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只为心底那一片深情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张雪峰
2021-09-07 19:14:47
|

张雪峰,男,中共党员,出生于1974年10月,现任郑州市上街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河南信阳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先后荣获河南省级优秀教师,河南省初中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郑州市级骨干教师,中铝企业十大杰出青年,上街区第三届拔尖人才,上街区第六届兼职督学,上街区首届名师,有多篇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
当一个老师,真好!
刚参加工作的第三年,张雪峰班上有一个叫志志的男生,学习成绩不好,尤其是数学,成绩差的一塌糊涂,这个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导致他的自信心几乎崩溃。张雪峰是教数学的,心里也很急,很想在数学上帮帮他,但多次提出,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张雪峰心里明白:这个孩子怕老师嫌弃自己底子薄、成绩差,在竭力维护自己的自尊心。然而,因为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了一句讽刺挖苦志志的话,彻底击碎了他的自信心,班主任的这句讽刺话让他无地自容。从此,这个孩子几乎不再和别人交流,成绩变得更差。有一天,张雪峰突然发现这个孩子在他的办公室门口往里张望,用一种近乎祈求的眼神在看张雪峰。张雪峰发现后,猜到志志是想和自己交流,于是,放下手里的工作,快步走出办公室,故意在人多的地方和他谈心。谈话时,张雪峰尽力放下自己的架子,以一个哥哥的口吻与他交流,给予他鼓励,给他加油!张雪峰深深的懂得,保护孩子的心理有多么重要,爱学生,就要爱护学生的心灵,从心底去细腻的爱护学生,如果教师粗心甚或粗暴对待孩子,必然如狂风暴雨,会摧折、伤害稚嫩的心灵。张雪峰爱护学生,首先无比细心的关注学生心灵的幸福。之后,张雪峰一直持续不断的给志志鼓励,这种积极的鼓励性谈话持续了将近半年,渐渐地,他发现这个孩子变得有信心了,学习也没有原来那么浮躁了,学习成绩逐步有了提高。在张雪峰的帮助和鼓励下,志志没有放弃学业,相反,更加明确了学习方向,坚信“方法和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经过拼搏和努力,最终考上了一流的大学,之后读研,留校任教,后来发展得非常好。志志经常跟人讲:是张雪峰老师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自己,张老师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贵人。每每听到这样的称赞,张雪峰并不觉得自己是学生的“贵人”,他只是由衷的为学生感到开心,从灵魂深处感觉:当一个老师,真好!
人人都讲普通话,真棒!
因工作需要,2018年,张雪峰调入上街实验初中任书记。刚到这个学校,发现师生不说普通话,甚至部分老师上课也不说普通话。经过调研,这个学校的师生都有说河南话的传统。可不说普通话,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影响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经过和校长商量,张雪峰就在学校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张雪峰先后制定推广普通话方案,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把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向每位教职工讲清楚,与老师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检查与落实。从组织策划、宣传发动到监督实施、检查评估等各个环节都力求做到周密细致,使全体师生意识到了说普通话的重要性,在校园内形成了浓郁的推普学普氛围,校园里,人人用普通话沟通交流,每班由班主任牵头,抓好学生说普通话的督促。经过短短一个学期,这个学校师生不说普通话的现象几乎杜绝了,老师开始把说好普通话作为工作中的一种自觉。
一个小小的举动,使得上街实验初中的社会声誉有较大提升,转变了上街实验初中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印象,使学校整体形象得到提升,教师和学生都感慨说:人人都讲普通话,真棒!
大家一起奋斗,真美!
张雪峰不亏是教数学的,做事思路异常清晰,工作中善于抓主要矛盾,处理问题迅速果断,对于本职工作,能够摸清家底,找准方向, 工作作风扎实,干事雷厉风行。
张雪峰到教科研中心工作不到两个月,就把教科研中心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他的能力得到了教育局杨局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他做了这样几点工作:首先,团结同事,凝聚人心。让每位同志都动起来,让大家一起来想办法,搞改革。其次,抓重点。他说:当前的重点是指导各校开展有效教研,加强教研对课程的引领,发挥评价的功能和科研功能。最后,抓落实。目标再好,需要一步一步脚印的去做,不打妄语,不放空炮,要的是每位同志按照例会要求去落实到位。
对于语文学科,继续推进能够解决语文教学根本问题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三年多来举办了几十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活动,近50多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脱颖而出,20多名教师到全国各地去讲课。王晓洁老师还参加了全国优质课比赛。其中,负责语文教研的吴金焕老师多次到全国各地进行区域分享,初中的孙月巧老师也是多次带领教师们到全国各地讲课,王晓洁曾去安徽泗县和河南辉县、内黄指导备课,席先去辉县指导备课,马草原、方丽敏分别到高新区一中和安阳龙安区、濮阳一中送课。小学的马莺莺老师,崔延萍老师等也多次到安徽宿迁,河南周口、兰考,内黄,安阳等地送课。山西长治,陕西合阳、吴堡县等地都邀请上街区教师去指导集体备课。上街区的语文教学受到广泛好评。
教科研中心常抓沉浸式教研、高中教学复习观摩课、语文主题学习交流送课、不同学科优质课评选、教研交流分享活动、学术交流、大教研、主题教研等多种研讨活动。本周语文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呈现的8节语文课,是四年级第六单元整合出的六种课型。讲课的八名教师有6个是2016年新入职的,另外两个分别是从高中和初中下来的转岗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都不超过四年,所有的老师没有一个教过四年级的。张雪峰说:举办这个教研活动,其目的就是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张雪峰常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平易近人的张雪峰在教师们心中威信非常高,他不怕吃苦受累,工作勤奋,做事扎实。重要的是,教师们都喜欢和他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在奋斗中,大家感觉越来越幸福。如今,上街区教科研中心的工作越做越好,人人都由衷的感到:在教科研的路上,大家一起奋斗,真好!
因为热爱,所以深情。
跟张雪峰交谈,你会发现他有着数学教师的特质,语言简洁却思路明晰,他善于钻研学术,对教学往往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你观察他的行动,会发现他组织协调能力极强,决策果断,而又作风务实。上街区的教研教学工作在他的大力度推动下,教育科研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而对于张雪峰而言,永远不变的,是他对教育的一片深情,对学生的一颗爱心,他说:他愿意把全部的爱和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
2020年5月份,有所学校的数学老师歇产假,全校找不来一个代课老师,可两个班百十号学生不能没老师!学校领导找到张雪峰,他二话没说,承担起两个班的数学课,要知道,他本单位还有很多事儿等他处理呢。代课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张雪峰没有耽误一节课,没有少批改一本作业,与两个班的学生建立了很好的感情,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而单位的很多事儿,他只能放在晚上和周末加班加点……
他从没有把主任当成官,相反,他把对教育的热爱刻在自己的骨子里,他对教育的深情让人感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张雪峰这位有深厚教育情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将继续扎根上街区的基础教育,为全区“两提升、双一流”教育目标竭尽全力!相信上街区基础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通讯员 周晓红 供稿)
责任编辑:刘淑洁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