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炬成灰泪不干 誓育桃李三千年——淅川县赵烨老师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葛富钦
2019-05-17 10:35:00 |
    

    

 
  28年,就时光而言,白驹过隙;但是,就赵烨老师而言,是“蜡炬成灰泪不干、誓育桃李三千年”的28年。
 
  28年,在三尺讲台上,论日月长短,说上下五千年;在教研组内,谈课程改革,析学生成绩;在作业本上,批下谆谆教诲,寄语殷殷师情;在学生成长路上,期望成长作栋梁,守望校园温暖更阳光。
 
  一、潜心教研,锐意进取,做永不满足的充电桩。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小学教学》《小学教研论坛》《教育时报》《河南教育》《爱的教育》等书籍是她工作过程的好帮手。每一次培训和教研都是一次提升自身素质的最好机会。写总结、做汇报、知不足、说提高,认真参加,不断成长。2011年和2014年被推荐到南阳、郑州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振豫教育培训。在学习中,她善于积累,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大胆创新。她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上坚持使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注重培优补差,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抓好小组学习活动,培养优秀的小组长,带动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记录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使她从学生的日记中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教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做好新课改的模范带头人。在全县推广“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后,她深入学习,领会精神,把握精髓,积极参加教学观摩课、师范引路课、县名师下乡送教等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在2014-2015年全县课堂教学达标验收中被评为一等达标教师,同时被授予“四星级教师”称号。在2012年和2016年淅川县“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所授优质课被县专家评为一等奖。从1999年到2018年连续10年被评为镇优秀教师,曾连续四届被评为市骨干教师。她所指导的学生作文也多次在省级报刊上发表,本人也数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不管是学校组织的课外读物竞赛,还是文艺汇演,也不管是学生口头作文大赛,还是国学经典诗词大赛,她班总是雄夺冠首。
 
  二、精心浇灌,静待花开,做补齐学生短板的守护神。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孩子,她的学生,你亲她更爱!”作为班主任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粒独一无二的种子,最终都会发芽、开花、结果。种子的花期不同,绽放的时间也不同,做为教师要细心呵护,静待花开。平时,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掉队的孤雁。
 
  2018年秋,她所接的班级非常特殊,班上留守儿童约占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有五个。学生王XX,曾经的优等生,但父母的离异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性格变得孤僻,自暴自弃。对此,她认真观察他的言行,把握他的心理特点,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给予慈母般的关爱。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盒水笔、一叠作业本、一顿可口的饭菜、一件并不贵重的衣服……她的真情终于暖化了他心灵的坚冰。在一次长达两小时的交谈中,孩子泣不成声,忽然,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诚恳地说:“老师,从今以后,她听你的!”男生侯XX,学习成绩较差,时常打架惹事,班级因他而闹得鸡飞狗跳。家长因此也经常打骂,使他产生了厌学情绪。她多次找他谈心,为他补习功课,并通过家访劝导家长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慢慢地侯xX不仅改掉了坏习气,还经常做好事,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工作中她还了解到,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半月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有的甚至一个月给孩子打一次电话,相当多的打工者一年才回家一次,有的父母为了多挣钱甚至常年不回,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孩子和父母关系疏远。为此,她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开通留守儿童热线电话,架起家校沟通的金桥,让缺失陪伴的留守儿童在温暖的亲情下开心学习。正因为她能够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学习中的导师、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短暂的时光里,架起亲情连心桥,让家长远在外地没有后顾之忧,让学生在校学习的劲头更足,为留守儿童追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三、舍弃小家,勇挑重担,做学校工作的领头雁。
 
  28年来,她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忠于职守,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竭力为学校排忧解难。1995年秋,学校在缺老师的情况下,把二、三、四年级9个班一周18节的自然课全交给了她,当时她孩子出生才56天,但她二话没说毅然接受了校领导交给她的艰巨任务。为了让学生真正吃透教材,灵活而牢固掌握知识,她克服种种困难,自制标本、课件、做试验,使同学们在直观有趣的实验中掌握技巧,在生动形象的教学互动中获得新知。经过她的辛勤努力,当年她所担任的自然课在全镇评比中名列第一。
 
  1996年秋,当孩子还不到一周岁时,她接受四年级一班的语文课兼班主任,当时她校学生严重超编,她班学生数竟高达137人。她深感肩头担子之重,只好带着孩子和婆婆住在学校18平米的住室里。在学校,她废寝忘食,拼命工作,常因批改二尺多高的作文、周记和练习累得头晕眼花,浑身麻木;常因辅导学困生而忘记自己的孩子,有两三次,天真好奇的女儿跟着放学回家的学生跑到集镇中心,幸好被好心人发现。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学年她所担的语文课在镇评比中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长期繁重的教学工作,身体严重透支,她患上了慢性肠胃炎和肝炎,2017年,经常肚子痛,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身高1米60的她体重竟不到90斤,上下楼梯两腿发软。但仍痴迷于三尺讲台和天底下最小的官——班主任。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她坚持上课,自己的病却一拖再拖,因没有及时治疗,致使病情恶化,腹部积水,不得不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她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班里的学生,每天通过电话视频了解班级情况,让班干部负责安排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当从学生口中得知班级课程落下很远时,她心急如焚,可当时身体虚弱,刀口还没长好,连腰也直不起来。身体刚有点儿好转,她便要求到校上课。婆婆心疼地劝她“孩子,你就再歇几天吧,这样会落下病根的,她去跟你们校长请假。”她笑着安慰婆婆“妈,您放心吧,到学校她坐着上课,累不着。”
 
  就这样,她28年如一日,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的青春,把心中所有的温情化成无数份爱心奉献给她的学生,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
 
  为了干好教学工作,她以校为家,无暇照顾自己的家庭,甚至没有能够好好照料身患重病的父母。致使她每每想起已过世的两位老人,心里都情不自禁地涌起无限的愧疚和深深的自责。
 
  2016年以来,身为淅川县人口大镇武装干部的丈夫,因为肩负国防动员和精准扶贫重任无暇顾及家庭,有时三五天甚至十天半月回不了家。但她毫无怨言,一人承担起所有家务,一心一意支持他的工作。在学校的扶贫工作大走访中,深入自己的走访户,认真记录、宣传政策、反馈信息,让国家的教育资助政策在走访户的心中生根发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8年来,在学校领导、全校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她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所担任的语文学科考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次次遥遥领先。所担班级各科总评始终在全镇名列第一。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我心中有阳光。”赵烨老师也是这样,她一直在思考:在自我的心中是否拥有这片阳光呢?她正是在不断地把自己拥有的阳光不停的洒下,不停的滋润学生不断成长。做学生心目中最好的阳光。
 
  (通讯员 葛富钦 供稿)

责任编辑:哈哈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