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特殊教育28年她让孩子们的脸上充满笑容

[ 大河报] 作者:
2018-09-11 09:13:58 |
  
 
正在上课的刘文婷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每年的教师节刘文婷都会收到一些歪歪扭扭的贺卡,这些节日的祝贺都来自培智学校的孩子们。1990年刘文婷第一次走进老城区培智学校,她也没想过自己能坚持多久。如今28年过去,虽然学校里的孩子送走一批又一批,学校的校址也几经变迁,但是刘文婷却在这里为这些特殊的孩子奉献了28年。刘文婷说,看到孩子们在学校里一点一滴的变化,再多的付出也都不算什么,“希望孩子们在学校都能够学有所成,走出校门也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1990年,刚满18岁的刘文婷毕业于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刚刚走出校门的她对今后的教师生活充满期待,“我自己学的是特殊教育专业,但是非常喜欢音乐,就想着到了学校以后能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刘文婷说,毕业后她就来到了老城区培智学校,虽然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但是真正站在讲台上,刘文婷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无奈和压力,“有的孩子还能与你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是有的孩子根本就听不懂你在讲什么,一节课下来一身汗,也没有什么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刘文婷却慢慢发现,这些孩子其实都是单纯可爱的,他们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刘文婷说自己的音乐特长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每次上课只要琴声想起,孩子们都会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摆动起来,“就连路过教室的孩子也会停下来听一会儿,这让我非常高兴”。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刘文婷的音乐课,而为了适应这些特殊孩子学习,刘文婷也将所学的歌曲都改成简单的几句歌词反复教唱,直到孩子们掌握为止,“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的几句歌词,他们可能需要反复练上几十遍,这都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
 
  发展潜质让孩子都有所长
 
  “这些孩子其实只是需要更多的吸引力,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学也就会更顺利一些。”刘文婷告诉记者,为了吸引孩子她在教学中加入游戏活动,使孩子们在“听、唱、动、玩”中增强节奏感,促进协调性。
 
  几年的培养和学习,刘文婷发现孩子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愈发强烈,而为了让孩子们学有所成,刘文婷不断带领孩子们参加各项赛事。1997年5月,刚刚新婚的刘文婷就带领6名学生赶赴香港参加智障人士舞蹈大赛。为了这次比赛,刘文婷和孩子们在学校集中训练3个月,并为此推迟婚期。当看到孩子们捧回季军奖杯时,辛苦多日的刘文婷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说孩子们的表演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的努力却是最动人的舞步。
 
  “孩子们其实有很多特点,比如说喜爱音乐、爱动、爱画画等。”刘文婷告诉记者,在日常学习中她都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这些才能。2009年,刘文婷担任老城区培智学校校长职务,在她的带领下学校逐渐建起了乒乓球室、美术室和架子鼓室等,还聘请了专业的乒乓球和架子鼓教练,“孩子们对这些新鲜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我们老师也是全力支持孩子们学习。”刘文婷告诉记者,架子鼓室刚建成时孩子们都很兴奋,每天都会有敲坏的鼓和鼓槌,“坏了就换新的,老师们从不会因为这些批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出他们的兴趣。”慢慢地,架子鼓室不再传出乱糟糟的鼓声,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敲击出的动感旋律。
 
  在培智学校里经常能看到一个认真拖地的男生,只要见到刘文婷他都会高兴地迎上去喊声妈妈,这个男孩就是学校里的特殊员工东东(化名)。“东东刚到学校的时候只有7岁,现在都已经快30了。”刘文婷回忆说,刚到学校时东东是被奶奶送过来的,由于智力缺陷,东东无法正常与人沟通,上课也不专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刘文婷发现东东对于唱歌有着浓厚兴趣,“他既然喜欢,我们就侧重培养,但同时还要帮助他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能力”。
 
  由于培智学校只负责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在学校学满9年之后东东毕业了。“其实东东毕业时已经基本能够独立生活,但是没有老师每天督促,慢慢地就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刘文婷说,回到家的东东时常到处乱跑,经常到附近的公园里疯玩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家,让年迈的奶奶操碎了心,无奈的奶奶只好到学校求助刘文婷。
 
  看着往日听话的孩子变了样,刘文婷也是心疼,几经考虑刘文婷又把东东接回了培智学校。然而这时东东年纪已大,不再适合和低龄孩子们一起上课,刘文婷就想办法让东东作为学校的“特殊员工”留在学校做保洁工作。“刚开始他还不会拖地,经常一上午只拖了一层台阶。”刘文婷告诉记者,学校里的老师轮流教东东拖地,然而他却还想像以前一样能够每天上课,“既然想上课,咱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刘文婷于是针对性地选出音乐课、美术课、烹饪课等课程,为东东特制出课程表,既能满足东东的兴趣,也能为他今后的生活做打算。
 
  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包容这些特殊的孩子
 
  学校里像东东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刘文婷说2009年开始学校根据孩子们的程度和自身特点,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电脑、生活技能等特长训练课,并进行军鼓、架子鼓、绘画、手工制作、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技能训练。训练之余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艺汇演、特奥运动等活动,先后培养出30多名特奥运动员,获得国家级和世界级金、银、铜牌80余枚。尤其是乒乓球项目,在2011年雅典世界特奥运动会和2013年、2015年、2016年、2018年全国特奥会中夺得金牌20余枚,3名运动员被评为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学校获得特奥体育道德风尚奖,被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
 
  “一些不算特别严重的孩子,毕业后都能在社会上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刘文婷告诉记者,但是学校里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离开学校之后缺乏锻炼环境,就会逐渐忘记在学校多年的努力。刘文婷说,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关注特殊教育,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包容,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责任编辑:程航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