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教”岗位上,她已工作了28年

[ 河南日报] 作者:
2018-07-13 08:05:34 |

 
    早晨上课的铃声落了,洛阳市老城区唐宫东路一所培智学校的大门外,仍有几个“孩子”在巴望着徘徊。这其中,还有那个已30来岁,喊着刘文婷“妈妈”的“大男孩儿”。
 
    校园内的刘文婷心情沉重,“他们都超过16岁了,真没办法让他们再进校门的。”
 
    刘文婷,全国第七届“教书育人楷模”、河南省首届“最美教师”等诸多荣誉的获得者。在“特教”岗位上,她已工作了28年。
 
    刘文婷在师范学的是培智专业。那时候,十四五岁的她以为培智就是“专门培养神童”。当她真正成为特教老师时,第一节课就被气哭了。
 
    28年前的那节课,课堂里的情景刘文婷记忆犹新。十几个孩子有哭的、有笑的,有大声吆喝的,她不知道课该怎样上下去。但当她把《找朋友》的旋律通过一架脚踏风琴奏出来时,孩子们全都静了下来……
 
    “他们虽然智力有问题,但没有一个不是单纯、善良的。”直到今天,刘文婷仍这样评价着她教过的每个孩子。最初教学那几年,刘文婷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去上课。校门口,有一段陡坡路。一个雨天,她觉得有人帮她推着车,回头一看,班上一个孩子冲她嘿嘿直乐。她随口说了句“谢谢”。接下来的日子,每当她走到这里,都会有好些孩子在那里等着帮她推车,以致有一天她因故没来,第二天还听到了门卫大叔的埋怨:“就因为你昨天没来,这些孩子课都不上了,就站在路边眼巴巴等着帮你推车呢!”
 
    “这些纯真的孩子用言行一次次感动了我。”刘文婷说,课堂上,她因急躁嗓音嘶哑咳嗽时,总会有孩子递给她一杯水;每次她跟孩子们排练完舞蹈,总有孩子踮着脚尖为她擦汗……这个时候,刘文婷还只有20来岁。她说:“平心而论,当初我并没想到我会在培智学校干一辈子的。但现在我要说,我会!”
 
    刘文婷的心是一点点被融化的。课堂上,刘文婷教孩子们发音、说话,教他们握笔、写字、画画和唱歌跳舞;课堂外,她给孩子们端饭、喂饭、洗碗,教他们穿衣叠被、系鞋带,也为他们换洗尿湿的衣裤、床单……
 
    亲密的接触,也让刘文婷意识到,这些孩子虽然学文化课困难,但他们对音乐和游戏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她沉思:他们绝大部分人并不能“成才”,但能不能让他们每个人都快乐地生活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文婷有意识地用动画片中的人物设计了《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一遍遍手把手地教着,班上那些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孩子,在听到音乐后,身体就会随之舞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刘文婷就在全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成功的喜悦,坚定着刘文婷留下来的信心。“快乐是每个人的权利。这些孩子虽然有残疾,但没有谁能剥夺他们快乐的权利。”
 
    经过两年的训练,刘文婷硬是组建了我省第一支智障少年军鼓队。他们在各种公益活动、文艺演出中频频亮相,还应邀参加电视台的演出。其中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孩子还学习了架子鼓演奏和打乒乓球,在2011年7月雅典世界特奥会上获得了银牌。
 
    “呵护他们快乐成长,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是我最大的心愿。”28年来,刘文婷对孩子们的爱一直未变。近年来,他们编排辅导的舞蹈、电子琴独奏、架子鼓演奏等,多次在全省、全国残疾人文艺会演中获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培养出了30多名特奥运动员,先后在世界级、国家级特奥比赛中获得70多块奖牌。
 
    一茬茬孩子走上了社会,但他们依然是刘文婷的牵挂。“很多我20多年前教过的孩子,他们现在看到我都会大老远喊着‘妈妈’向我奔来,我怎能不牵挂他们呢?”
 
    今年六一前夕,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深夜给刘文婷打来电话,想参加儿童节的文艺会演……“这里出来的孩子就是这么纯粹。”刘文婷说,每天她看着校门口那些徘徊着的“孩子”时,心里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他们留恋曾经在这所学校的快乐时光。”
 
    “残缺的世界,因你用心修补而健全。无辜的生命怎忍拒绝?只此一念,你不曾有悔。守护‘折翼天使’,你也成了天使!”这是首届“河南最美教师”颁奖典礼上,评委会给刘文婷的颁奖词。

责任编辑:徐晴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