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名师王秋嫩:爱学生,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
[ 河南日报]
作者:
2018-05-23 09:07:07
|

核心提示|王秋嫩老师是从教22年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洛阳八中伊滨校区语文组组长。已过不惑之年的王老师说,这么多年从教经历,她认为幸福就在同学们书写工整、文面干净的作业本上,幸福就在同学们真诚亲昵的问候中,幸福就在家长发自内心的质朴感谢里,幸福就在同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相处里。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就是自己的幸福源泉。
学生就是自己的幸福源泉
已过不惑之年的王秋嫩老师今年从教22年,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在正担任洛阳八中伊滨校区高一(19)班班主任,她从2005年至今一直担任伊滨校区语文组组长。
王老师说,自己已经从一个踌躇满志的大学生成为一个年逾不惑的中年教师,回想20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心中感慨颇多。王老师说,每天的讲解说教,让自己的喉咙提前衰老;每天的伏桌工作,让自己的颈椎发出了警告;每天高高的作业本,让自己的眼睛布满血丝,但作为教师,她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幸福。她认为,幸福就在同学们书写工整、文面干净的作业本上,幸福就在同学们真诚亲昵的问候中,幸福就在家长发自内心的质朴感谢里,幸福就在同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相处里。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就是自己的幸福源泉。
这么多年的从教经历,王秋嫩认为爱学生,是一种发自自己灵魂深处的芬芳,是一种无条件的付出,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她比喻这种师生之爱就像幸福的毛线,绕成一团幸福,紧紧把自己围绕。
王老师说,当自己心中有爱时,就会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就能真正走入学生内心,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在学生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她总会伸出一双真诚的手。在大型考试之前,王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心理负担;考试之后,会对学生进行耐心地疏导,让他们找准自己的失误,确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学生,王老师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尊重,给他们的孤独以抚慰,给他们的无望以曙光,给他们的快乐加倍,给他们的哀伤减半。让学生们能爬出心灵的泥沼,重拾信心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
记忆中的感动总是和学生在一起
王老师告诉记者,她在1997年曾带过一个女同学,家里姐妹8个,由于生活困难,双胞胎妹妹被迫送人。当她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从生活上关心这个女生,给她一些自己的衣服、鞋子;在学习上,王老师帮助她给她单独辅导功课。最终这个学生考上了二本,现已经博士毕业。有一年大年初二,她来到王老师家,虽然在学校时王老师不是她的班主任,但她把王老师的恩情久久记在心上。后来2003年这个同学被送人的妹妹又成了王老师的学生,王老师再次尽力帮助她的妹妹。当这个妹妹无钱交学费时,王老师伸手资助,6年之后已上研究生的她登门感谢。
王老师说,2008年曾有一个女孩子,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心中有很多烦恼,无人倾吐,于是经常找王老师谈心。王老师说虽然自己不是教她的教师,但她把自家种的一小袋绿豆在晚自习时,送到了王老师班上教室的窗台旁,并留下了一封感谢信。
2009年王老师因病住院,她收到全班56个同学的信,当时王老师不禁潸然泪下。她说,自己给了学生们一缕春风,学生却给了自己整个春天。当教师节她收到生命中的第一束玫瑰时,自己的感动之情溢于言表。王老师说,因为自己收获到了爱的果实,所以她更坚定了播撒爱的种子的信心。她信,自己今天付出一点爱,明天将会收获一片爱的海洋。
记者从洛阳八中伊滨校区了解到,王秋嫩老师所辅导的年轻教师多次在洛阳市优质课大赛中获一二等奖,2014年5月一等奖获奖者曹长伟老师,2015年5月一等奖获奖者宋亚杰老师,2016年5月二等奖获奖者苏伟老师都是她一手培养起的年轻骨干。王老师所辅导的学生多人次在省市级征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而她自己的论文及课题也多次获省市级一、二等奖,并在公开刊物上发表。2010年王秋嫩老师获得河南省骨干教师、2011年获得洛阳市业务标兵、2012年获得洛阳市教育专家等荣誉和称号。
责任编辑:徐晴
浏览次数:次