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西簧乡崖屋小学马建锋老师:爱心铺满支教路 实干赢得乡邻夸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王长金
2018-12-20 15:07:43 |




 
  如果说,教师是世界上最光辉的职业,那么“支教”无疑更能彰显一名教师的高风亮节!2018年的8月,淅川县五小的马建锋老师积极响应淅川县教体局的号召,主动申请到比较偏远的西簧乡崖屋小学支教,成为一名支教教师。转眼间,四个多月过去了,他用自己的爱心和实干赢得了师生、群众打心底的夸赞!
 
  一、严于律己,做一名合格的支教教师
 
  秋期开学,匆忙安置好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他不敢看孩子那不舍的眼泪,毅然来到的西簧乡崖屋小学开始支教生活。
 
  支教生活是清贫的,乡村学校生活环境远比城市小学艰苦!他并没有因为支教就有了“光环”,自从踏进校园那一刻起,他就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流水教师”,而是以高度的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首先他服从领导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工,有事先请假,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其次,与同事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崖屋小学比较偏僻学校没有食堂,周边也没有饭店,他克服困难,从家自带电磁炉、棉被等生活必须品做到吃住在校。他在工作之余常与老师们聊天,谈论一些生活或工作的琐事,生活上从不向领导提出过多的要求,一律按学校的要求办事。第三,树立主人翁意识。凡是涉及到学校利益的事,他总是从“崖屋小学”的角度去考虑,总是以崖屋小学教师的身份去争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崖屋小学的同事们欣然接受了他。
 
  二、他知难而上,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中。
 
  1、勇挑重担,努力改变落后局面。
 
  他第一天来到崖屋小学,就主动提出要担任基础较差的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六年级学生基础差,很多学生对简单的计算都感觉困难。为此,他把学生分成AB不同的两组,采用分层分类教学,对基础知识较差的几个学生反复指导,不断鼓励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让每个学生知道知识产生的根源。这样多数学生在复习时掌握了以前没有掌握和掌握不彻底的知识,这样知识就融会贯通在一起了。
 
  2、对学困生他倾注了爱心,精心辅导。
 
  对学习困难的孩子,他主要抓两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午间辅导。他辅导学困生,给予学困生特别关注,为他们提供优先参与机会。课堂发言优先:多数学困生不喜欢举手发言,其实有时也是没有机会轮到他们发言,久而久之,对上课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成为课堂学习的陪客。他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让学困生发言;课堂板演优先:学困生一般都会害怕到黑板上板演。而他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偏偏选一些学困生到黑板上板演。主要是一些难度不高的例题、配套例题的练一练以及练习中的基本题;巡视指导优先:当学生独立解题和课堂练习时,他总会有目的地巡视,而主要巡视对象就是那些学困生。每天中午课余时间,他也从没休息,总是不厌其烦的为孩子们讲解,分析,耐心辅导。家校联谊会上,他精心组织发言,教给学生家长辅导的方法!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他所担两个班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三年级数学稳居全乡第一名,六年级数学也从落后位次上升到了中游。更可喜的是有三名特差生从几分,转变到60分左右,学困生爱上了学习,也变得开朗活泼了
 
  三、示范带动,促进城乡优势教学资源沟通,切实起到“纽带”作用
 
  1、支教的每个月,他都根据学校的安排,上好示范课,他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激发学生求学的兴趣,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最后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得到教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2、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和老师们一起探讨淅川县第五小学的教学新理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他积极结合,带领同事们到淅川县五小亲身感受、认真学习,把“支教”工作提升到了更高水平!
 
  在支教的这段日子里,他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带到崖屋小学,促进教育的友好交流与均衡发展。不足半年,他已经用自己的成绩证实了当初的铮铮誓言:“下来干,就是要干出一番成绩的!”
 
  马老师,好样的!
(通讯员 王长金 供稿)

责任编辑:程航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