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潘朵老师:管家庭当校长都要牢记“家和万事兴”
[ 大河报]
作者:
2018-09-21 09:18:42
|

李潘朵引导学生排队进校

同学们已养成排队进校的习惯

李潘朵(前右三)和水磨校区的“家人”合影
她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
9月19日13时,连日的秋雨依旧没有停歇的意思,在通往水磨校区采访的路上,记者遇到了一位少年。少年说他叫张文哲,是水磨校区五(3)班学生。
“你知道水磨校区校长的名字吗?”
“是李老师,叫李潘朵。”“你喜不喜欢你们校区?”“喜欢,老师对我们可亲了。”张文哲脱口而出答道。
到了学校门口,李潘朵如约在那里等候。
“这个孩子你认识吗?”
“张文哲,五年级三班的学生。”李潘朵准确说出了少年的姓名和所在班级。
水磨校区现有7个教学班,236名学生,生源分两类,少部分是本村的孩子,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大多家长忙于务工,很少有空照看孩子,加之父母亲离异等,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
郭二变是水磨校区退休教师,是水磨村人,对张文哲家的情况很了解。去年,因放心不下张文哲,郭二变在学校需语文老师时,主动返聘回校担任四(3)班班主任。
郭二变说,他们两家住同一条街,这孩子学习主动性差些,但善于动手爱劳动。考虑到张文哲家的情况,郭二变经常把张文哲领回家给他做好饭菜、补习功课,让张文哲感受家庭的温暖,树立信心。不仅是张文哲受到了李潘朵、郭二变的特殊关照,在水磨校区,每个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都受到了老师的特殊关照。
李潘朵说,这些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不仅她能叫得出姓名,熟悉家庭情况,其他老师也一样,“今天谁是自己来上学的,谁是家长送的,谁换没换衣服等都一清二楚。”
跨越源于身先士卒的引领
洛龙区第五小学有5个校区,在2017年7月的教育教学、学生素质等综合测评中,该校区几近末位。同年9月,李潘朵调任水磨校区任执行校长。调任前李潘朵在聂湾校区从事语文教学,任六年级班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及学校的语文学科主任。
李潘朵深知管理不仅在管,更要扑下身子去引领。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学生普遍存在到校时间早离校晚的情况,李潘朵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每天早晨7时在大门口和值班老师一起组织学生列队入校,晚7时等学生全部离校后,检查一遍再回家。
于是,水磨校区大门口有了这样一道风景:每天早晨7时,李潘朵会与值班老师一起组织学生列队入校。
李建萍今年58岁,去年到水磨校区任保安。说起李潘朵的“两个7时”,他说,一年多了,李老师天天都是这样。
师生共同参与每天上下午“两扫除”大课间“两保洁”,则是该校区的另一道风景。校区的老师说,“爱校如家”在水磨校区不仅是一句口号,还是植根在大家心灵深处的行动准则,像扫厕所这些脏乱的地方,李老师都冲在最前面。
在身先士卒,做好引领、示范的同时,李潘朵还善于挖掘每位老师的潜力,为老师成才铺路搭桥,成就每位老师。
水磨校区有13名老师,只有4人比李潘朵年龄小。对像郭二变一样的师长和长辈,李潘朵尊敬在先,虚心求教;对同龄的教师尊重、平等相待,遇事多商量,多帮助争取待遇;对年轻教师帮助指导,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一年来,王利婷、雷小杰、赵晓格三位老师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和进步。
郭二变说,水磨校区有了翻天覆地变化,去年排全校最后,今年来个大颠覆,被评为“和谐校区”。
洛龙区第五小学校长何献军说,当初调李潘朵来,就是看中了她业务能力强,善于团结同志,有工作方法,积极要求进步。
驻村第一书记的贤内助
在丈夫李建军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4年多里,教育女儿和照顾婆婆的重担全都落在了李潘朵的肩上。
李建军说,驻村这几年和妻子女儿聚少离多,家里的事都压在妻子肩上,“想想很愧疚,亏欠了她们娘俩。”李潘朵说,正是有了丈夫连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经历,她才更深地感受到“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的内涵和道理。
2014年3月的一天,李建军来电话说需要一份资料,李潘朵担心丈夫从嵩县大章乡闫沟村开车往返需5个多小时,耽误材料上报,独自开车上了高速。这是李潘朵首次上高速,两个多小时后,李建军拿到了妻子送的材料。
李潘朵的独生女是农历五月初四出生,次日就是端午。去年端午李建军原打算回家给女儿过生日,但上级通知要求入户调查,慰问贫困户。这个消息让李潘朵和女儿的期待落了空。看着街坊邻居团圆过节,李潘朵说,她的心头涌上一股酸楚,非常委屈难过,不过转念一想,入户调查、慰问贫困户是大事,哪能舍大家为小家呢?
李建军驻村时,他的女儿李一昕10岁读小学四年级,如今女儿已读初中,其间,还获得了“洛阳市文明学生”“西工区诚信少年”光荣称号。
人物名片
李潘朵,41岁,教龄23年,现任洛阳市洛龙区第五小学水磨校区执行校长。2017年9月,李潘朵从聂湾校区调任水磨校区执行校长。此前,水磨校区在全校的综合测评中,在5个校区中挂了“红灯”。今年2月,水磨校区一跃进入前列,并获得“和谐校区”的光荣称号。
李潘朵的心语:管家庭和治理学校,都要牢记“家和万事兴”。作为教师,同事是亲人之外的另一个“家人”,学生是你的另一个“孩子”。
责任编辑:程航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