年,在言传身教中体现着中华民族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美德;践行着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他教师生涯中的一点一滴,折射出师德绚丽的光辉,平凡之为,更能彰显师德本质。愿杜老师能够在以后的教育之路上,不忘初心,继续收获教书育人的快乐,收获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在三尺讲台上,用爱谱写师德新篇章,展示美好的师德彩虹。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