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一次家访,孤儿兄弟有了“校长爸爸”

[ 大河报] 作者:
郭启朝 屈连文
2016-03-28 08:07:48 |

 

    李新亮校长和张俊卿、张俊周在一起

  12岁的张俊卿和7岁的张俊周是方城县一双父母双亡的孤儿,在好校长李新亮的关怀下,他们收获了父母般的温暖:一家医院免费为张俊卿做了去痣手术,一家民营学校免费接纳两人上学。
  
  回忆|一次家访,好校长成了哥俩的“监护人”
  
  3月25日上午,记者在方城县拐河镇文曲学校见到了张俊卿和张俊周。课间,他们奔跑在其他同学中间,有说有笑,阳光灿烂。
  
  “过去可不是这样,下课从不和同学玩。”一同前来的该镇黄土岗村小学校长李新亮告诉记者,十多年前,该村的张电忠在路边“捡”回个精神失常的媳妇,生下张俊卿和张俊周。4年前,张俊卿的母亲因难产大出血去世,父亲也在2015年夏天去世,张俊卿和弟弟成了没爹没娘的孤儿,开始跟着年迈的姑姑一起生活。
  
  “和我的儿子一样大就成了孤儿,看到他们我心里很难受。”李新亮校长回忆起第一次家访时的情景,眼里开始闪动泪花。石头堆成的高矮不齐的院墙内,有三间泥土房和一个农用旧手扶,屋里没有任何家具,门前稀疏地种些蔬菜,厨房里张俊卿正在热剩饭吃……
  
  从此李新亮校长成了他们的“校长爸爸”:兄弟俩的新衣服是校长买的;春节发压岁钱,兄弟俩的红包比李新亮亲生的儿子还要多。
  
  2016年春节过后,考虑到张俊卿、张俊周离家远,李新亮校长将兄弟俩介绍到同学在镇上开办的民办学校,学校领导得知情况后,免除了他们的所有费用。
  
  帮助|帮哥哥联系医院做手术,为哥俩申请补助
  
  李新亮校长说,张俊卿左脸上长了一块黑色胎记,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大,常常被一些同学嘲笑为“美人痣”。原本内向的张俊卿更加抬不起头来,常常在夜里用手抠,弄得鲜血直流。
  
  今年春节前夕,南石医院的王柳医生随志愿者到黄土岗村献爱心时,李新亮校长向她讲述了张俊卿哥俩的不幸遭遇和苦恼。王柳表示回去后向院领导汇报,争取为小俊卿免费进行去痣整容手术。
  
  3月5日,在李新亮校长陪同下,张俊卿来到南阳南石医院。该院副院长、烧伤整容专家李天宇主任亲自主刀为其免费做了去痣手术,目前正在恢复中。
  
  李校长告诉记者,张俊卿、张俊周曾经长期没有上户口,在家人的奔波下,几年前才上了户口。他们的父母去世以后,李新亮和亲属曾多次到民政部门为其申请特困人员供养待遇,但因为张俊卿、张俊周母亲生前没有上户口,民政部门称无法办理。
  
  记者电话采访了方城县民政局优抚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上级对特困人员供养的资格审查比较严,按照常规,如果提供不了其母亲的户口信息,报上去也是批不了的。民政部门目前按照“五保”标准对张俊卿、张俊周进行补助,补助标准为每年每人2800元,比特困人员供养每人每年少了将近5000元。
  
  记者了解到,李新亮校长34岁,方城县赵河镇人,2002年师范毕业后来到拐河镇山区小学任教,多次被评为县乡“师德标兵”。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