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区钱学森小学优秀教师何淑君:不忘初心终不悔 三尺讲台洒青春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杨金潞
2022-04-15 13:03:33 |

 
  “三尺讲台,心系万里河山;一支粉笔,牵念民族盛衰。”我愿意在这小小的讲台上站好每一班岗,用自己爱和热情诠释人民教师的含义。这就是上街区钱学森小学何淑君老师的真实写照。
 
  何淑君,中共党员,钱学森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郑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之一。从教二十年来,她一直从事中低年级教学,擅长启蒙教育,真心对待每一名学生,从不放弃任何人,赢得了众多学生及家长的信任与爱戴,是钱学森小学的一面金字招牌。
 
  与学生交心,在关爱中精心施教
 
  只有把爱的光芒撒播到孩子的心田,孩子才能获得向上的力量。在何淑君眼里,每一名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孩子们也把她当做老师和妈妈,无论什么事都跑来告诉何老师;无论多忙,她都会放下手头的活,认真倾听,总是竭尽全力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开学之初,何淑君发现有个叫吴洋洋(化名)的女生,整天闷闷不乐,从来没有笑过。经过调查才知道原来洋洋是留守儿童,父母离异,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于是何淑君在课堂上时刻关注着她,只要洋洋一举手就请她回答问题,课下还帮孩子梳梳头、整理衣服,让她感受到缺失的母爱。渐渐地,洋洋脸上露出了笑容,也越来越有自信了。疫情期间,学校开展线下教学,因为奶奶不会钉钉打卡,何淑君就在电话里一步一步教洋洋如何操作。洋洋学会打卡后每次都能及时完成任务,为此何淑君经常在班会上表扬她,号召全班同学向她学习。线下教学结束后,全班同学对洋洋刮目相看。过去那个沉默寡言、眼神充满忧郁的洋洋已经变成了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女孩了!
 
  讲究教学艺术,规范养成教育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中低年级的教育。
 
  钱学森小学建校之初,生源分散,何淑君所带班级的45名学生来自几所不同的学校。新生入学伊始,她首先调查了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并建立档案资料,逐步了解所有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经常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困惑与烦恼。她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九方面为重点,着重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让学生在入校之初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视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孩子们的心如璞玉,简单而又纯净,需要老师耐心雕琢。
 
  何淑君很善于给孩子讲小故事,帮助他们认知什么是美与丑,什么是善与恶,教育孩子要学会用宽容与爱化解矛盾,尽力启发他们的思维,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她还结合学校特色,向同学们讲解钱学森爷爷的事迹,让孩子们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春天,何淑君组织每名同学都种下一颗种子,然后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下来。半个月后,同学们拿着观察记录惊叹:一粒小小的种子竟有这么神奇的生命力。何淑君不失时机地引导大家: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在自己的努力下,一定会破土而出,活出自己的精彩。同学们听后,眼睛里闪出光芒,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业精于勤,做研究型教师
 
  何淑君十分注重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她自修心理学,积极参与教改,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提高实施素质水平和能力,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她还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先后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无私奉献,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17年,何淑君的丈夫调往外地工作,那时她的小女儿才刚刚出生,婆婆年逾八十,大女儿正在上初中,家庭责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她柔弱的肩膀上。从之前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到如今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她独自支撑起这个家。
 
  为了不影响教学,她忍痛将只有一岁一个月的小女儿送到幼儿园,那时小女儿还不会站立和说话。寒冬腊月,她先打车将小女儿送到幼儿园后再横穿整个市区到学校,往往是第一个送最后一个接。周末她还要为放学回来的大女儿清洗衣服,做饭……经常忙碌到深夜。小女儿是在幼儿园第一次站立、行走、说话……好几次小女儿因为路上着凉、感冒导致中耳炎,险些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她也想像普通母亲那样多陪陪年幼的小女儿、多关心一下正值高中的大女儿,也曾想过放弃一线教学。可每当听她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亲切问候,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时,她又狠不下心来,“他们都是我的孩子啊!”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何淑君老师的付出也得到了丰厚回报:她所带的班级成绩历年来都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上街区名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终不悔,三尺讲台洒青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三尺讲台上,何淑君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备课、讲课、改作业……虽然岁月在她的脸上划上了沧桑,带走了她的青春,可是在她教过的学生及家长眼里,她依然是年轻美丽的何老师、何妈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她依然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在一线教学道路上前行,不忘初心,追求卓越,永做教育的追梦人!
 
  (通讯员 杨金潞 供稿)

责任编辑:王逸博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