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铸师魂,爱心扬风帆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雷亚飞
2019-05-07 17:31:51
|

周彦波,男,2004年9月,他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真诚,踏上了三尺讲坛,踏入了教育工作这片热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光匆匆,转眼间,他的教书生涯已将近十五年,在教育工作中,他时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诚信对人,勤奋工作,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赢得了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得到同事的赞许。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教师,他从走上教育岗位的第一天起,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勤勤恳恳,忘我的工作着。自从到钟观小学以来,由于学校数学老师紧缺,尤其是六年级毕业班,更是让领导头疼,仅有的几名数学老师都不敢挑起这份重担,到校报到的第一天,校长就笑着对我说:“彦波啊!你一来可帮了我的大忙,为六年级的数学课我都愁坏了,早就听说你可是咱上集教育的名师了……”听了校长的一番话,他倍感欣慰,心想:“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有什么理由不勇挑重担呢?”
从此,这几年来,周老师一直担任毕业班的数学课和科学课。时刻以一种敬业、乐业、奉献的精神,默默耕耘;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约束自己,做学生的表率。严格要求自己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科成长。由于学校这里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家长的教育意识也不强,造成很多学生学习基础差,到了六年级,又是关键时期,知识综合性强,学习任务重,学生压力大,就会引起个别同学厌学,甚至有了弃学的打算。其中他班有一位叫全济辉的同学,是六年级才转入我校的,由于他来自偏远的贾沟小学,学习底子弱,刚来俩星期就觉得压力大,学习跟不上,因此,产生了弃学的念头,第三周的星期一,周老师去班里上课,发现他没来,电话联系家长得知他不想上学了,家长也拿他没办法,周老师就骑着摩托车亲自去他家给他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说了大半天,他也没有跟我到校,但周老师没有放弃,又接连去了两次,终于感化了他,他又回到了学校。也从那时起,周老师对他的学习倍加关注,每天下午放学都给他补课,慢慢的他的成绩有了提高,也对学习有了兴趣。后来,竟然成绩在班里还名列前茅。去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和家长一起来学校见到我说:“老师啊!孩子能有今天多亏了你,你就是它的恩师,孩子能遇上你这样的老师真幸运……”当听到这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我也倍感欣慰,所有的艰辛都已烟消云散。数年来,我曾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
有人说敬业和奉献是一对孪生姐妹,奉献就是付出。自2016-2019年周老师不仅担任六年级的毕业班数学任务又担任了学校政教主任一职,由于工作繁忙,常常早出晚归,有时数日以校为家。2012年5月父亲查出患了脑瘤。医生建议去北京进一步确诊,当时六年级马上面临毕业考试,周老师左右为难,爱人也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说:“你去上班吧!不能耽误了学生。我带老人去北京,现在通讯都方便了,有事我给你联系……”就这样,周老师留了下来在学校继续上班,后来,父亲在北京动手术,住院将近一月,都是妻子和母亲在那轮流照顾。女儿今年初三,也是关键一年,周老师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甚至中途该校另一个班的数学老师请假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还同时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常常嗓子哑,带病坚持上课了,都无怨无悔,不曾抱怨。
三、不断学习,追求卓越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周老师深知,抓教育就是抓人才,自身的修养最重要。因此,他怀着时代的危机感,紧迫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想法设法挤时间读一些教科研刊物,结合教研活动和新课改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力争使自己的文化素质登上新台阶。
教育的路是漫长的,回首过去,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在今后的历程中,他将继续用执着和热爱续写人生的新追求,用拼搏和实干获取事业的新辉煌。用他的爱心,真心,耐心,信心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去滋润祖国的一颗幼苗,做一名称职、优秀的教师。
(通讯员 雷亚飞 供稿)
责任编辑:哈哈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