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沁园中学第四届十佳最美教师郭丹丹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战兵
2019-10-23 18:51:38 |

  郭丹丹,女,1982年出生。中学一级教师。至2003年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她一只手捧着一颗赤诚的爱心,憧憬着美好的教育梦想,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切实履行职责,关心热爱学生,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努力使自己凭着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育和优异的业绩,成长为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事认可的人民教师。
 
  人人都想辉煌,谁都不愿平凡,而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却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现实生活中的她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位平凡的班主任。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她默默地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丰富者平凡的内涵。
 
  一,宝剑锋从磨砺出,爱岗敬业忠职守
 
  从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担任着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学生初一刚来学,军训期间,她刚怀孕一个多月,吃不进东西,但还是顶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坚持在操场上陪着学生一起军训,炎炎烈日,领导关心她允许她可以在阴凉地休息,可她说:“孩子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是陌生的,我要陪着他们。军训是立规矩的时候,可不能放松。”她不叫苦,不叫累,连一分钟的假也没有请过。怀孕三个月时产生了先兆流产迹象,医生建议她卧床休息,她却说:“孩子们刚入学,本来就对学校很陌生,好不容易和我慢慢熟悉起来,现在如果我请假了,孩子们还得熟悉新的老师,我的身体我知道,还是坚持一下吧。”就这样,她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直到临产的一天。下午还在学校照常上课,晚上回家不舒服直接进了产房。
 
  正值二胎生育高峰,学校的教师比较紧张。产假未到,新学期开学,领导打电话询问她是否能来上班,她二话没说,放下年幼的孩子来学校上课。班主任工作丝毫没有放下,所带的班级一个学期五个月,四个月都是文明班集体。照顾孩子的辛苦,工作的繁重,终于把她累倒了。她经常上课肚子隐隐作痛,她并没有当做一回事,而是简单的认为是小毛病,吃点消炎药就过去了,可是频繁发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有好几次上课她都是忍着痛,按着肚子坚持上完课的。
 
  有一天早上起来就不舒服,家里人说:“今天请假去医院检查检查吧。”可她说:“还有两节课,上完再去吧。”她忍着痛上课,肚子越来越疼,疼得她按着肚子,扶着黑板,浑身冒冷汗,直不起腰来,学生着急地问:“老师,老师,怎么了?”她疼得说不出话来,有的学生赶紧叫来领导,硬逼着把她押去医院做了检查,才发现是阑尾炎发作了。好在不是急性的,无大碍。医生说不是一般的阑尾炎,是阑尾里进了东西,只有做手术才能根治,越早越好。医生要求她马上住院做手术,可是她坚决不住:“初二学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小中招,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初三的状态,如果我在这个时候住院,学生怎么办呢?”她一再坚持,医生没办法,拗不过她,只好同意她白天上课晚上去医院输液。
 
  郭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平凡人生。
 
  二、化作春泥更护花,人格魅力感召人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化身。郭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一颗不倦的爱心在细微之处在不经意间,默默润泽着孩子的心灵。她也像一支无私的蜡烛,向人们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光明和温暖。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郭老师的座右铭,她深深懂得,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自己的学生。她对每一位学生都是公平的,公正的,也是严谨的。郭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郭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她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对他们嘘寒问暖,学生犯错了,她与之谈心,学生有难了,她帮助解决,她微笑着,欣赏学生,做慧眼的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其成长的帮手,助其信心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大肚的弥勒,育其自责感。正是因为有了她对学生的爱,家长们通过微信和短信向她表示感谢。学生们也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纷纷发短信,对她表示节日的祝福。十几年来,她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她从不无故请假,因为她的班主任工作日程上不存在“空格键”。
 
  郭老师把无限的爱与关心送给她的学生,她像一枚太阳,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她如一朵红莲,把美丽和新鲜献给他周围的人,她是一场甘露,滋润着校园里的一棵棵幼苗。
 
  三、梅花香自苦寒来,潜心钻研创佳绩
 
  郭老师爱学习,无论工作再忙、再累,她总是能挤出时间来给自己充电,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新颖、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成绩突出。她执教的《藤野先生》一课在2012年获得济源市信息技术融合课一等奖,2015年执教的《春酒》一课获得河南省一等奖,2018年执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获得市级二等奖。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每个学期都在年级名列前茅,赢得了学校领导、老师及家长的好评。她坚持以科研为课改的方向,注重研究语文课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注重探索语文课改的新路子、新方法。主持的市级重点课题《电子书包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项,获得良好等级,主持的省级专项课题《初中统编教材古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项,参与研究的市级课题《初中语文作文序列训练研究》结项。她本人两次获得济源市优秀班主任,多次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虽然她早已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但她仍用手中的粉笔,继续延续着平凡的故事。做一个平凡的灵魂营养师,做一个平凡的心灵导航员,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讯员 李战兵 供稿)

责任编辑:哈哈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