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杭州"拾荒老人"用笔名默默捐资助学21年 身后方为人知

[ 新华网] 作者:
2016-01-12 10:56:40 |

  酷爱学习的韦思浩正在杭州图书馆里看报。据浙江日报
  
  “拾荒老人”韦思浩晚归的身影。据浙江日报
  
  为普通校友塑雕像微信刷爆朋友圈拾荒老人感动一座城
  
  日前,曾走红网络的杭州“拾荒老人”,被送回老家安葬。去年底,他过马路时被一辆出租车撞倒,不幸离世。
  
  杭州图书馆里,人们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不少人还记得,年迈的他因为近视,总要凑得很近才看得清字。在他看书的桌腿旁,有时会放些废品袋子,但袋子很干净,摆得也很整齐。
  
  这位老人叫韦思浩,是杭州图书馆的常客,也是感动无数人的杭州“拾荒老人”。老人进馆看书前总要先“洗干净手”,一次被记者拍下来后,2014年在网络意外走红。老人惜书的举动,与杭州图书馆免费开放的举措一起,赢得了千万网友点赞。但直到他去世后,大家才知道,爱读书的“拾荒老人”有更多的“秘密”。
  
  “父亲是中学全科教师,因为一些原因他没读完大学,但他爱学习的习惯一直没变。他喜欢去图书馆。”老人的二女儿韦汀翻着父亲精心保存的证书,言语哽咽。
  
  这些证书都是老人考取的——58岁时,他取得了浙江大学外贸经济专科教育的毕业证书。60岁时,他还参加了会计培训以及医疗培训。
  
  走进韦思浩的卧室,那一米宽的小床让人看着有些难过。床板是由几块板子拼凑的,木板厚度不均,睡着肯定会有些硌,房子里也几乎见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
  
  “父亲每月退休金有5000元,起初我们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省钱,还到外面去捡废旧报刊。”韦汀说,“有几次我回杭州都没看见他,问他干什么去了,他就说去外面走走。没想到是去拾荒了……”
  
  原来,韦思浩一直在资助贫困学生。大家在收拾遗物时,才发现包裹里还有许多捐赠证书和信件。捐赠是从1994年开始的,从最初的300元到如今的3000元,韦思浩一直用“魏丁兆”这个笔名默默地捐资助学。许多学生给他的信件都已经泛黄了,从近处的浙江景宁县,远到黑龙江孙吴县,到处都有他捐助的学生。
  
  仔细读一读学生们的信,发现老人还常给他们回信,鼓励他们读书,告诉他们学习方法,还寄书籍杂志给他们。
  
  “他提供的方法自然是很好的,因为他是一名优秀的教师。”韦汀打开老人的包裹,“浙江省任教三十年教师荣誉证书”的红皮证书显眼发亮。
  
  老人坚持阅读、求知若渴的样子,曾打动万千网友。竭尽所能、帮助他人,老人身后才被发现的故事,更给大家带来感动的余波。“有的人走了,但他还活着。”这是最好的评价。(记者方敏)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