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清华园学校韩艳杰:用“心”行走,以爱育爱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邱士敏
2018-07-09 10:33:49
|
有人说:人生因喜爱而选择,因选择而精彩。选择教师职业以来,韩艳杰老师用心倾听孩子心声,用责任书写教育人故事,用汗水播种希望的田野。一路走来,一路播种;一路欢歌,一路收获。多年来,她以校为家,视学生如己出,在清华园这温馨的家里,用母亲般的情怀去接纳每一个孩子,精心呵护每一朵晶莹的花瓣,演绎了一个个平凡又美丽的瞬间……
一、全“心”待学生
韩艳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简单做事,充其量只能算是完成任务,用心做事,才能出彩。作为一位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如何把班级管理好,管理出彩,是她经常思索的问题。在她看来,交给孩子能受用一生的习惯,无疑是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所在。为此,每接一个新班,她都从养成习惯入手,精心开好新学期第一道班会,让学生找到自己在班级的岗位,和孩子们一起定规立制。学期中,随时强化,不断完善。工作中,她善于思考。很多看似简单平常的小事,在她看来,都蕴藏着育人的契机和奥秘。特别是对于学校开展的每一活动,她从不简单应付,而是用心去做,把每一项活动都作为教育学生、凝聚班集体战斗力的难得的机会,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让自己的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活动中收获。
用心做事,更要用爱育人。为了班内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她更是倾注无限的爱。她深知:一双眼睛看不住50个孩子,但一颗爱心却能拴住所有孩子的心。因此,她总是设法让自己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去感受欢乐和忧愁。针对孩子长时间寄宿在校、情绪易波动的状况,她总能尽快找到让孩子安心开心的 “钥匙”。孩子一言一行,随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适时引导,耐心安抚,直到孩子一脸灿烂;遇到孩子病了,不论白天还是深夜,她都及时护送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买药;孩子想家,她常常住寝陪护、耐心引导,讲述一个个感人小故事,催孩子们入眠。她还经常把家庭情况特殊、家长无法接送的学生带回家中,给孩子讲故事,辅导作业,一同出去游玩,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
去年,他带的四7班有个女生叫张君晓。打小父母离异,跟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在班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给她买学习用品,给她祝贺生日。多次把她带到自己家里同吃同睡。即将升入五年级时,离异的父母都不愿意负担她的学费。一直靠低保生活的爷爷心有意力不足。只好把她送到外地的姑姑家。张君晓的爷爷含泪找到韩艳杰老师。说明了家里的情况:他说:“韩老师,孩子在这一年里,你给了***妈都不曾给过的温暖,她喜欢你,也喜欢清华园学校。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我说啥也舍不得孩子转学。”韩老师看到这个从小就缺乏关爱的孩子,默默地给孩子收拾好行李。临行时,她还给孩子买了一身衣服和一套学习用品。张君晓走后不久,用姑姑的手机给韩老师发了一条短信:“韩老师,我永远忘不了您,忘不了清华园学校。在这个世上是您让我感到了被疼爱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请允许我叫您一声——妈妈!”
二、用“心”做老师
学校创办的第二年,生源大增,班级增加,教师数量缺口。领导找到她,让她担两班数学课。她当时还担任着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量本来就很大。但她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为了把两班的课教好。她起早贪黑,间休、节假日几乎都用来备课。繁重的工作量压的她抬不起头,但她应是咬牙挺住,无怨无悔。多年的教学实践让她体会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摆脱干燥、乏味就必须行走在学习科研的道路上。为此,在工作中,她坚持学习、不断积累、时常反思。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她虚心向别人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活动。对自己的课堂严格要求,精益求精。持续不断地学习钻研,逐渐让自己摆脱了疲于应付教学的状态,从应付到规范,再到追赶直至信心十足地站在课堂。从而把平凡的教学工作演绎成了一项具有无限魅力、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
记得那是上学年的一天,韩艳杰临时接到第二天送教下乡的任务。白天,有一班孩子需要带,还有正常的课务等在那。第二天要送的课只有放到晚上备了。晚自习送寝后,她回到教室,准备第二天的课。查阅资料,研读教材,修改课件……尽管很累,可她还是驱走了一身的疲倦,聚精会神地备课。夜深了,寂静的教学楼,只有一座教室的灯还亮着。灯光映射着她疲倦的身子,可她心中却涌动着快乐和兴奋。因为在她心中时刻都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每一次走出去,都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因为自己属于清华园!后来,还是阚校长发现了一直备课的她,在阚校长的再三催促下,她才离开校园回家。下楼时,指针已经指向了12点。
三、真“心”为家长
作为班主任,韩艳杰深知:带好孩子,让孩子吃好、睡好、学好是家长的心愿。尤其是孩子在校的生活情况,更是家长挂心的事。为了让家长放心,她会及时把孩子在校的情况用电话、短信、校讯通告知家长,让家长放心。记得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班上的很多孩子的冬靴湿了,她顶风冒雪第一时间到街上给孩子买回暖靴。为了不让家长担心,又及时给家长发短信,告诉家长,孩子很好,不必挂念。还有一次邻近放假学校收费。班里有兄妹俩因家长生病在家行动不便,无法及时上交学费,让孩子带学费到学校又不放心,问韩老师能不能到家收学费。韩老师二话没说,利用间休时间往返60多里地,取回来孩子的学费。
更令人感动是,为了家长的期待的目光,为了一句承诺,也为了使一个孩子安心留在校园,不再哭闹,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费尽心血,想尽法子,终于让一个孩子走出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生活在清华园学校。那是2010年学校初建。班里从转来了一个叫王子昂的孩子。孩子自打进入学校起,几乎每天都缠着韩老师不是哭着要见父母,就是闹着要给父母打电话,哭闹起来没完没了,打起电话来,说起来也是没完没了,好几次韩老师的手机都被孩子打得欠费停机。更有甚的是,这个孩子还动不动就在校园里乱跑,害得韩老师满校园找他。面对这样一个孩子,父母也焦虑万分,甚至拳脚相加,但仍无济于事。孩子的爸爸对韩老师说:“韩老师,这个孩子,娇生惯养,非常拗,无论如何,你要我们,让他转过弯,适应寄宿制学校生活。”韩老师望着家长期待的目光,点点头。如何让孩子尽快地转变孩子,成为了韩老师苦苦思索的一个难题。她很清楚:对于这样一个初处在陌生环境中心理异常的孩子,只要能帮他迈过这个坎儿,对他的一生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韩老师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孩子带好!于是,每当这个孩子哭闹的时候,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安抚他。在生活上,对格外关心,给他找生活伙伴,逗他开心;在学习上,多鼓励,引导他和学生开展学习竞赛;课外活动时,就牵着他的手,一起到操场上玩耍、嬉戏……让他逐渐融入班集体。然而,这个孩子总是好一阵,歹一阵,让韩老师为此筋疲力尽。有时,她也想放弃,但是瞬间的闪念却立刻被强烈的责任感所驱散:为了孩子,为了家长期待的目光,我一定要让他在清华园学校开心地生活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韩老师的耐心教育转化下,孩子哭闹的次数逐渐减少了,最后,奇迹出现:两个月后,孩子整天一脸的灿烂,与先前判若两人。不少人都说人的耐心总是有限度的。然而,在韩艳杰身上,我们看到的耐心却是那么的宽广和持久。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事业。只有从老师心底发出的声音才能到达学生的心灵深处。”韩艳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大爱无言,下自成蹊。在韩艳杰眼里,教师职业虽然平凡,但最有意义;工作虽然辛苦,但却能在孩子们的笑脸中享受幸福。在她的词典里,没有困难,没有退缩。唯有爱的传递、真情的付出和灿烂的笑脸!
责任编辑:王艺锜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