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奎:“爸爸”老师和他的孩子们
[ 河南日报]
作者:
2018-09-11 08:35:43
|
“‘爸爸’老师,您无私救人,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9月10日,时隔三年再次提起学生们当初偷偷写在黑板上的这段话,淇县庙口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李艳奎仍感慨万千。
作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2015年4月,李艳奎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北京一名白血病患儿的生命。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太重要了!”能够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作出拯救生命的善举,李艳奎被学生们称为“爸爸”老师不是没有原因的。多年以来,他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倾注了远超常人的爱与关怀。
学生齐向亮的父亲去年在一场突发车祸中猝然离世,姐姐也在这场意外遭遇重伤,原本就身有残疾的母亲无法撑起一个家。李艳奎了解情况后,不仅积极为齐向亮争取政府助学金,还从心理上不断疏导,并在生活上给予他悉心照料。在他的不断努力下,齐向亮的成绩并未因家庭突遭变故而落下。“没有李老师的帮助,我早就辍学了。他不放弃我,我更不能自暴自弃。爸爸虽然去世了,但我并不孤独,李老师就是我的‘爸爸’!”齐向亮说。
提起李艳奎,学生家长张二琴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去年冬天,她的女儿在晚自习期间突然腹部剧痛。学校在山里,天黑、路远,找车十分不便。情急之下,李艳奎借来一辆三轮车,自己骑着将孩子送到了医院。当张二琴赶到医院时,孩子已接受治疗并脱离危险。
“李老师对孩子们的无私付出,大家看在眼里,十分敬佩。”做同事时间越久,刘艳香老师越觉得李艳奎“爸爸”老师的称呼十分贴切。
“我做的饭没食堂的好吃吧?”“比食堂好吃一百倍。”“你们慢点吃,别烫着!”
刘艳香听到过李艳奎在宿舍给学生们做饭时的这段对话,超越师生、更近父子的温暖情谊让她至今难忘。
当记者说起此事时,李艳奎憨厚地笑道:“给那几个家里困难的娃们做饭,次数实在太多了,我根本记不住是哪一次啊!”
责任编辑:程航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