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师杨留斌: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初心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杨留斌
2021-09-02 18:04:51
|

杨留斌,男,中共党员,中小学一级教师。上街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师,1989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200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2020年任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党支部统战委员。2021年党的100年华诞之际,荣获上街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的称号。个人先后获得:“河南省农村骨干教师”、“上街区优秀教师”、“上街区师德标兵”等称号。他多次带领团队参加郑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和郑州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怀揣梦想 踏上讲台
32年前,他来到上街区朱寨小学,带着满腔赤诚和教育初心,怀揣教育梦想,踏上三尺讲台。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踏实敬业的小伙;在学生心中,他是一位可敬可畏的好教师;在教育这片沃土里,他是一位执著辛勤的耕耘者。
作为年轻的数学老师,他工作热情高涨,主动学习,虚心请教同事,积极创新工作。为扎实做好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方便照顾学生,他经常第一个来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一有机会就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作认真、做事踏实的杨老师,换来的是数学教学成绩连续多年全区优异。
他爱岗敬业,教学有道,他的课堂,如同一首诗,曲径通幽。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字内容在他的引导下精彩纷呈,晦涩难懂的知识在他的课堂变得趣味无穷。
他热爱这片生机盎然的沃土,喜欢这里天真活泼、充满灵性的孩子们,见证着教室由低矮的平房变成设施完善、高大上的教学楼,上课书写方式由土黑板变成智能黑板,无论教学环境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他以德育人、以爱浇灌、以身示范的教育情怀,并将这份永不褪色的教育激情挥洒在三尺讲台上,从不为繁华易初心。
更新观念 努力提升
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精心处理好教学的每个环节,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在教育改革大潮中,他勇立潮头,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航线,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他熟练地掌握了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到教学中去,结合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状况制定教学计划,按素质教育的要求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上课时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坚持启发式教学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注意课堂的艺术性和效率意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外辅导学生耐心细致,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课后认真备课及批改作业。同时,还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课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在教育教学上,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为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向专家请教,向同行请教,虚心学习专业理论,提升自己的整体素养。他认真学习教育专家们对教材,对每一个案例的精彩分析,解决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通过与学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切磋,互相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在思想上不断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在多年的锤炼当中,他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学校勇挑重担的骨干教师。在上街区小学数学专业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奖,受到上级表彰,并多次在师德师风和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角色转换 初心不改
一是教师——教导主任。工作中,他总是早到校、晚离校,以校为家,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由于教学能力突出,成绩优异,深受全校师生爱戴。2004年校长吉聚真大胆举荐他为朱寨小学教导主任同时兼任数学工作。这个工作对于他是重任在肩,但他没有推辞,毅然接下这个重任。
凭借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落实教学常规要求的同时,他组织学科组教师进行听评课等活动。每天下午放学前,和同学科教师交流当天的教学情况,及时查缺补漏,商讨改进教学设计,除了开展每日小教研,他还利用每周二大教研活动,深化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实施“青蓝工程”,担任指导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科学规范备课,提升年轻教师专业水平;坚持每周听语、数、英三科老师的课,与上课教师交流心得,帮助教师认真做好课程复备。做好学校课程开发工作,根据教师特长开设有跳绳、书法、足球、绘画等十余种特色课程,并在多彩课程中负责跳绳课程,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多彩课程中,促进孩子阳光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有学习积累,有交流展示,将“书香校园”办学理念落到实处。主持课题研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村学生实际,反复研讨,深入剖析,严密论证。他的教研成果多次荣获市级奖励。
二是教导主任——学校会计。会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非专业人员难以莫属。2017年11月朱利辉校长向他发出了挑战,学校会计一职空缺,急需有老师承担这一职务。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对于他资历深的数学老师来说,也是会计专业的“门外汉”。当时,杨老师已经40多岁,很多年轻人多不愿意干,但他毫不犹豫的接下了重担。这正是诠释了革命同志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啊。
很多同事劝他放弃这项工作,但是不怕困难的他还是承担了此项工作。他说:别人能干咱也能,大不了重新开始学习呗!不熟悉专业财务知识,这就给他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是他说“既然领导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考验。”他得充分利用闲余时间,认真学习财务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经常请教别的会计。电话不知打了多少个,有时为了一个报表,经常熬夜到通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其他人的帮助下,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很快对会计工作了如指掌了。
三是会计兼党支部统战委员。由于工作的需要,2020年他调入了上街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陪伴他走进新单位的还有原单位的财会工作。
自任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党支部统战委员以来,他积极主动协助党支部书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任劳任怨、勤奋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基层党建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尽到了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
由普通的数学老师到经验丰富的教学研讨组织者,也许这是很普通的小事。然而,工作内容突然改变、从零开始,这也许就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再从“初极狭才通人”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他实现了华丽的转变,这不仅仅是“择一事终一生”的赤诚,更多的是“不为繁华易初心”的坚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作为一线教师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带领全校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围绕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他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他始终坚信“只要是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不灰心,孩子们的课程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作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党支部统战委员,他深知党的理论是指导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力量的源泉、行动的指南。为此,他在工作中坚持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他善于抓党建网络阵地建设,经常利用QQ、微信等网络手段及时向党支部同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规划组建了党支部QQ群和微信群,为党员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党员自觉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
杨老师在一线教学生涯中,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扎实教研。不在教学一线,面临新的挑战他仍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服务于教科研财务工作和党务工作。这正是: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初心的高贵情怀。
(通讯员 周晓红 供稿)
责任编辑:刘淑洁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