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郑州市八十五中贾淑林:72个学生都喊她“妈”

[ 大河网] 作者:
2016-05-09 08:48:58 |
 

 

 □记者牛洁文通讯员张永战摄影

 
  核心提示┃5月8日是母亲节。都说老师像妈妈,在郑州,真有这样一位老师,被全班72个孩子称作“贾妈”。为啥?“因为贾妈好啊,跟亲妈一样一样的。”孩子们说。她,就是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九(3)班班主任贾淑林,今年54岁,是全校年龄最大的老师。
 
  自费给孩子买鸡蛋,家长受感动接过“接力棒”
 
  5月3日,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大课间时间,九(3)班教室内,已上了三节课的孩子们略感疲惫。突然,大家被一股熟悉的香味儿吸引。“孩子们,快来领鸡蛋!今天的鸡蛋煮得香啊!”贾淑林打着“广告”,给跑得快的小“吃货”发鸡蛋。吃完鸡蛋,刚好上课铃响,孩子们抹抹嘴儿,精神饱满地继续上课。
 
  和贾淑林一起忙碌的,是周康欣的妈妈李宝宝。和李宝宝一样有送鸡蛋“任务”的家长三四十个,自发轮流值班,每天准时给孩子们送鸡蛋,每次至少煮160颗鸡蛋。
 
  今年3月,孩子们忙着备战中招体育考试,训练强度大。还有很多留守孩子,他们的早饭很简单。贾淑林决定给孩子们加餐——每人两颗煮鸡蛋。
 
  就这样,每隔几天,贾淑林就要到附近菜市场买鸡蛋,一买就是两三筐,卖鸡蛋的问她:“您是开饭店的吧?”贾淑林也不解释,连声说“是的,是的!”
 
  后来,家长们知道了这个事儿,便在家长群里商量帮贾老师减轻负担,成立“家长鸡蛋后援团”,由时间较多、距离学校近的家长承担起煮鸡蛋、送鸡蛋的任务,三四十个家长报名。李宝宝说,中招体育考试结束后,考虑随后的中考,这件事儿就一直坚持下来了。“贾老师多次要求加入家长群,我们没同意。因为,她进来,肯定会劝我们不要送,不能让她‘捣乱’。”李宝宝笑着说。
 
  给学生买东西、理发,带留校孩子回家
 
  贾老师对孩子们的好,可不只有买鸡蛋这一件事儿。
 
  该校工会主席黄建粉告诉记者,贾老师和老公都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工资并不高,不舍得给自己多花一分钱,但对学生从来不小气。春秋季节天气干燥,她买来乌梅,给孩子们熬乌梅蜂蜜汤;夏天炎热,她给学生买西瓜、冰激凌;为了鼓励孩子的积极性,贾淑林还另辟蹊径,在班里开展“少年靓装”活动——每个月,为表现良好的小组成员各买一件衣服,每次她都会亲自挑选。“粗略算一下,贾老师每年花在学生身上的钱就得有一万块钱。”学生家长王孝星说。
 
  有一次,学校政教处检查学生仪表,很多孩子因为头发长不符合要求。贾老师见缝插针去理发店观察、揣摩,买来假发练习。给老公剪发实践。“我现在不仅能给学生理发(如图),还能根据不同的脸型,设计合适的发型。”贾淑林说。
 
  周末和节日,贾老师经常会把长期留校的孩子带回家,给他们做饭,带他们出去玩儿,让孩子们感受家庭的温暖。
 
  “贾妈”不偏心,成绩好坏一视同仁
 
  最让孩子们感动的是,“贾妈”一点儿都不偏心,无论成绩好坏,一律一视同仁。不少别人眼里的“坏孩子”变了。
 
  王坤(化名)告诉记者:“以前我爱打架、捣乱,啥‘坏事儿’都干,爸妈几乎都放弃我了。”以前以“痞子头儿”自居的他,贾老师接手后居然让他当班长。这份信任给了王坤莫大的鼓励。王坤上课认真听,晚上“加班”学。“爸妈都被我的变化‘吓’着了。”王坤说,这源于贾妈的信任,“贾妈让我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好好学习,对不起贾妈。”
 
  贾淑林经常给学困生写信,鼓励他们。“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试着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们。”贾淑林说,知识是教不完的,学生如果被激励,他完全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
 
  爱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照顾,难免忽略了家庭。“儿子上大学,有时打电话我正忙着,会让他晚点打,他会开玩笑地说,‘妈,我真想当你的学生!’”。贾淑林说。
 
  过节,贾妈经常陪留校学生,留老公一人在家。有时,周围的朋友会对她说:“何必这么累?”她总会笑着说:“只要一进学校大门,浑身有劲儿!”贾淑林心里有个小算盘:“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事儿,我付出一阵子,孩子受益一辈子,值得!”
 
  能被全班72个孩子心甘情愿地喊作“妈”,秘诀何在?在贾淑林的工作总结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爱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爱是最大的教育智慧,作为班主任就要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这,或许就是答案。(线索提供姚敏)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