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热血洒讲台 甘为人梯献终生——记南阳淅川县香花镇实验小学刘英老师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葛富钦
2019-05-16 15:20:09
|

她叫刘英,一位朴实淳厚的农村小学教师,自1992年师范毕业后,在农村教育一线,执着于自己的孩子王梦想,扎根于三尺讲台,陶醉于爱的天空,用近三十年的心血与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用粉笔和青春书写自己无私奉献的园丁岁月。
27年来,她时时处处严以律己,高标准要求自己,以一颗赤诚之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不曾有丝毫懈怠。
27年来,从青丝到白发,倾洒教育,无怨无悔;甘为人梯,无私奉献。
她曾经用著名诗人艾青的一句诗诠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她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她教学一流,业务精湛;她敬业奉献,务实创新。
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她以自己高洁的人格魅力陶冶着学生们;她以自己专业的学术精神感染着学生们;她以自己无私的博爱精神感召着学生们。她的事迹如数家珍,她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将人生的起点画为了一个圆。
她说:我的人生没有终点,我愿一直在圆心,为教育事业乐此不疲地运转,哪怕是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她说: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育者罢了,我只是将自己的心融进教育的生命里,
我只不过是用一棵树摇动一片森林罢了,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传奇,我很平凡。
平凡之中见伟大,正是源于刘老师淡泊之中的平凡,我们来感受一下刘老师的平凡人生带给我们不平凡的感动。
一、为人师表,师德高尚
刘老师从教以来,一直任教小学语文学科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不管是担任哪个班级的语文课和班主任,她都能出色地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每天早上,当启明星还挂在天幕的时候,刘老师已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她习惯性地打开教室门,环视了一下教室,便将教室的地面均匀地洒上水,开始扫地。她将教室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后,又将桌凳摆放整齐。望着心中向往和牵挂的圣地,想着莘莘学子们,刘老师静心地站在教室门口,耐心地迎接每一位学生的到来。课堂上,刘老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多变的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她娴熟地运用我县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并得到升华。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和“我会学”。她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并能有效地做到培优补差,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她教态自然,微笑着面对每一位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交流。书中那优美的的文字,刘老师总是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读给学生们听,学生们也跟着读起来。在刘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中,学生们体会到了中国文字的魅力与博大精深之处,学生们也从心底油然升起爱党之情、爱国之情、爱乡之情。刘老师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她首先做到。她每天总是早到校晚回家;她每天总是弯腰捡起一片纸;她每天总是陪伴着学生们,不曾缺一节课。她教给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倡导真善美为我们的追求目标,从小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人、爱老师、爱班级、爱同学。她教育学生们要读好书、学好习、写好字、做好人;她教育学生们要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家人、感恩同学;她教育学生们要比学赶帮、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等。刘老师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了学生们的心灵。每一年她所任教的学科成绩总是在学校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她所担任的班级学风浓、班风正,总是被学校评为模范班集体。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事: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位好伴侣。而刘老师的学生们总是说:我们上学时有幸遇到了刘老师。刘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倾注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学生涯中,而且在生活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刘老师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位叫赵思彤的学生,刚进到刘老师班的时候,性格内向,上课时总是低着头,提不起精神。刘老师看到后,轻轻地走到这位学生的身边,和蔼可亲地询问这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原来,这是一位留守儿童,跟着不识字的爷爷奶奶生活,而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为了生计,没有机会回家看孩子,造成这位学生性格孤僻,学习成绩差。刘老师知道原委后,及时与孩子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沟通,并让这位学生用自己的手机经常与她的爸爸妈妈进行视频对话,加强亲子交流;课堂上刘老师还格外关注这位学生的听课情绪,多提问她,锻炼她的胆量与知识的融合;课余时间,刘老师耐心地为她补习以前落下的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思彤同学上课踊跃地举手发言,性格也开朗活泼了,学习成绩由原来的40多分一下子提高到90多分。看着赵思彤同学开心的样子,刘老师的心里终于落下了一块大石头。
刘老师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位叫刘新雨的女生,前年9月份刚到刘老师班里时,脚上穿着一双拖鞋,衣衫褴褛,浑身脏兮兮的。刘老师看到后,心里很难受。她迅速地了解了这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原来,刘新雨的父亲在5年前因病去世,她的妈妈由于智障又拉扯两个孩子,生活拮据难以想象。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刘老师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工资为这位学生添置衣物,这位学生即使升级了,刘老师还是一直坚持到现在,为这位学生送温暖。刘老师说:关爱每一位学生是她的职责和习惯,学生就是她的孩子,让每一位孩子健康地成长,是她的责任和义务。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二、教学一流,业务精湛
“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是学校最丰富、最具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拥有一流的师资,才有可能办出一流的学校。刘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严以修身、爱以待生、严以律己。她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关爱学生,采用赏识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可塑之才。刘老师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涓涓流淌的小溪,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自己不断进步和提升,才能教育出新时代的高素质学生。在教育教学方面,刘老师对教材深钻细研,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探究合适的教法和学法,主动了解、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引导,力争每一节课都达到高效课堂。在教科研方面,她不断学习,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及时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积极撰写学术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通过教学促进科研,通过科研提升教学。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刘老师多次被评为镇、县级教学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而她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继续执着地耕耘着。
三、敬业奉献,务实创新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刘老师说:她很喜欢做叶的事业教师,喜欢在平凡的岗位上重复着平凡的工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8年,刘老师教毕业班语文课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命脉,刘老师兢兢业业,对工作认真负责。她十月怀胎,每天依然很早来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工作。她的孩子出生11天,她便执拗着赶到学校教学,连农村的习俗“坐月子”也不坚持,她的家人也拦不住她。刘老师动情地说:我的一班学生再有一个月就要参加升学考试了,学生是大事,我不能耽误了学生们的学习。学生们看到刘老师拖着虚弱的身体为他们讲课,都感动极了。那一年升学考试,刘老师所担任的班级升学率为全镇第一。而这成绩的取得,倾注了刘老师多少心血呀!
由于常年敬业操劳,刘老师的身体每况愈下。2018年,刘老师的小腹腔里长了很多肌瘤,在课堂上,她还是想把自己最坚强与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学生们,可小腹的剧烈疼痛常常让她难以忍受。她用手使劲地按住小腹,以缓解疼痛所带来的麻醉感,然而却无济于事。她不想请假治病,她不想耽误一节课,哪怕是周六的德育社团,她也依然与孩子们在一起。2018年的暑假,刘老师进行了腹腔手术,然而在术后的第18天,刘老师就在家人的搀扶下,对暑期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家访。“精准扶贫”“精准家访”,把“关爱学生”做到“家”。这一路走来,真不容易!但刘老师心里高兴。伤筋动骨一百天,而刘老师做的可是剖腹手术呀!暑期过后,刘老师没请假休养,又走上了一线教师教学岗位,继续进行着她割不断的教育情怀。敬业奉献,刘老师在用生命谱写这一大爱的篇章;务实创新,刘老师在用实践诠释这一人生的真谛。
刘老师说,她最喜欢雷锋同志说过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刘老师将一如既往: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通讯员 葛富钦 供稿)
责任编辑:哈哈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