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拿起课本是老师晚上陪寝照顾是“妈妈”
[ 河南商报]
作者:
2019-08-24 14:22:08
|

信阳市商城县汪埠完全小学的老师有着双重身份:白天在教室拿起课本,他们是严苛的老师;夜晚在宿舍与学生同宿一室,他们是慈祥的“妈妈”……
商城县教体局局长胡方成说,针对山区留守孩子多和乡村教师紧缺的实际情况,他们合理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强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解决了农村子女上学难、上好学难的问题。
晚上给学生盖被子一声“妈”让她感动又酸楚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商城县汪埠完全小学,是全县为数不多的寄宿制完全小学之一。
“四年级以上,离家远一些的学生,都在学校寄宿,年纪最小的9岁。”校长吴丽丽说,为了学生安全,在没有生活老师的情况下,全校老师在完成白天繁重教学的同时,夜里轮流在寝室陪寝。
吴丽丽家在达权店镇,距学校两三公里,上初中的儿子由老公照看,她只有周末才回家。校园男生宿舍靠近门口的位置,放有一张教师陪寝床,吴丽丽大部分时间睡在这里。
“哪个孩子夜里踢被子,我们去帮盖好;哪个孩子梦里惊吓大哭,我们去轻声安抚;哪个孩子夜里上厕所长时间没回来,我们起身去看看。”吴丽丽说,有天晚上,一个孩子睡到被子上面去了,她想把被子从他身下拽到上面来,结果孩子迷迷糊糊地说:“妈,别弄,我不想盖!”那一刻,她心里既感动又酸楚:“孩子,此刻我就是你的妈妈!”
引导学生们独立生活从小养成好习惯
汪埠完全小学8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老师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及生活上,都以关爱为出发点。
吴丽丽说,学校热水全天免费供应,为培养孩子们好的生活习惯,夏天老师们督促孩子每晚洗澡、换上睡衣休息,换下来的衣服第二天早上洗好,晾晒在固定的地方。冬季阳光充足时,会组织孩子们晒被子。每两周叮嘱孩子们将床单、被罩、鞋子、毛巾带回去清洗,周一到校老师再帮他们将被子套好。一个学期下来,这些都变成了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被子叠成豆腐块儿,被单铺得没有褶皱;牙刷、牙膏、牙缸摆成一条线,水瓶、水桶摆放整齐有序。”吴丽丽说,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学生生活技能大赛,评选星级寝室,效果非常明显。
校长带队家访解决学生家庭困难
今年上学期,吴丽丽带着老师走访了57位学生家长,其中,有爷爷奶奶带了三个孩子,家里连桌子都没有,孩子们写作业都是趴在床上,屋里光线也非常暗。
吴丽丽和同行老师当场拍板,以后每天放学辅导完孩子功课后,再让他们回家。
还有一次课前点名时,班主任发现离学校30多里的四年级学生许成应没有到校。孩子的父亲在外打工,孩子的母亲精神失常。
吴丽丽和班主任老师骑了半个多小时的摩托车,又步行了50多分钟,终于找到了学生家。接走学生后,担心他母亲一个人在家不安全,又接他姥姥过来照看。
在汪埠完小的办公经费里,每月都列有电话开支。吴丽丽说,老师每月会打电话将学生在校情况告诉家长,也会让学生和父母说说话。
让老师们开心的是,孩子们的生活快乐了,学习劲头也就足了,汪埠完小的教学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学校的管理模式也多次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家长的肯定。
责任编辑:故城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