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记范县濮城镇中心小学教师李萍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巩丽元
2019-09-15 12:02:49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教育之路漫漫,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从教23年来,她始终坚守着这样的教育初心:教育不仅意味着教会学生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更要为学生生命的成长打下底色,唤醒学生的良知,带来内心的自由,促进精神的成长。她,就是濮城镇中心小学教师—李萍。
一、立师德,无私奉献
她在平凡的工作中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赢得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2017年被评为范县师德先进个人。
她热爱每一名学生,尤其是留守孩子。她深知留守孩子缺少爱和陪伴,就经常到“留守儿童之家”陪孩子们读书、踢毽子、转呼啦圈……看着孩子们阳光般的笑脸,她的内心也绽开了幸福的笑容。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她收获满满。2016年所带班级被评为县文明班级,李萍老师也被评为县文明教师、县优秀班主任。
二、修师能,潜心钻研
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她已在杏林耕耘23载。从一个懵懂青涩的教师,她逐渐成长为乡镇知名教师、县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这都源于她的勤于学习、善于钻研。这些年来,她主动学习教育新理念、新方法,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确保能够跟上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在教学中,她锐意进取、敢于创新,运用新课标和现代教学理论及时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充分发展。她所做的课多次荣获县级优质课一等奖,所执教的《一夜的工作》荣获市级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课一等奖。
钻研业务,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从教以来,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带领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探索与研究,带头主持县、市级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均荣获一等奖,参与的省级课题《如何转化后进生》已结题。
三、重修养,提升自我
她不仅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有良好的师德和过硬的教学能力,并且多才多艺。学校大课间活动,从策划到开展,她都亲力亲为,先后编排了古诗诵读、手语操等,不仅融入了经典文化元素还融合了现代气息,让运动舞动书香,大课间活动年年在县里评选都荣获一等奖的佳绩。
她用心参与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多次作报告、发言,力争在多方面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她多次参加县、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均荣获一等奖。她所辅导的文艺节目多次登上县“六一”节或教师节的文艺汇演舞台。
四、苔花开,畅享花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这朵苔花虽小,却也悄然收获着属于自己的芬芳。2008、2014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10、2013、2016年被评为县模范班主任;2017年7月被评为县师德先进个人;2016年被评为,县文明教师、文明班级,体卫艺“先进工作者”;2017年荣获市骨干教师;多次荣获县级辅导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须经过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境界为上,但境界难至。
李萍,始终不曾停止对“境界”的思考和追寻。她决心以上下求索的意愿、耐得住寂寞的决心、超拔世俗的勇气,过一种“有境界”或“高境界”的教育生活,致力于寻找教育的“最好”发生。
(通讯员 巩丽元 供稿)
责任编辑:故城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