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90后最美特岗教师余霞,在平凡中执着坚守!
[ 腾讯网]
作者:
2019-09-10 10:59:33
|

“我愿做一盏灯,温情守护,默默陪伴,温暖也照亮着孩子的漫漫求学之路。”六年前,余霞老师还是一名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时,她就曾在心里给自己树立过这样的理想和目标。六年以来,她将这颗理想的种子播种在乡村这片土地上,将教育的热情和大爱挥洒在三尺讲台。六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六年如一日的教书育人,她用一支粉笔书写着教师的平凡和伟大,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出生命的广度。
一、扎根农村,守护希望
2014年3月,随着信阳师范学院支教大学生队伍,余霞来到了息县东北部最偏远的农村小学支教。那时候,乡村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交通不便。每次从县城到乡镇,再从乡镇到支教学校,五六十公里的曲折乡路长途跋涉,三个多小时的路途奔波。乡村的道路不好走,四处坑坑洼洼,特别是一到下雨天,路上到处都是水坑,塌陷的路面变成了水塘,车子通行不便,人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趟过去,不小心还会陷进大水坑里。可是,条件的艰苦丝毫没有动摇她支教的意念。五月底,其他的大学生如期结束支教实习返回学校,只有余霞老师一个人留了下来。因为考虑到如果自己离开了,学校缺老师,她便一直坚持到那年夏天学生放假。短短的半年支教生活,她和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并且相约秋天再见。2014年8月,她不负所约,又考到了这里,再次回到了回到了息县小茴中心校谭楼小学。而这一次留下来,她一干就是六年。在这个时代,有的人渴慕追求功成名就,有的人选择繁华安逸的生活,而还有的人,选择不忘,守护希望。六年间,余老师曾多次受过乡里、县里、市里的荣誉表彰,也曾有过很多次调动工作的机会,可以去往更好的地方,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她都以各种理由委婉拒绝了。亲朋好友觉得她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一个人在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太苦,都劝她调动调动;也有人曾主动提出帮她调到中心校,或者调回老家,可是她都以各种理由婉然谢绝了,她总说:“学生还没毕业,我舍不得自己从小带到大的学生。”2018年8月,耐不住亲朋好友的多方劝导和家人的压力,她也曾参加过城区选调,考试的过程一切都很顺利,在当年的招教考试中她都入围全县第一。可是,成绩公布的时候,她却不曾名列榜上,谁也没有想到这原本就是一次有预谋的落榜--在交卷的最后关头她毫不犹豫地划掉了自己所写的满满的2页作文。不知道的人,为她惋惜;知道的人说她傻,可是,她却淡然一笑,说:“那是情怀。”
二、勇挑重任,无怨无悔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六年间,余老师任劳任怨,把自己打造成一支坚强的队伍,肩扛起了很多学生的梦想。6年间,余老师曾多次包班。2014年,她刚参加工作,学校缺老师,带着年轻和热情,余老师主动请缨,揽下了五年级语文和二年级语文,一周满满的35节课,没有让她害怕退缩。后来学校有老师休产假,师资力量不足,余老师自告奋勇,再次请缨,主动承担五年级语文、五年级英语和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刚开始,校长看了看她,犹豫了一下,因为这样一来,就比原来的35节课的教学任务更重了,加上五年级马上要升六年级,压力比较大,教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整整一个学期,余老师既当英语老师,又当语文老师;既是五年级老师,又是二年级老师。早上,余老师五点多就要起床,赶紧弄点饭吃完去教室等学生早读、改作业、上课。上午的课一结束,她又赶紧批改另外一个班的作业,为了及时改出作业,她常常顾不上做饭,五年级孩子大了,中午来了,知道老师没有做饭,经常去帮她炒菜,煮面。后来,有个女孩子干脆跟家里商量,以后中午不回去了,要帮余老师分担。在那一年忙碌的生活里,余老师既包揽了学校的教学任务,又负责负责学校扶贫、均衡档案创建工作,即使这样,余老师班上学生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三、情系留守 润物无声
六年来,余老师一直在践行着“一盏灯”的誓言。工作第一个月,余老师就对全班同学逐个进行了家访。没有车子,她就安步当车;下雨天路不好走,她就赤脚走在黑夜的泥泞里,毫不畏惧。家长因为感激送给她鸡蛋菜蔬,她都婉言谢绝,有的实在推脱不了,她就记下来,给学生买零食或者学习用品作为偿还。五年来,余老师走遍了谭楼村的每一个角落,也从一个外乡人变成了一个比学生自己还要熟悉家乡的“本地人”。
谭楼村学生基本都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部分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在学校里,孩子们学习任务都能完成得很好,可是一回到家,作业不是草草了事就是干脆不写。为了帮助这部分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余老师跟家长商量让孩子每天下午在学校做完作业再走,学生写完了作业,余老师再把他们一一送回家。几年来,余老师一直这样坚持着。在余老师班里,不写完作业不回家的现象蔚然成风,很多孩子爷爷奶奶在家里自己辅导不了,都乐意放学让孩子在写教室完作业再回去。
此外,对于班上单亲家庭的留守子女,余老师也会多一份关爱。给家里贫困的单亲孩子买衣服、买零食;陪沉迷游戏的单亲孩子打游戏戒网瘾;带从没去过县城的单亲孩子去县城请他们看电影吃大餐。犹记得,2017年的那个暑假,余老师按照与学生的约定,带一个期末综合表现最好的一个单亲孩子去县城2日游。可是刚去第一天,孩子晚上就突然发起了高烧,余老师半夜抱着他送到了医院急诊,孩子整整三天反复高烧,爷爷在家里忙着卖菜走不开,奶奶年纪又大了在县城来回奔波也受不了。当夜给孩子办了住院后,余老师守在旁边寸步不离,整整两天她没有合眼没有休息,不停地给孩子量体温、擦拭物理降温,直到第三天孩子退烧。余老师自责地说,是自己的责任,带孩子出来却没有照顾好孩子。孩子奶奶看在眼里,宽慰道:“医生都说孩子是炎症太大引起的感冒,怎么能怪你呢,孩子在家里就不爱喝水,前几天说不舒服,我没在意,这跟你没关系,还给你添了麻烦,我还感觉对不起你呢!”。
在照顾学生的日常起居上,余老师也在尽职尽责地做着。偷偷地给家庭困难单亲孩子订学生奶;给家庭贫困、不注意个人卫生的小孩子洗澡洗衣服;为调皮的孩子缝补破旧的书包;接送学生上学;让常年见不到父母的孩子和远在异乡的爸爸妈妈视频聊天……诸如此类点点滴滴的小事,汇聚成一片爱的海洋,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
余老师的付出,学生记得,家长记得。学生毕业,家长在她面前感激的一跪,道尽了为师者的操守与荣光,学生毕业离校后,回母校时带给老师的生日礼物,回馈的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恩情。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绘春秋。”为人师表,大爱无疆。作为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余霞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春风化雨间,她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品格、爱心和善良。六载的坚守,守护的是孩子们的梦想,家长的殷殷期望,更是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六年的执着,她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沉淀出精神的沃土,挥洒下自己辛勤的汗水,只为播种明天的希望。
责任编辑:故城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