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回城的乡村女教师们

[ 河南省教育厅] 作者:
2020-09-25 09:49:36 |


  放弃回城的乡村女教师们
 
  足足思考三天后,29岁的女教师刘梦云最终还是拿起手机,拨通了校长王杨的电话:“校长,我决定不进城了!”电话那头,王杨几乎没有迟疑,立马就同意了。
 
  开学几天后,刘梦云拖着几箱行李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老师们看到她都很惊讶:前几天不才搬走吗?但很快他们变得欣喜,连忙帮着搬东西、收拾屋子。孩子们下课后也都跑到刘梦云的宿舍门前,怯怯的也不说话。一个胆大点儿名叫周进智的男孩过来说,老师,你去哪儿了?我找了好几天都没见你。
 
  刘梦云笑着说,你看我这不又回来了吗?
 
  这是2019年,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三小上演的一次“失败的别离”的情景。今年9月,同样的故事在三位女教师身上再次发生。
 
  她们缘何要走,又缘何留下?
 

 
  回不去的城市
 
  曾几何时,想办法“回城市去”似乎是不少乡村教师心仪的选择。
 
  安皋镇第三中心小学原是一所村办小学,位于安皋镇西的余庄村,与镇平县老庄乡搭界,位置偏远,在职教师14人,在校学生200余人。刘梦云就是2016年通过招教考试被分配到这里的。
 
  十多年来,卧龙区一直坚持每年新分配的老师都要到乡镇学校任教——乡村学校条件毕竟相对艰苦,为了让乡村教师“有盼头”,卧龙区还出台了一套政策:新教师任教满三年后可以通过推优回城,比例在15%左右。
 
  因为名额有限,每年为了进城,教师之间难免会互相“较劲”,但不论如何,最终还得靠成绩说话。在评比中,成绩优秀、曾获得过“卧龙区优秀班主任”称号的刘梦云,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成功获得回城机会,被选拔回到卧龙区局直学校(市八中附中)任教。
 
  对于刘梦云而言,回城未尝不是一个令人心动的选择——家人目前都在南阳城区居住,而她也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去还是留?刘梦云心里在打鼓。而与她同样纠结的,还有今年有望回城的三位女教师:顾雨、孟庆品、王迟。
 
  今年8月底,一年一度的卧龙区“评选优秀教师回城”工作开始后,安皋镇决定从2017年参加工作的35名教师中评选出10名优秀教师回城区学校工作,机会只有一次。
 
  她们的底气很足。顾雨自2017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3年来在镇内教学质量评比中获得五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孟庆品3年来6次在镇内教学质量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王迟3年来则获得过镇内教学质量评比四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依据安皋镇“评选优秀教师回城”方案,仅教学质量评估奖一项,她们就远远超出本次总分第10名回城的教师。
 
  乡村学校需要留住优秀的乡村教师,但校长王杨心里也明白,“不可能让人家在这里干一辈子”,他记得去年刘梦云要走的时候,他还一个劲地劝她“这是一个机会,对个人的发展会更有利”。
 
  但谁都知道,王杨心里也舍不得。刘梦云走后,他回头又悄悄地告诉她,“只要你愿意,任何时候都能回来”。
 
  最终,刘梦云最终放弃了回城。让王杨意想不到的是,顾雨、孟庆品、王迟也放弃了。
 
  “校长,我自愿放弃推优,不参加评选”“校长,我自愿放弃,谢谢了”校长,我选择放弃,不再考虑”……当王杨接到三个人的短信回复后,这位余庄村土生土长的校长眼睛湿润了。
 

 
  把爱播撒在“第二故乡”
 
  回不去的城市,离不开的乡村,都只是因为这里有她们放不下的孩子和舍不得的同事们。
 
  “老师,你看着太瘦了,一定要多吃一点饭啊。”
 
  “老师,你的嗓子是不是不舒服啊,快多喝点水,注意身体啊。”
 
  写着对老师的话的小纸条、办公桌上突然多出来的折纸花朵、讲台桌上莫名多出来的画、走在路上被学生塞进手里的罗汉果……孩子们不会说太多华丽的辞藻,只能用行动和一句句朴实的关心表达着对老师的喜爱。
 
  “得知能推优回城时,我心里的失落大过欢喜。在宿舍收拾东西时想着要离开这些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和同伴,我忍不住落了泪。” 刘梦云说,“回到家后我想了又想,还是决定回去。”
 
  初为人师时,刘梦云对教学一无所知,几位同事从备课、上课到与家长的沟通,面面俱到地教她,让刘梦云从最开始的退缩到后来的乐在其中。刚来时住在城里,校长总是担心她回家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嘱托其他老师来了接上她,走时带上她。平时有个什么事,大家也总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如此温馨的‘家’怎能不留恋?” 刘梦云说。
 
  今年放弃回城的顾雨和孟庆品两位老师是搭档,近年来一直“合伙”教六年级毕业班。孟庆品说,是这里的孩子们“拴住”了她和这里的老师们,使她舍不得离开。
 
  “每送走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内心都会有些不舍。记得最深刻的是第一年刚来时的六一儿童节,他们马上都要毕业了,表演完节目后同学立刻和我们拥抱说:‘不想毕业’‘以后会想我们的’,当时我和孟老师,还有同学们都落泪了。” 顾雨回忆道,上一届毕业的学生每人给她和孟庆品写了留言条,表示对她们的感谢和不舍。“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我更加坚定信念在这里做一个能给他们带来知识和快乐的老师。也正是因为这些,我觉得在这里工作很快乐,我愿意留下来”。
 
  王迟目前教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和六年级美术课。丈夫在老家跟着父母做小生意,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带着。老大跟着在学校学前班学校上学,老二才7个月大没人带,她就在学校附近村里找一保姆和她一起带孩子。与其他教师相比,她可能是最需要回城的那个人,但她依然选择放弃。
 
  在王迟眼里,安皋三小作为曾经的一所村级小学,留守儿童较多,特殊学生也较多,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回到家里爷爷奶奶很难对他们进行辅导。“看着他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想留下来和他们做朋友,教他们更多的知识,让他们能认识农村之外的世界,希望将来有一天他们能够改变命运。”王迟说。
 
  “这是一群选择在第二故乡坚守的教育人。”安皋镇中心学校校长王邦祥感慨地说,连续两年有4名优秀教师都放弃回城的机会,这份大爱令人动容。
 

 
  让更多乡村教师爱上乡村学校
 
  前不久,在安皋镇举办的2020年教师节表彰会上,刘梦云、顾雨、孟庆品、王迟4位教师被授予“乡村教育特殊贡献奖”,每人获得奖金1500元。
 
  “你们的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动,我代表大家向你们鞠躬。”9月18日,在卧龙区妇联主席程玉带领下,卧龙区妇女经济发展促进会的3位女企业家带着鲜花和慰问品,专程到那里看望慰问坚守在那里的老师们。三位女企业家聆听时不时地抹眼泪,她们用鞠躬表达对4位女教师的深深敬意。
 
  有家长知道老师放弃回城机会留下来后,激动地说:我的孩子请你们管严些,我们都放心交给你们。”
 
  当然,她们能留下,最高兴的还是校长王杨。
 
  安皋镇三小全校只有14位教师,全部都是年轻人,包括校长王杨在内只有两名本镇人。王杨深知,要让外地来的老师们安心教学,一定要为他们创造舒适的环境。这些年轻老师到校后,为解决他们不会做饭问题,学校专门聘请了厨师让他们一日三餐无忧;为解决老师们的“洗澡难”,学校在原来只有一个淋浴间的基础上,又从紧张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新增一个……
 
  在王杨带领下,老师们团结得像一家人,互帮互学,把原是名不经传的偏远乡村学校变成了为乡村乡镇先进学校。
 
  除了工作环境温馨,近年来,卧龙区确立了“三网四化五极”战略,惠及各行各业,乡村环境美了,路畅了,卫生医疗条件改善了,让乡村不再遥远;今年教师节,区委政府不但拿出1360万元重奖教育功臣,还将送给全区教师“大礼包”:开建2300套周转房、3000套保降房 ,将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卖给教师;这些年,卧龙区落实了乡镇老师补贴,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每月要比在城里任教的老师多400元……
 
  好政策越来越多,好消息也越来越多。王杨相信,未来放弃回城、坚守乡村教育的老师还会越来越多,乡村教育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